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铁与地铁文化的整合研究

2018-03-28 19:42张勤
关键词:文化

张勤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安徽合肥230001)

所谓“文化”,是一种围绕人而发生的社会现象,是由人类长期以来创造而形成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既有物质性,又承载着国家或民族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非物质形态。“文化”一般被认为是名词,但追溯文化本源,《周易》为“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①,意为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可以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百姓,这里的“文化”更是动词。面对中国五千年的辉煌、熠熠生辉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我们更多要做的是“化”之,如果只文而不化,那些遗产就无关于我们今天的发展。所以,我们当今提倡的文化更渴望的是作为动词形态存在着,文化地铁的“文化”是动词,只有通过观察、思考运用什么类型的“文”于地铁空间环境的物质载体中呈现,才能形成丰富有效的地铁文化来满足当代人们的精神需求,该处的“文化”为名词,体现最终结果的状态,“文化地铁”与“地铁文化”是一种实施过程与结果的承接关系。地铁文化是由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两方面组成,外在形式如地铁站点的建筑设计、站点的环境装饰、墙壁广告、导向牌和线路图等,但地铁文化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精神文化,如城市历史文化、城市精神、当代市民文化价值观和商业广告背后的价值观,等等[1],因此本文的研究倾向于地铁文化背后的内在因素。

一、地铁文化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为缓解地面交通堵塞问题,在地下挖掘隧道,将蒸汽机车引入畅通无阻的地下,但因蒸汽机车运行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难以排出而对人们产生严重的困扰。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先进设备的更替,地铁运行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地铁所特有的光线、空气和自然等先天不足问题,以及人类不仅追求物质环境舒适,也追求精神满足的本质,让地铁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是一处沟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流平台。作为一种城市文化的环境,地铁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具备与众不同的文化特性,良好的地铁文化通过其建筑设计和一系列公共艺术展现出所处城市的历史风貌,凝聚着城市的人文精神和提升着城市的文化品位。

此外,地铁文化推动城市文明的建设,对城市形象的良好塑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城市形象的建立是需要文化的丰富积累和长时间的塑造,现代中国城市建设,盲目地大拆大建,追求形象工程,致使城市的历史文化逐渐消失殆尽,城市形象千篇一律,毫无特色,针对部分有地铁建设的城市历史不够悠久,并未突出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地铁文化可以促进城市形象的弥补、完善和发展。其次,对于已经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地铁文化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乘客从其地铁文化的建设中加深感受城市的魅力。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也是欧洲最为古老的城市和旅游城市,为更好地迎接2004年奥运会的召开,改善首都交通系统,雅典全面推进该城市的地铁系统建设。由于雅典是一座千年古城,在雅典地铁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会挖掘到古遗迹和古文物,但希腊考古秉承的理念是“文物尽量在原来的位置上恢复”,因此雅典的地铁站就兼有博物馆的职责功能。雅典地铁共有6个站点设有文物展示区,无论本城的市民还是外来的游客乘坐雅典地铁过程中,数千年的希腊历史文化层层展现于眼前,其中地铁2号线的宪法广场站,乘客可以看到浴场、古沟渠和大理石墓碑;还可以看到考古地质剖面,展示史前时代不同时期的土层等。著名的雅典卫城地铁站,乘客可以看到古墓葬遗迹、住房和道路,公元前5世纪雕刻大师菲迪亚斯设计的帕台农神庙的器物,以及展现数千年历史的雅典人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件,等等。雅典地铁的每一文化展示区、每一物件都会配有详细的介绍,让感兴趣的乘客进一步地了解到希腊文化的历史和精髓。可以说雅典地铁是与众不同的,虽然其地铁体系是欧洲最现代的,但其历史是最悠久、最有文化感的,同时这种文化感的传递效应是最快和最直接的。

