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建设研究
——以《java web应用开发》为例

2018-03-28 11:59:49蒋国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微课知识点资源

蒋国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一、微课程的概念、主要特点及研究现状

(1)微课程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微课程”是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新教育时代背景下的新产物,这个概念最早是于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随之,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微课程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凤凰微课”等教育机构纷纷提出了对“微课程”的概念定义;胡铁生、焦建利、黎加厚等学者也提出了自己对“微课程”的理解。

虽然对“微课程”概念的理解各有侧重,但综合起来,微课的概念基本可以定义如下:微课是以短小的视频为主要资源载体来展示具体的一个知识点的课程,微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形式,是信息化社会学习的新方式。在目前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微课成为了专业教学的重要形式。和传统课程相比,微课程具有短、精、小三个特征:

“短”体现在时间上。微课是以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时间短,能让学生很轻松地消化和吸收,学生的学习压力小,能有效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精”体现在内容上。微课的内容看起来很小,但内容非常精辟,是对知识点的浓缩,相比传统课堂,更能突出重点,而且知识较为集中,意图明确,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体现在资源容量上。微课中的视频资源容量一般很小,可以在线学习,也可以把它直接存到U盘或其他外存中,非常方便,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巩固,也提升了教学效果。

(2)微课程的研究现状

自2010年微课概念被提出以来,国内对微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日益丰富,2012被称之为“微课元年”、“慕课元年”。“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电子书包”、“视频公开课”、“1:1 数字化学习”、“混合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诞生及迅速推广,标志着“微课程”迈进移动互联网时代。关于“微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在全国中小学、职业院校、电大系统、高等院校甚至在企业教育等领域全面铺开。梁乐明、曹俏俏(2013,2)[1]在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微课程、微型学习和微课程网络学习资源的异同,并提出应最后融会三者优势,建构能有效促进学习的微课程模式;苏小兵(2014.7)[2]等人则着重探讨了微课的概念界定、构成要素和应用模式;即微课与“微目标、微教案、微讲义、微练的构成要素;和“观看微课、在线讨论、做练习”、“微课”的教学活动模式。钟绍春,张琢等(2014,12)[3]则给出了完整微课资源和碎片式微课资源的设计思路与原则以及制作的主要方法;讨论了有效推动微课建设和应用的可能途径和方法等。

近几年,关于微课建设的实践活动也正在各大专院校各类专业教学中如火如荼地展开。杨右森(2015,12)[4]着眼于高职高专的课程,研究了国内外微课程应用平台案例研究,总结了微课程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显著问题,提出基于微课程平台的详细设计方案,并实现系统模块的功能。杨晓波、陈邦泽(2017,8)[5]则开发了数据结构可视化CAI软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 Camtasia studio、Easy Sketch、Adobe Captivate等软件制作交互式微课,将数据结构算法的执行过程变得可视化,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解决“数据结构”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胡小勇、伍文臣[6](2017,8)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又名私播课;设计了面向私播课的混合学习策略,提出了“问题导学、学案助学、小组互学、BYOD辅学、评价促学、微课自学”相结合的六维混合学习策略。

二、高职院校中微课程的建设原则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历史时期培养新型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多,实践操作点繁杂,教学过程又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教学时间、师资、场地、学生人数等等,对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微资源课程,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微课程的开发建设,必须以专业培养为目标,并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1)微课程的知识点必须重点明确、短小精悍。与以往的网络课程思路不同,微课程资源的建设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形式,教学资源不要大模块化,而必须是重点突出、短小精悍、制作简单的微课程教学资源。要达到良好的制作效果,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必须加强,这样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微课程资源一般都会通过各种信息平台或工具共享,这样更便于同行之间学习交流,有利于提高同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

(2)微课程的教与学必须便捷、高效、有趣。首先,微课程所需要的学习工具必须是便捷、大众化的。如个人电脑、手机、IPAD等等,这样学生只要处于网络状态下,就能利用这些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其次,微课程的教学必须是高效的。在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发布过程中,能高效准确地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和学习评价;最后,微课程内容设计必须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微资源建设要以学生为主体。微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微课程学习的个性化特点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微资源建设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点应该由浅入深,知识点和实践点应有机结合,并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对微课程的反复观摩和学习达到学习的效果,并保证课堂内讨论交流的高质有效;学生的学习模式才能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模式转变成为合作型探究型的新模式;才能实现教育的个性化要求,使得每一位学生成为教与学活动中积极、自主的一员。

