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
1995年《点点工作室》节目播出之后,民生节目开始慢慢兴起,而《南京零距离》的播出,更是开了民生新闻的先河,该节目一经播出就以高收视率和丰厚的广告回报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中国电视媒体由此掀起了电视民生新闻的热潮。到现在,各地方台也开始纷纷主打民生类节目,像山东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拉呱》,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真情》、《帮帮忙》,湖北电视台的《生活·帮》等。电视民生节目主要突出平民视角、强调人文关怀,由此获得了大批稳定的收视群体,因此很多节目便打着民生的旗号,吸引受众的眼球,拉高收视率,却忘记了节目的本质----为百姓做实事。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随着印刷术影响的减退,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构成公共事务的领域都要改变其内容,并且用最适用于电视的表达方式去重新定义。[1]但我这里想要说的不是电视的娱乐性,而是电视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的形式和手段。电视使我们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交流,但在这个过程中,电视一直保持着一成不变的笑脸。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我们可以换种说法: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表现形式,不管是什么内容,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服务。现今的民生节目所给观众带来的,就是以上我说到的娱乐化的信息和内容,用娱乐包装的方式来表现一些非娱乐题材的新闻消息,他们不再只把重点放在民生上,而是过度使用娱乐元素,脱离了节目本身的性质。
民生节目内容大多取自于民,解民之急,而就是因为内容都是从百姓身上获取,使得节目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家长里短、邻里纠纷、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琐碎小事反复频繁的出现时,人们的新鲜感就会慢慢耗尽,时间久了之后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民生节目的报道往往止步于表象,缺乏事件的深入调查和了解,致使节目内容负于表面,过于肤浅,缺乏深度,无助于提升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品位。就近几年的情况看,民生节目的选材越来越狭窄。
民生节目在众多节目中尚属新生力量,节目注重的是“民生”二字,为人民解决问题,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是民生节目的主要目的,而娱乐性则是调味剂,在民生节目中不是重头戏,应分清主次,把握好民生与娱乐的尺度,注重节目的品味和质量。民生节目在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适当加入娱乐来调节气氛,但却不能忘记,永远要以民生为主娱乐为辅。当前,不少民生新闻栏目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收视压力,挖空心思在选题、表达上迎合观众的收视口味,与此同时,一些弊端也逐渐显露。有人把民生新闻看成“低端产品”,这样的看法会影响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形象与未来发展。
品牌简单的讲就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电视栏目品牌作为一个特殊的产品,包含了具体的节目,栏目的名称包装以及节目提供给观众的附加价值等。栏目品牌的打造对于节目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一档节目势必要通过创办品牌来增加宣传效果,这对今后节目的发展也是无形的资产。
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人物,一档节目的好坏取决于主持人的文化修养和内涵。观众会因为喜欢某位主持人而喜爱这个栏目,反之,也会因为厌恶某个主持人而放弃收看这档节目。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主持人,对于强化电视栏目品牌至关重要。节目主持人是栏目品牌的代言人,是构成品牌的人格化符号,应当作为无形资产加以培育和保护。
如今,电视栏目的宣传推广借力新媒体平台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推广手段。一方面,新媒体可以为电视栏目的制作提供全新技术保障,扩大电视栏目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竞争中优势互补的成效越发得到受众的喜爱和追捧。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新媒体的使用也在逐渐增加,而使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将会大大增加宣传的力度,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新媒体的推广将会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