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慧从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根据都梁长篇小说《亮剑》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亮剑》之所以好评如潮、经久不衰,与剧中塑造的英雄形象李云龙密不可分。《亮剑》中贯穿始终的“亮剑精神”一度成为观众口中的热词,主人公李云龙对这种精神的诠释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李云龙”成为电视剧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经典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性、实质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和可读的无限性”文学上对经典本质的界定同样适用于电视剧,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突破了观众以往对英雄人物的认知。剧中的他被赋予了许多之前从未出现在英雄人物身上的特征,各种特质杂糅到他一个人身上,地气、匪气、义气、才气使“李云龙”成为一个鲜活生动的“英雄”出现在荧幕上,深入人心。
提起亮剑精神,观众自然而然的会想到李云龙,两者已经交融到了一起,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中国军人的象征。剧中李云龙数次提到过“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脸。要是不敢亮剑,那才叫丢脸。”“亮剑,亮出的是气势,是胆略,是男子汉的精神。”其实,亮剑精神的精髓就是一个字“勇”,一种大无畏的、有韧劲的拼搏精神。敢拼敢搏的李云龙凭借这样的精神打了无数场战役,亮剑精神让他永远是“站着的大写的人”。就像《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与其有着相通之处。李云龙发扬了亮剑精神,亮剑精神成就了李云龙,剧中的精髓便是两者之间的相互融合。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并不完美,正是由于它的不完美才显得如此可贵,而亮剑精神赋予了这个不完美的人物形象一种崇高感。
李云龙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典型形象的人物,跟剧中他独特的性格特点分不开。在观看这部电视剧的过程中想必很多观众都会在心里犯嘀咕,这解放军将领怎么是这个样子,灰头土脸、满嘴脏话,甚至还跟土匪似的抢东西,但他这种形象没有让观众产生反感,反而觉得真实的可爱。与以往的传统英雄形象不同,李云龙不再是“高大全”的完美式英雄,而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种种缺陷甚至是有点“坏”的人物。他匪气十足,抢东西、“打劫”毫不手软,常常弄得人哭笑不得。剧中他被上级撤职,发配到被服厂当厂长,没过几天就被调回独立团了,当他离开被服厂时,还“抢”了被服厂二百套新军装。李云龙的这种匪气让他在众多英雄人物中独树一帜。他讲义气,重感情。剧中李云龙的警卫员魏和尚跟着他刀山火海出生入死,最后却死在了一帮土匪手中,他悲愤吐血,带兵剿灭土匪,不计较自己降职处分,为自己的兄弟报了仇。他接地气,与自己的兵之间毫无隔阂,不会摆官架子耍官腔。爱说笑,爱生气,爱吹牛,爱骂脏话。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文化水平不高、行事冲动桀骜不驯的李云龙注定是个“大老粗”式的人物。李云龙还是一个有才气的军事将领,一个天才式的军事家。他带兵打仗有勇有谋,从不拘泥于某种战术战略,往往从战场形式出发,运用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带领战士们打了无数胜仗。吃了败仗也毫不气馁,而是吸取教训争取下一次胜利。李云龙身上的这些特质让他成为一个丰满的人物,一个熠熠生辉的形象。
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的一大亮点还在于他的语言特点,出身草莽的他说话永远大大咧咧,他敢对着跟他要武器的上级陈赓抱怨“干吗呀旅长,打劫呀!官大一级压死人。”,能教训炮手“娘的你个败家子,咋不省着用?你小子还敢发牢骚,小心老子揍你!”,跟政委撒气“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咱独立团捞不着肉吃,就是他娘的政委太熊。”。正是这样符合人物身份和当时历史环境的语言才让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曾有人质疑都梁原著的真实性,是不是为了猎奇而把李云龙的日常语言写得那么接地气甚至是粗俗。为了拍《亮剑》编剧团队特地去很多地方寻找到当时的老军人,做了多方面的调查“当时参战的基层士兵、干部大部分就是这种状态,这是当时真实的历史情况”李云龙的骂骂咧咧“大老粗”式的语言正是符合当时情景的。正是这样接地气的语言让李云龙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鲜活与真实。
在中国电视剧产业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李云龙没有过时,亮剑精神也没有被时代淘汰,而是在时间的淘洗中愈显珍贵。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必定能够历久弥新,李云龙永远不会消失,他只会越来越丰富,逢敌必亮剑的精神则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