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智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新闻主要指的是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而这些信息必须是正在发生或近期发生的真实事件,媒体人在撰写新闻稿件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既要保持媒体人应具备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也要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一般而言,新闻主要包括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影响等,同时,为了不影响公众的判断,媒体人在撰写稿件时一般不能加入个人情绪,更不能随意指责任何人,以免影响新闻的客观性。可见,新闻稿的撰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而这些方法与技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稿件的质量,并提高新闻的关注度。
新闻角度主要指的是从何下手挖掘、表现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件,由于新闻稿件的写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媒体人只能选择一个片段或者角度对事实进行描写,让公众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这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从而达到传播新闻的效果。一般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以小见大、联系旧闻以及提升高度三个角度进行撰写。当然,在撰写稿件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创新,尤其是新闻结构与表现角度方面的创新,从而使得稿件既能完整表现事实,又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以创新高度这个角度为例,如我们在撰写某一干部廉洁奉公、清正为民的新闻时,不仅可以通过一件件小事来展现该干部廉洁为民的心理,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新闻的角度进行拔高。现今,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不少尸位素餐、贪财好贿的干部,给社会、国家、集体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为此,党与政府坚决号召干部要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我们在撰写此类新闻稿时可以将两种对立的形象进行对比,创新高度、拔高立意,从而让公众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不自觉会产生一种向上、向善的心理。
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则“新闻”,重点在于这则新闻是否具备传播的价值与意义,是否值得公众关注。因此,我们在撰写新闻稿件的过程中,必须要在传统新闻的基础上提炼内容,通过创新角度的方式来吸引公众的关注,从而使得新闻得以尽快传播,并对公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新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新闻稿必须要使用简练的语言来准确描述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从而便于公众能尽快获取相关的新闻信息。一般而言,简单地通过流水账的方式对新闻进行介绍并不能激发人们了解与关注的欲望,我们必须要注重新闻语言的表达。如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或发生之后,我们往往会通过采访现场群众的方式来详细了解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况,而群众的表述一般比较口语化、生活化,甚至可能会带有自身的情绪或看法。我们在撰写稿件的过程中,需要对群众的表述进行适当的转化、取舍,以此保证新闻稿件具有严谨性与规范性。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人们的阅读习惯与心理特点来完善语言的表述,如将网络用语穿插于新闻稿件中,以此拉近公众与新闻之间的距离,从而不断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效果。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新闻也开始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在撰写与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相关的新闻稿件时,更要注重新闻语言的把握。就国家形态而言,新闻语言的使用事关国家的立场与话语权,我们必须通过完善新闻语言表达来坚决维护国家立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采访是了解、掌握新闻事件的重要途径,这种途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在采访相关人员的过程中不要漫无目的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而应当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以尽可能获取与新闻事件相关的细节情况,且这些细节应与新闻主题息息相关,与事件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保证后期新闻撰写的顺利进行,在某些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录音的方式来进行提问,以便于后期新闻稿件的撰写,从而用最少的时间完成素材的收集、筛选以及稿件的撰写。
对广播类记者而言,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在撰写新闻稿件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个性化的语言来陈述事件发生的情况,详细讲述与该新闻事件有关的细节,但不能大篇幅进行细节描写而忽略了事件本身的描写,否则容易出现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中穿插的细节讲述必须要做到真实、客观,以免误导公众。电视新闻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的过程中,应注重语言表述与画面之间的配合,在必要时应交代新闻发生的背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从而使得新闻报道更具有客观性、完整性。
新闻具有一定的精练性与简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简意赅”,然而,尽管我们在撰写新闻时总会要求新闻语言具有准确性,减少不确定语言的使用,但在现实当中,使用必要的模糊语言可能更易达到预期的效果。模糊语言的使用不仅会带给人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还能激发其关注事件发展的热情与积极性。从实际而言,新闻报道必须要做到真实、客观,我们在撰写稿件时也应当遵循这两个理念,但事件的发生并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还有可能需要进行后续的跟踪报道。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初,我们还不能确定地震等级、伤亡人数、波及范围等,在撰写新闻稿件时也会使用较多的模糊语言,公众在新闻的引导下也会一直关注事件的进展,在后续的跟踪报道过程中,以上这些不确定情况均会逐一得到确定。由此可见,模糊语言的使用并不是为了掩盖事实真相,而是在情况不确定的情况下尽快将新闻传递出去,而这种特殊的新闻撰写方式有时会给新闻传播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媒体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有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的传播不仅能够让人们及时了解到身边或千里之外发生的事件,还能起到履行社会监督责任、铭记重要历史时刻的作用。对于一个媒体人而言,其想要公众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发现自己撰写的新闻稿件,则必须对新闻稿的写作进行创新,尤其是体裁、形式的创新,以吸引公众的注意。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稿件不可使用过分夸张、耸人听闻的标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标题党”,此种做法有损新闻报道的严谨性与客观性。与此同时,我们在撰写稿件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来陈述事件,实现新闻写作体裁方面的创新,从而不断提高公众的关注。
以散文式新闻体裁为例,我们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可以借鉴散文的写作手法,以此增加新闻的艺术力与感染力,让公众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不仅能尽快了解到新闻的内容,还能感受到新闻稿件中隐含的情趣,从而促进其审美能力与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散文式的新闻稿件隐含着一定的人情味,能够激发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让其产生悲伤、愤怒或担忧的情绪,并提高自身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程度,这对于公众社会责任感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现代的新闻媒体在撰写新闻稿的过程中,不能仅注重新闻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传递,而应对新闻稿撰写方式进行完善与创新,在尊重事实、坚守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体裁进行创新,从而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新闻稿撰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本身的传播范围以及社会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众对某个社会新闻事件的关注程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工作者在撰写新闻稿件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事实的陈述,还需要对新闻选择的角度、语言的表达、细节的描写以及体裁的创新进行衡量,注重新闻稿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从而不断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