二、文化地铁

地铁不仅担当城市客运交通、提高城市商业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承载城市文明的风向标作用。因此,在地铁的规划、建造和后期运营过程中,就应该重视地铁的文化建设。地铁文化的营造是一种长期性的建设,不是肤浅的表面修饰,需要在正确的文化取向和文化的准确定位之下进行战略部署,通过优秀的设计方案和有效实施,以及特色的运营保障等环节,才能日积月累、口口相传形成该城市独特而高品位的地铁文化。首先,我们要明确地铁文化建设的源头来自哪儿?明确地铁文化的文化取向,围绕“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去思考用什么样的文化策略去“文化”地铁,观察总结文化的支源和脉络,将其从分散走向整合,再将落实到地铁文化环境之中,创造出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地铁新文化。

三、文化地铁的建设策略

地铁文化是基于现代工业社会和商业经济而成长起来的市民文化,隶属于城市大众文化的范畴,从而受城市历史传统、城市现代经济以及当代时尚潮流等城市文化、地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文化地铁的建设中要整合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以城市文化融入地铁文化建设

城市文化是人类步入城市聚集生活阶段所产生的文化,是人类在城市生存空间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城市生活中人们的生存状况、行为规范、精神特质及城市风情风貌的总体物质和非物质形态。城市文化与城市的历史渊源、社会更替变迁而联系在一起,展现出该城市文明发展的脉络。当今中国各大城市纷纷投入地铁建设项目,地铁的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改变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地铁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地铁文化是紧随地铁的出现而产生的文明,这种文化是紧依城市文化而存在,因此,城市文化是地铁文化的源头,是地铁文化建设的基础,地铁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城市文化由地上向地下空间的延伸,并与城市文化个性相统一。一座城市的文化越成熟、历史底蕴越丰富,那么城市的品位越高、个性越鲜明,城市的个性文化是由其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城市文化的个性也就决定了地铁文化的个性。英国伦敦地铁有百多年历史,各个车站体现了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如早期的砖石拱形结构,稍后的纯钢铁架构,现代的钢化玻璃装饰车站站台,展现出百年城市建筑设计史。2016年北京地铁1号线一列主题为“奔跑的胡同”老北京文化列车上线运营,列车上展示大量的老北京图片,让乘客感受到古老厚重的老北京文化,地铁列车外貌设计成一条胡同的效果,以老漫画家李滨声先生笔下的北京风情画作为胡同里的装饰;车厢内部,则利用了李滨声先生以鲁迅、老舍等16位文化名家的居京生活为线索的丛书《寻踪——民国文化大家的北京生活图记》所绘的一套插图,营造出清闲、淡雅和质朴的老北京文化气息,为匆匆而过的城市公众增添了一抹心灵上的宁静。

(二)以地域文化融入地铁文化建设

地域文化指特定区域从古至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和生态民俗等文明表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不同的文化派系,如辉煌的中原文化,以及因地理分布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闽江文化和徽派文化,等等。以地域文化融入地铁文化之中,可以从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思考和导入,物质文化指的是为了满足人类长久生存的发展需要,利用和创造的物质资源和产品,如自然和景观资源、历史文化遗迹和产业居住街区等;非物质文化指的是人类在其历史实践过程当中所创造的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各种精神文化,如风土人情、语言文字、民间音乐舞蹈、手工艺和宫廷艺术等等[1]。在规划地铁线路文化主题过程中,要全面而系统地调研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渊源,挖掘站点附近的地缘历史、风俗民情和历史人文要素等一切地域文化创作素材,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将其融入地铁站点的空间文化设计中,这样的地铁站才有可能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下艺术馆。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地铁文化建设有效保存了地域文化的多样化和个性特色,成为展示城市新形象的新平台。南京玄武湖地铁站壁画以水为主题,中华门地铁站壁画展现厚重历史感的南京明城墙,三山街地铁站壁画展现繁华的夫子庙灯会,中胜地铁站壁画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南京地铁利用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地铁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包含了城市文化中的传统文化部分,但地域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比城市文化更加广泛,地铁文化以城市文化为依据,但有些城市的历史底蕴不够,或者传统文化特色不鲜明,那么我们文化地铁的眼光范围就将扩大化,从该城市所处的地域文化中去发现文化表现源头,并汲取养分。如安徽省省会——合肥大力发展地铁建设,在地铁文化建设中可以融入安徽皖南的徽派文化,合肥所处江淮流域,不属于徽文化的区域。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将合肥市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就意味着合肥市将成为展现安徽文化形象的重要窗口,有责任将徽文化发扬光大。因此,合肥文化地铁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立足“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文化定位,也要导入地域文化的徽文化来丰富合肥地铁文化。

