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平
(江西楚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06)
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及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总体施工水平,因此,施工单位有必要严格把握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最大程度了保障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需要的材料较多,如水、外加剂、水泥以及骨料等。在准备外加剂的时候需要却把其应用质量,要求材料供应方出具各项检测报告。在应用前还需进行严格的试验,保证其与水泥的适用性。在作业过程中注意对外加剂用量以及拌和实践的控制,确保拌和均匀。对于水的部分需选用可饮用水,对于不可饮用的水,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和之前要进
行化验与抗腐蚀检验,切忌盲目应用生活污水及具有强酸性的水。选择骨料时,要对骨料的粒径、质地以及针片状颗粒实际含量等进行仔细检查。对于水泥部分,需结合工程施工要求选择相应使用强度及类型的水泥材料,同时对具有特殊承重要求的结构进行测试,结合测试报告选择水泥材料,确保水泥材料满足各部分工程的施工要求。
完成材料准备工作后进行取样配比,通过反复试验确保配比标准,防止混凝土结构产生质量问题,然后根据具体配比参数进行大量材料的拌和,此部分操作要注意测量骨料含水率并进行及时调整。向搅拌机设备内投放材料时要严格控制投放量,并且监测离析现象与拌料坍落度。
根据混凝土具体用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果混凝土需将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应用于建筑楼面结构中,则需以人工的方式借助手推车进行运输。如果是垂直运输则需要借助起重机等大型设备进行运输。在运输中要对混凝土进行保护处理,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分层等问题,影响使用强度。
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模板与钢筋材料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材料质量后制定具体浇筑方案。将混凝土下落高度控制在三米之内,若选用分块分层的办法,则应结合钢筋密集度及其结构特点等确定其具体高度。针对分层高度通常都是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长度的1.25 倍。如果采用的是平板振捣器,要控制分层的厚度,不能超过 200mm。一定要保证浇筑操作的连续性,若出现浇筑间隔,则需尽量缩短间隔时间,并在混凝土进入初凝状态前继续建筑。如果是比较大的梁体则要进行单独的浇筑。
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后要及时进行振捣处理,这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均匀性与密实度,使其可以充满模板的每个角落。目前混凝土振捣通常采用机械形式或者人工形式振捣。在振捣塑性混凝土且工程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一般多采用人工方式。插入振捣棒时要确认其深入到混凝土层内,防止混凝土结构内产生缝隙。每一个插点应该持续捣 20s 左右,直至观察混凝土表层无下沉现象及气泡产生为止。振捣时应遵循快插慢拔则的,同时却把插点位置均匀,避免产生漏振问题。若需借助平板振捣器进行混凝土振捣操作,先要对已经完成振捣的部分进行全面覆盖。
对混凝土的养护处理是保证混凝土结构稳定与使用强度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湿度与温度,人们通常会在混凝土结构表层洒水并覆盖草帘,如果是在温度较低的冬季,则需延长养护时间,将养护时间控制在2-3周效果最佳。同时,混凝土养护人员组具备足够的养护工作经验以及封堵的理论知识,一旦出现任何护理问题可以灵活应对,降低损失。
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首要因素就是材料的混合比例。为了确保混凝土的使用质量,需根据工程实际要求,同时结合施工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比例进行调整。另外,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振捣程度也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在没有充分振捣的时候,混凝土内部及表层均会产生很多孔洞,只有在孔洞、蜂窝现象全部消失时才可以停止振捣并投入使用。再次就是混凝土的和易性。这里的和易性就是指在搅拌混凝土材料的时候对材料流动性、保水性以及粘聚性的综合。若混凝土和易性达不到实际标准,就会产生离析、分层问题。除此之外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掺合料也能够促进混凝土质量的改善,控制水热化现象所产生的过度热量,降低水泥投入量,从而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最后就是人员因素。施工人员作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载体,对混凝土施工总体效果具有直接性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业中一定要加强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与管理,制定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体系以及规章制度,确保各部分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如果想要使问题可以得到切实的解决,必须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来规范人员和部门的行为,以此不断改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水平。
2.2.1 完善混凝土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作为施工作业的行为指导,在制定具体施工方案时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勘察,同时结合各部分工程的功能要求安排各部分施工内容,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周密性与可实施性。方案中应体现混凝土施工速度以及各环节施工工序等。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应尽量避开预埋的线管,不踩踏钢筋,不可以在尚未达到使用要求的混凝土结构上放置重物。对混凝土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作出预测并制定紧急处理预案,避免企业承担不必要的损失。
2.2.2 严格把握混凝土材料质量关。
结合工程实际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注意材料供应商的行业口碑以及发展资质等,尽可能选择一些资质高、信誉好的供应商。同时,为了保证施工现场的作业秩序,建立良好的施工环境,应提前安排施工现场的混凝土作业事项,准确计算混凝土浇筑最佳速度,制定最优运输路线,选择相应运输车辆,全面保障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2.2.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严格把握混凝土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将各部分工作要求以规章制度的形式体现出来,确保制度体系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赋予管理制度应用的权威性。根据工程混凝土施工标准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结构,强化技术预控指标。注重技术管理,严格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流程及操作规范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设立工作激励制度,激发施工人员工作热情,促使员工以最佳状态落实混凝土施工工作。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在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施工部门应把握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对各部分工作进行细化处理,进一步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从而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