三、以《Java web应用开发》为例的高职院校微课程资源建设和实践成效

在高职院校中,《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是软件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课程一般设置在软件技术专业软件开发方向的第四个学期。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编写程序设计规格说明书并用Java技术编制并调试程序,写出程序的相应文档,产生符合标准规范、实现设计要求、能正确可靠运行的Web程序的能力。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达成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1)以《Java web应用开发》为例的高职院校微课程模块资源建设

《Java web应用开发》微课程模块资源建设首先应选择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项目,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搭建好微课程的模块资源。

根据高职院校中微课程建设的原则,笔者按以下八个模块建设微课程资源:

①概述:动态网页的概念与特征;B/S架构的特点与优势;主要开发技术,开发语言对比;

②技术分析与概要设计:选取了比较通用的web项目网上数码商城“ED电子商城”作为教学项目,详细介绍设计过程,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等;

③环境搭建:JDK(Java Development Kit)、Tomcat、MySql以及MyEclipse的安装及配置;

④用户注册与登录:用户注册、用户登录,以及用户信息显示等功能。介绍JSP声明、表达式和脚本的编写、指令元素JSP内置对象等;

⑤JDBC数据库访问实现商品显示:实现商品总体展示及详细情况等功能。介绍Java Web开发中对数据库访问基础知识及JDBC应用,实现数据的读取;

⑥实现购物车:商品添加至购物车,显示当前购物车中的数量和价格,修改购物车中某件商品的订购数量,删除或清空购物车中的商品,因此需掌握JSP,Servlet、JavaBean、过滤器等相关知识;

⑦商品信息管理:主要是学习MVC开发模式,MVC开发模式是学好Java WEB开发的重要基石,也是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学好MVC开发模式关键是理解相关概念及其开发思路;

⑧订单销售管理:这个模块除了使用前面的知识点外,介绍了代码优化的技术,使得网站运行更合理、高效。订单添加通过JDBC技术实现、订单排行的统计通过调用封装的存储过程实现、订单数据的显示利用JSTL和EL表达式来实现,订单页面的数据分页通过JSP自定义分页标签实现。

(2)以《Java web应用开发》为例的高职院校微课程的实践成果

笔者在《Java web应用开发》的微课程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

首先,微课程教学可以改变课堂结构,变革教学模式。《Java web应用开发》的微课程使得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得到根本改变。像《Java web应用开发》这类程序开发课程,在传统课堂上,都是教师先讲解知识点,并演示编程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但是因为教师的讲解过程无法复制,即使教师讲得再详细,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所以一到学生动手的时候,问题就特别多。大学城空间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使用的网络平台,笔者充分利用了大学城空间的平台优势,将《Java web应用开发》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制作成一段十分钟左右的视频发布于此。每个资源都按任务描述、任务目标、任务分析、知识点引入、课堂训练的模块进行发布,难度由浅入深。教师提前下达学生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阅读知识点和观看微视频进行提前学习。到了课堂上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来解决学生反复观看视频之后无法解答的问题,效果好多了。这样《Java web应用开发》的微课程将“先教后学”的课堂模式变为“先学后教”的模式,知识点被打碎重组重构,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消化也被重新安排。这种以微资源为载体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扩充了教学阵地,改变了课堂结构,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能更加合理有效地穿插进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次,微课程教学能重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ava web应用开发》的微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师生的关系被重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提高。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知识点,并能参考老师提供的源代码和编程操作,传统课堂当中的授课环节已经被提前到了预习环节中;而到了课堂上,学生是有疑而问,教师的教学也不能再按照既定的备课进行,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解疑答问。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迪,自主探索,解决疑难问题。这样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而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思维被激活,创造力被激发,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也自然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当然,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微课程资源教学平台和交流空间。笔者除了利用大学城空间这个平台之外,还结合了QQ平台、微信平台等多种网络社交平台,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实践现场,让学生能观摩各类教学资源,这样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由此可见,有了微课程,高职教学将产生深刻变化。传统的课堂将变为翻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变为基于微资源的模块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变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一支粉笔,一个课件的教学手段将发展成结合多种现代信息手段的教学手段。可见,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微课程”是一种十分值得探索的崭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右森.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苏小兵.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3]钟绍春,张琢.学习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4]杨右森.高职高专微课平台的开发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12

[5]杨晓波,陈邦泽.“数据结构”演示实验类交互式微课设计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8).

[6]胡小勇,伍文臣.面向私播课的混合学习设计与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8).

猜你喜欢
微课知识点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