(三)以当代文化融入地铁文化建设

当今的地铁文化建设要与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如经济发展、政治环境、国际文化交流、人民审美和当代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相关联。因此,在地铁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研究当代的文化发展和特征,也要更多地站在当代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去文化地铁,让地铁文化体现对当代社会和生活的适应,体现当下时代特征的普世价值。

1.现代技术对地铁文化的促进

物质文明下的现代技术发展是地铁文化的基础,地铁本身就是新技术的代表,完善发展的硬件设施是安全操作运行和文明进步的先行条件。从最早的英国伦敦地铁采用的蒸汽动力,直到当今全自动无人驾驶,先进的科技一直为地铁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而地铁建筑、空间环境装饰和地铁设施及标识等,直接构成了地铁文化的外在景观。其中,现代技术的融入与发展更好地带动地铁文化形象的建立,如南京地铁2号线学则路站,有名的可“弹奏”美妙音乐的地铁楼梯,这段楼梯共有50余级台阶,外表模拟设计成一个巨大的钢琴键盘,其中一段台阶边装有感应装置,当有人经过,就会发出钢琴的美妙之声,这就是现代技术的发展促进地铁文化建设形式的创新,带给乘客以新的喜悦,体现当代文化中对人本主义的关注。此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前所未有地快速发展,渗透到经济、文化和生活多个领域,并与艺术设计紧密结合,对促进地铁信息文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视频、声音媒介和平面媒介等多种传播手段进行整合,帮助人们在封闭的地下空间快速有效地找到目的地,使地铁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同时艺术性的直观表达,使人们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2.大众文化与地铁文化的融合

当代文化最显著的现象就是大众文化的急速发展,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格局,而地铁文化其实就是依附于地铁交通环境存在的大众文化,具有商业性、娱乐性、流行性和平民性的特征,传播形象生动、直观而快速的文化特性。因此,地铁文化的主体是由这种文化的消费群、享用群和接受群来确立的。

首先,地铁文化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商业文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商业活动为核心,强调功利原则,地铁路线大部分都是围绕商业中心或者日后将成为商业中心的地区,沿线将成为商业经济增长的黄金地带。在当代商品经济和消费欲望的带动下,地铁文化的制造者依据当代大众的审美趣味,利用各类媒介如电视视频终端、平面广告和广播等来制造和引导大众的消费需求,从而最终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作为文化传播者背后的是商业动机,因此现代城市工业社会背景下的地铁文化以铺天盖地的广告文化,让众多的乘客轻易之间地接受大众传媒所裹挟的各类商业信息。但在当今中国社会一提到地铁商业就非常排斥,反对过多的商业广告植入地铁文化,究其原因,大多数城市地铁商业为大众化的消费和服务类的低档商业,在商业文化形象塑造上成本投入过少,视觉低俗、劣质,令人反感,中国某些商家并没有很好地将商业与文化结合为一体。商业文化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特征,那么在地铁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之前出现的不好商业现象而大力排斥,应将以文兴商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战略,地铁商业的发展必须以高品位的商业文化为目标,提倡一种文明健康的绿色商业文化,实现从“商品信息”传播到“文化诱导”上[2],同时思考如何将中国文化元素和精神融入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和地铁商业环境中。北京西单地铁站在上下行电梯顶部悬挂了《老字号》《老北京》的浮雕作品,映衬了其“核心商业区”的地位;壁画上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二三十家商店,运用具有传统意味的牌匾书法填入,“烤肉季”“张一元”“便宜坊”等均可见其上,很好地将商业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以高品位的文化宣传商业,广告效果更为生动。在北京地铁奥运支线站点,车站出口通道设置北京礼物文化体验街区,两侧统一规划、设计商铺,采用老北京传统风格和色彩进行环境装饰,视觉整体不散乱,中国元素很好地融入现代商业空间中,历史感、文化感的赋予,使得商业环境不再那么嘈杂、乏味。

