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红明 徐天莹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唐·洛干和韦恩·奥图在他们的著作中指出,触媒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触媒作用对其周边的城市元素产生影响,改变激活这些元素之后往外扩展,带动更多的元素一起联动发展,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首先,对街区历史文化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选择合适的活化因子承载体,从中注入触媒活化元素,打造一种触媒点带动周边剩余元素更新和活化的现象,与此同时,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和新的优质元素会不断的产生,从而历史文化街区会转变成一个秩序重构的整体,相应的,触媒也会得到策略性的引导。使其形成大范围的活力改变,对整个区域的发展造成相应的影响。这样做的好处除了能够避免历史文化街区得到大规模的破坏,同时通过连锁反应也能对历史文化形成一种保护和更新,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尊重历史的效果。
所以,城市触媒这种城市经营策略十分精明,投入低成本,收获高价值。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城市触媒拥有超高的自觉参与性,绝大多数触媒活动的形成都是通过正效应的诱导。而解决社会上旧城改造过程中投资主体单一的难题正是借助了大量的民间资本。同时,解决在逆境中的建设投资主体单一的困难,城市触媒的集约、高效和高风险抵抗性可以提供很好的帮助。
昔日南广场作为长春市城市中心,无论设计理念还是基础设施都是当时最先进的。然而时至今日却破旧凌乱,为使其重归巅峰,再创活力,下面将通过全面分析提取触媒点。
车行车路相对狭窄,道路交通系统中尽端式道路较多导致交通拥堵。因此触媒点为合理系统地增加地段内的停车位;减少尽端式道路,增加支路;增加步行空间的设置,优化步行交通空间。
违章建筑随处可见,私搭乱建现象比较严重。基地内建筑密度过高,绿化率太低。因此触媒点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还原北国春城的绿色,开拓城市广场和休闲公园。
大多数历史建筑成为利用率极低的沿街商业门市,一部分成为危房等待拆除,一部分由于经济利益面目全非。因此触媒点为合理的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建筑复苏、保护、更新。
更新与复苏南广场在于其精神层面而并非物质层面,大到一个国家、城市,小至一个广场、街巷,脱离了独有的文化,都会变得没有活力。尽力挖掘、发现、创造关东文化才是更新与复苏长春南广场的核心问题。所以以复苏关东文化为触媒点,更新南广场地块的建筑为手段,最终传承历史文化,保护老城区特性,发扬精神文明,同时,回应社会对土地的诉求,完成其经济使命。对此提出以下几种策略:
经过实地考察,拓展周边现有的药品配套设施,抓住原有优势作为触媒策略激活街区,调整和规划人流路线,使两侧建筑尺度依人。同时建筑保留历史风格,做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商业截取。
因为地块地理位置处在旧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显突出,原地址老年人居多,并且对此地已有情怀,所以以此点切入作为触媒策略的依据。并且可以增加医疗配套建设,更好地服务人群,打造更好的养老生活环境。
这里历史文化街区特色建筑保存完整,好应用,地价又便宜,容易吸引入门或者做生意的艺术家,并且老艺术家对历史、文化会更加执着和热衷,以此点触媒。所以创意园策略的二人转、吉剧、黄龙戏、民间工艺品元素功能区必须要有,这是对文化的延续和敬仰。同时可以建设东北民族民俗馆,加强历史文化的传播。
此地缺少一个完整的特色商业区域,并且可以吸引大量人气、财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此为触媒点激活此历史文化街区。所以设有特色的城市综合体,设置室内步行空间,优化地块内步行条件,重新定义城市中心,做城市符号,丰富地块内居民生活。
从总体来看,对长春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方案是比较成功的。设计无论从使用功能、建筑形式及技术手段上都较出色的完成了对长春南广场进行了改造,并充分利用了原有建筑所具有的自身条件,对长春南广场地块及其周边地段进行了城市设计及单体建筑设计,使长春南广场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在改造后更加迅速的融入新的城市生活节奏,有效的带动城市经济增长、传播城市历史文化。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地段在城市化进程中特定时期建筑历史、文化风貌、地域人情的体现。它们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城市记忆,这是我们需要保留并传承的文化,其街道的肌理与街区的空间特征也体现出历史地段特有的场所精神。这正是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特色及活力的体现。因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特色风貌的延续与继承是十分重要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更新给历史文化街区就带来就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把这些我们认为有特色有历史有文化的历史遗迹保护和继承下来而又可以顺应时代潮流就显得格外任重道远了。
所以,在原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模式——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加入城市触媒理论的指导理念,不能使建筑脱离实际,可以很好地完成建筑使命。在更新设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时,应开辟出一条现代生活与历史对话的通道,让城市人有可能去自己循迹城市的文脉和精神,让街区充满活力地“生活”下去。
[1][英]理查德·海沃德.李韵,王新军译.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6
[2]美国的韦恩·奥图、唐·洛干的著作《美国都市建筑一一城市设计的触媒》(American Urban Architecture 一 Catalysts in the Design Of C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