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为例

2018-03-28 12:17:28金佳幸张红霞张秋云张舒雅李元昊
山东化工 2018年11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应用型食品

金佳幸,张红霞,张秋云,张舒雅,李元昊,樊 欢

(安顺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教育部根据现今食品安全所面临的紧迫形势,顺应市场对相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于2002年正式批设的“新”专业[1],融入了农学、工学、理学、医学、法学和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是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社会热点特色专业之一[2]。

在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当今社会,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时机,也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多数高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还在探索中,仍存在专业定位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因此,如何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新形势及高等教育发展大背景下,培养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仍是开办该专业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而上述问题在地方高校中更为突出,且因地方性普通院校与各985、211类综合性大学间办学条件、学科基础、师资水平、培养平台等差距显著,若以相同的教学模式,地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筛选及社会初步认可度上更缺优势。

故本文针对贵州省地方本科院校新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地方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1 地方本科新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贵州大力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贵州一些地方性本科院校在顺应食品安全新时代需求下,新增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专业,如贵阳学院、铜仁学院、凯里学院、安顺学院等,旨为地方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检测、研发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贵州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前身为教育、师范类院校,此类院校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新兴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上面临一定问题,如:

(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培养特色及创新性不强,且生源质量欠优。长期以来各新办此专业的地方高校因起步较晚,办学经验不足,办学条件有限,多数借鉴其它同等或较好水平的高校培养方案及模式,按照传统方式培养及构建相关课程,导致培养目标定位不清,培养学生行业针对性不强,缺乏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且因录取学生质量欠优,与省直高校相比,学生社会竞争力不强。

(2)教学条件有限,教学平台匮乏。一些地方院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作为新兴专业依附在一些相关学科专业基础上创办,如安顺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化学化工学院依附于化学专业创办。前期办学基础薄弱,专业实验设备较少,缺乏大型的教学或科研实践平台,虽基本满足教学需求,但难以保证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或实践良好条件。

(3)双师型师资缺乏。贵州地方性高校新办专业师资相对匮乏,且新引进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博士或硕士,虽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一定行业、企业相关工作经验,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上应用性效果不佳,导致培养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

(4)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专业责任意识相对较弱。贵州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多数来自于当地及周边市、州、县等欠发达地方高考生源,学生毕业目标大多为寻求更好生活,改善家庭条件。而贵州食品企业相对规模较小,在家庭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下,学生毕业后更愿意选择考取稳定的国家行政或事业单位,保证基本生活,而真正学习目标是为改善当地食品安全现状的学生少之又少,学生专业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弱。

2 地方高校新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1 了解行业需求,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

人才的价值最终要在市场上得以体现,因此,人才的培养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3]。对于实践性、应用型较强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通过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贵州当地食品监管相关行业、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检测机构等人才需求单位对人才技能的实际要求,并定期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反馈调查,在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基础上,并结合在校生就业定位方向,根据学校现有优势资源及办学特色,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错位发展,提高毕业生市场适应力及竞争力,做到知彼又知己。

2.2 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增强学生专业认知感及责任意识

课本知识与实际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大多学生学习以应付期末考核为主,仅凭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书本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接轨的良好效果,且难以实现学生对专业及相关知识的系统性认识。虽地方高校教学条件有限,教学平台匮乏,但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及大数据环境中,食品相关专业网站及论坛日趋成熟,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内外最新行业动态,如食品数据库,国家食品质量与安全最新法律法规、社会最新食品健康及安全问题、各省市最新食品安全监管现状、食品企业最新发展动向等,也可咨询疑惑的食品安全专业问题,让学生在被动或主动要求下,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动态,拓展专业认知视角及学习平台,增强学生专业认知感和自身责任意识。

2.3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理论课程方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大多专业课程如《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等理论性相对较强,学习过程相对较枯燥,而当代大学生更加追求新颖、灵活、多变的生活及学习方式,导致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弊端逐步显现,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上课精力不集中,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学效果不佳。现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逐渐涌现,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微课等新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换师生角色,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了解。故地方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若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找到与新兴教学方法的契合点,可能会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如马雅鸽[4]等人将微课应用在《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中,刘尊英[5]等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教学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课程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可不断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从课堂拓展到课外,校内拓展到校外,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环相扣,以至于更好地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及创新的能力[6]。地方院校虽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较成熟的大型实验、实践平台,但可通过增加第二课堂实践课程,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如可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实习,了解就业方向,明确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参加食品质量、安全相关辩论赛、学术竞赛或学术讲座,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并指导学生申报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科研项目,增加学生实践创新平台,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优化教学师资队伍

优化教学师资队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学校可增强与行业、企业间的合作,推进中青年教师深入行、企业技术研发一线,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此外,可倾向性引进部分具有行业、企业经验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2)聘请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进行讲学,举办讲座,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授课,从而提高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实质性问题,也可增强学生社会认知水平,赋予学生社会属性角色。(3)地方性本科院校应勇于派出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专业办学水平较好的大学进行深造学习,吸取借鉴外界办学成功经验,从而更好地推进学校快速发展。做到既能引进来,也能走出去。

3 结语

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责任重大,在当今社会发展驱使下,地方高校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开拓创新,准确定位,努力打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专业,培养更多食品质量与安全方向应用型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需求,更多的创作价值,实现高校最初办学的目标。

[1]侯温甫,王宏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以“食品加工中的安全监控”课程为例[J]. 教育观察,2018(1):86-87.

[2]肖贵平,郑宝东. 新形势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 福建轻纺,2007(7):1-5.

[3]沈玉栋,柳春红,孙远明,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及构想[J]. 食品与机械,2014(3):264-267.

[4]马雅鸽,赵声兰,杨婧娟,等. 微课在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12):136-139.

[5]刘尊英.《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8):163-164.

[6]刘胜斌,王春玲.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轻工教育,2014(2):83-85.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应用型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00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8:06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食品造假必严惩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19:07:36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