其次,地铁文化具有娱乐性和平民性[3]。身处拥挤的地铁车站和车厢,地下空间的不适感和焦躁感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通过视频播放的娱乐性节目和公共艺术作品,帮助乘客消解不良情绪,放松心态,打发等待时间,因此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平台,地铁文化兼具娱乐性。文化展示的内容以吸引匆匆过客为目的,形式要通俗直观,不强调深奥精神的探索和教导,这是由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平民性所决定,以都市大众为文化传播对象,以迎合大众口味、大众消费为目标,提供易于被平民可懂、可感和可亲的文化形态,注重大众感官刺激和快乐。例如2016年恰逢台北捷运通车20周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邀请15位设计师展开了一次“设计进站”的活动,台北捷运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大变身,将人们搭乘捷运所面临的各种情况如“请勿强行上车”“请排队上车”“请勿饮食”等安全须知,运用多款趣味海报、视频,以简单的配色、诙谐幽默的插画形式展现。捷运宣传上做出了全新的定义,实验性地提供了设计带来的无限可能,不同于以往单调的宣传语,这样的可爱形象让公益片变得更为生动,也极具吸引力,而这种动漫风格营造的反差萌也让台北捷运的形象更亲民,使民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把文明与安全提醒牢记在心。

四、地铁多元文化的整合

中国传统思想中有“道一以贯之”②“抱一为天下”③的观念,认为世间万物都是通过整合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整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多方面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结合的共性和规律性[4]。文化整合提倡不同文化之间的兼容并蓄并趋向一体的过程,文化地铁就是将对多元文化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地铁文化,是对城市文化、地域文化、大众文化和商业文化等的一次融合、加工与提炼,这过程并非孤立而简单的叠加,而是各文化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让它们相互结合、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从而将以新的结构完成新的文化建构,集中传达、展现城市文化的独特风貌。

在地铁多元文化的整合中,强调以地域文化为中心,坚持城市特色的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长久积累而成的精神财富,是一座城市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文化传统可以造就一座城市的特色形象,增强自身的自豪感。同时也兼顾城市的当代精神、商业文化等,让城市文化传统通过与新的文化整合来满足社会发展、新时代人们的需求。文化传统中不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而被舍弃,能与新文化兼容的传统文化形态和内容被保存,并与新的文化一起经过融合与整合形成一种适应于时代发展的多元融合文化。也就是地铁文化在城市地域文化继承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保护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努力创造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地铁文化风格。

五、结语

文化地铁与地铁文化的整合研究,一般很容易思考的是体现地铁内视觉符号的风格一体化,但这里我们更重要的是思考一系列地铁视觉表象后面的文化关联。通过地铁文化构成的空间展示,显示城市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以及城市文化的品质。文化地铁将使地铁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向每位乘客展示城市独特形象,传递当今城市精神,形成一种更利于与公众交流对话的公共空间,使每一位乘客在利用地铁功能之余,能够增强文化熏陶,促进文化思考,提高我国市民整体文化素养。

注释:

①《周易》“贲”卦的卦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②《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③《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1]臧雪.地铁公共艺术中的地域文化研究路径[J].美术观察,2015(11):102-103.

[2]刘晓静.地铁广告文化内蕴之构成[J].学术交流,2013(10):221-224.

[3]贾云平.城市地铁文化建设研究[J].城市观察,2012(5):32-41,67.

[4]王菲.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整合研究[J].美苑,2015(4):113-115.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