张 富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0800)
作为对水进行净化的主要设备,对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而言,水处理设备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在手术室、供应室,还是在检验中心、内窥镜中心、血透中心,都能看到水处理设备的“身影”,由此可以看出,水处理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给医疗安全带来的影响是直观并且巨大的,想要提高水处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关键在于日常维修和保养。
部分对消毒清洗用水有要求的科室,应具有无菌水、反渗水、自来水软化水以及软化水的冷热供应,所使用自来水需要满足城市自来用水的有关要求;另一方面,保证反渗水电导率始终≤15 mS/m,且细菌菌落数<20 CFU/mL。2017年新标准中规定,供应消毒中心的蒸汽发生器需要使用的是软化并且经过反渗的水。
首先,电导率应当在 10 μs/cm以下;其次,每月进行一次微生物培养,在反渗水送水水路末端取样,保证染菌量<100 CFU/mL;接下来,保证纯水pH值始终被控制在5~7;最后,每3个月对内毒素进行一次检验,保证其数量<2 EU/mL且细菌数<100 个/mL[1]。
大部分常规化学检验实验中使用的一般反渗纯水,可以通过树脂与阳离子的交换,或是蒸馏的方式获得;在对无机痕量进行分析使需要使用到的,以原子吸收光谱为代表的多级反渗水,可通过反渗后对离子进行交换或是多次蒸馏的方式获得;在要求严格的检验实验中使用的超纯水,一般情况下,超纯水都是以多级反渗水为原材料,经过离子交换或是蒸馏后,再利用超滤膜进行过滤获得的。
虽然符合医疗机构要求的水处理设备,无论是品牌还是型号均有较多选择,但结构基本一致,均由粗滤器、炭滤器、软化器、纯水箱、保安滤器、锰砂滤器、反渗系统、循环系统、纯水增压泵以及原水增压泵组成。水处理设备结构组成如下。
(1)粗滤器。粗滤器通常被用来对水源中>10 μm的物质进行过滤,例如胶质或是淤泥,这些物质具有的共性特征,是通过包裹树脂和活性炭的方式,将反渗膜堵塞,其性能自然下降。
(2)炭滤器。位于炭滤器内部的活性炭,不仅能够对水中存在的氯和氯胺进行吸附,还能够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活性炭饱和后就不再具有吸附能力,因此,工作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对炭滤器的自动反冲周期以及时间进行设定,保证炭滤器始终具备应有的除氯功能。
(3)软化器。将树脂表面存在的钠离子置换成硬水中存在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硬水变软。一旦树脂面临饱和,软化器就无法发挥软化的功能,钙离子、镁离子在反渗膜表面过量沉积,导致反渗水产量以及电导率受到影响。想要解决该问题,关键是以水源水质情况为依据,对软化器的再生周期进行设定,并且保证始终有足够的饱和盐水存在于软化器盐桶之中。
(4)纯水箱。纯水箱的作用是对循环系统中存在的剩余反渗水和软水进行储存,为反渗系统供水提供保障[2]。为了避免二次污染的出现,纯水箱通常需要进行密闭处理,在水箱中根据实际需求对浮子开关进行设置,开关的作用主要是控制纯水增水泵。
(5)保安滤器。保安滤器的过滤能力,往往能够约5 μm,其作用主要是避免位于上游的树脂或是活性炭,受到磨损后产生细小颗粒,并随着软水向反渗膜流入,进而导致反渗膜堵塞的情况发生。
(6)锰砂滤器。作用与水处理前端粗滤器相似,主要用于对自来水中存在的悬浮颗粒、二价铁离子以及不溶性物质进行过滤。
(7)反渗系统。该系统具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系统、反渗膜组以及电导表进行控制的方面,调查研究表明,反渗系统具有的过滤能力相对较强,能够将水中存在的内毒素、微生物和剩余化学物质进行有效过滤,以此来达到提高产水质量的效果。
(8)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保证用户和水处理系统间水压的稳定性,然后将回路中存在的剩余反渗水向纯水箱进行输送,使资源再利用的目标得以实现。
(9)纯水增压泵。纯水增压泵和原水增压泵的作用相似,都是提高反渗系统在供水过程中所承受压力的稳定性,通过控制电路组和浮子开关,对增压泵进行控制,使其始终呈现出应有的运行状态。
(10)原水增压泵。用来保证水处理设备具有的供水压力,如果水源为自来水,供水压力则集中在0.15 MPa左右,对控制电路组以及压力传感器加以应用,通过控制增压泵运行的方式,保证供水压力始终处于(0.3~0.5)MPa。
主机停机,导致全部电磁阀及增压泵停止运行,水处理设备无法完成产水工作,将水处理设备关闭,数分钟后进行重启,设备虽然可以再次运行,但在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主机停机的问题,故障仍然存在。
