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洁 陕西省洛川县广播电视台
当前,我国对广播电视事业管理是“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四级办”方针。近年来,各县区广电台通过思想引导、政策激励、制度保障等措施,狠抓对外宣传工作,不但利用市台、省台、中央台,宣传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典型经验,扩大了本土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而且以“大外宣”带动内宣工作,提升了县区广播电视台的节目质量和整体实力。
首先,人力资源不足。县区广电台的工作人员新闻专业人员很少,许多是以前从招工招干的渠道进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军人专业分配或者从其他行业调动过来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缺乏。其次,由于县区广电台平台小、待遇一般等问题,专业人才向县委宣传部门、政府信息网站或其他媒体流失现象严重。第三,由于资金短缺,现有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缺少专业培训和学习,新闻敏感性差,表现手法老化、陈旧,浪费了好多题材和机会。第四,观众要求高。在遥控板、微信、微博平台手指轻点的时代,观众常拿中央台、省台的节目质量要求县区台,所以满意度很难提升。第五,节目质量差,收视率不高,导致广告收入少,发展经费短缺。
因为“硬币”正面告诉我们,处于最基层,深深扎根在群众中的县区广电台,也有不少优势:与老百姓接触最多,最接地气,最容易发现社会生活变化。因此,做鲜活亮丽、充满生活气息的民生新闻是县区广电台的强项,也是与中、省、市级媒体竞争的唯一法宝,是上级媒体异非常渴望播出的。用“抓外宣促内宣”的方法,能够提升县区电视台的节目质量和整体实力。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广播电视台实现了多年稳居延安市外宣排名前三的好成绩,同时内宣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观众的肯定。
措施一: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内宣和外宣犹如一杆“天秤”的两端,是相辅相成的。内宣是基础,外宣是延伸。内宣凝神聚力,鼓舞干劲;外宣扩大影响,树立形象。记者只有经常参与内宣采访,才能了解和熟知县域内的新事物、新情况,在看似枯燥无味的时政新闻、会议报道中发现有价值的外宣线索,进行深入挖掘和采访。
措施二:因地制宜,合理制定绩效考核奖励制度。设立发稿“排行榜”,鼓励记者以大视野做外宣,向中省市媒体上传外宣。丰厚的奖励,必然激发人人争当记者,个个采访外宣的良好氛围。
措施三: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适时为记者创造“充电”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的条件和机会。同时要求记者必须经常性收看、关注中省市新闻节目,以便有针对性送稿,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措施四:以当地主导产业、重大主题活动为突破口,牢牢吸引外界目光,在此基础上主动寻求发展机遇。如洛川苹果的管理技术全国领先,每一个技术创新,必然是为对外宣传的好题材,也能提高内宣的收视率。
(一)凡是以上级台的标准制作上送的外宣节目,必然都在本台播放,有效带动自办新闻节目质量的提升。新闻节目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关注的对象更广泛,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各类题材的新闻风格逐步形成。
(二)在上级媒体的影响下,县区广电台适时创办立足本土,展现当地产业发展、风土人情、经济文化特色的节目,给记者、采编人员提供创作和展示的舞台。特别是新开办的专题文化栏目《探访黄土地》和经济栏目《消费直通车》,参照上级广电台采用灵活的节目运营体制准确定位,为县区电视荧屏增添一股文化清风和靓丽色彩,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
(三)连续多年的“抓外宣促内宣”工作,促使许多县区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已经实现了“三个结合”:外宣发稿与本台发稿相结合,外宣发稿与节目创优相结合,外宣发稿与业务研究相结合。大家更专业、更自信了,工作也更有成就感了。
(四)连续多年的“抓外宣促内宣”工作,让县区新闻工作者通过体验生活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新闻工作者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增强了大局意识,大大提高了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磨炼了意志,提高了业务技能,同事之间既团结协作,又合理竞争,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工作氛围。特别是绩效考评制的严格推行,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总的来说,“内宣聚能量,外宣树形象”。外宣上稿是地方台综合能力的反映,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拓展思路,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外宣工作不但可以借鸡下蛋,还可以借力发展,带动提高内宣工作,提升全台的节目质量和整体实力,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