一旦有上述故障出现,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对水源压力进行检查,压力值通常会在位于原水增压泵前端的压力表上反映,如果出现水压<0.1 MPa的情况且市政供水不存在水压低的问题,则可以对粗滤器滤芯是否出现堵塞加以考虑,并对粗滤器滤芯进行更换。如果水压压力处于正常范围,即(0.3~0.5)MPa,那么工作人员就需要沿水路完成前级增压系统的检查工作。选择万用表作为工具,对原水增压泵保险和限流开关的状态进行检查,若原水增压泵保险的状态为正常,且限流保护处于开启状态,则代表前级增压系统不存在问题。接下来再打开主机箱,对控制系统的保护开关、反渗增压泵的保护开关进行确认,保证各开关均处于开启状态,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对主机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加以判断。最后需要进行检查的对象是纯水箱。纯水箱所处位置在一级反渗系统和保安滤器之间,内部共有浮子开关2个,其中一个位于纯水箱上方,一旦水箱水位超过该浮子开关,电磁阀关闭,那么原水增压泵就会停止运行,此时,软水无法再进入纯水箱,另外一个位于纯水箱下方,一旦水箱水位比该浮子开关所处位置略低时,反渗增压泵关闭,保证在纯水箱面临少水甚至无水的状态时,反渗增压泵不会由于空转,导致电机过热损坏的情况出现[3]。当然,还有部分水处理设备的纯水箱内,只存在一个位于中部的浮子开关,无论纯水箱内浮子开关的数量是一个还是2个,主要作用都是对增压泵进行保护,使水箱内水量被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
由于浮子开关始终处于运行状态,金属部分较易出现疲劳,进而导致开关失效,水处理设备无法对水箱水位进行准确识别,水处理自然难以正常运行。基于此,工作人员应当将纯水箱顶盖打开,手动对水处理设备进行重启,观察开关、增压泵以及纯水箱电磁阀运行情况。如果水箱水位超过位于纯水箱上方的浮子开关,电磁阀关闭,原水增压泵停止运行,软水不再注入水箱;如果水箱水位在2个浮子开关之间,电磁阀开启,原水增压泵正常运行,软水被注入水箱;如果水箱水位略低于纯水箱下方浮子开关所处的位置,软水持续注入水箱,反渗增压泵的状态向待机进行转换,经过几秒,主机出现停机故障。通过对故障现象进行反复观察能够发现,在水箱水位略低于纯水箱下方浮子开关所处的位置时,反渗增压泵的状态为待机工作,随着水位增高,当其与于纯水箱下方浮子开关所处的位置持平后,反渗增压泵没有及时做出反应,由此可以判断位于纯水箱下方的浮子开关,由于长期处于上浮的状态下,导致内部线路接触不良,反渗增压泵无法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有关水位上涨的信息,自然也就难以及时启动,设备故障由此产生。对存在内部线路断开问题的浮子开关进行更换后,将水处理设备重启,随即恢复正常运行。
(1)水处理间保持干燥,以及水电分开。
(2)对各管段压力进行定期检查与校正,根据医疗机构提出的要求,对管路进行化学消毒,并准确记录消毒过程。
(3)每天对水处理设备滤器控制头所对应的再生周期与时间进行检查,保证无论是再生周期还是再生时间,都具备应有的准确性,以此来达到避免停电导致时间发生改变的情况出现,在此基础上以原水水质、产水情况为依据,对医疗用水进行例如反冲、再生或是热消毒的处理,保证软化器盐桶中始终有水处理设备运行所需的饱和盐水。
(4)水处理设备需要应用到的树脂、锰砂、反渗膜、活性炭、粗滤器滤芯以及保安滤器滤芯,都需要以原水还有产水的情况为依据,定期更换[4]。调查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反渗膜的更换频率是(2~3)a一次;树脂、锰砂以及活性炭的更换频率是(1~2)a一次;粗滤器滤芯以及保安滤器滤芯的更换频率是每季度一次。如果连续多次测出软水的硬度或是余氯超标,工作人员就需要及时对水处理设备中的树脂或是活性炭进行更换。
除此之外,对水处理水质进行监控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水处理设备为核心的工作档案,每天将水处理设备的产水情况记录在案。一般情况下,电导率数值应当<10 mS/cm;软水硬度值应当<0.5 odH(注:odH,德国度);软水余氯的残留量应当<0.025 mg/L。其次,每周对纯水的pH值进行一次测试,保证纯水的pH值始终在5~7。接下来,每个月对细菌进行一次培养并检测内毒素,工作人员应当保证采样点覆盖用户进水端、RO出水端以及RO回水端3处。符合医疗机构要求的细菌数应当<100 CFU/mL;内毒素应当<2 EU/mL。最后,每6个月对化学污染物进行一次检测,该项检测应当交由拥有检测资质的市级以上计量部门负责。
对于在医疗机构长期运行的水处理设备而言,部件磨损、老化等现行无法避免,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产水质量下降的方面,因此,工作人员应当对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系统并且准确的了解,通过日常保养的方式,提高水处理设备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使其能够为医疗机构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