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强
(新疆电视台,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4)
我国电视评论节目经历了30年的发展与壮大,期间经历了多次的改革与创新。其最早出现是在1980年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电视述评类节目《观察与思考》,之后以1994年《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评论类节目是评论节目的第二发展阶段,2009年中央电视台对节目进行改版后,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但是时代的发展不仅带给该类节目相应的辉煌,同时,新媒体的诞生也带给了电视评论类节目困境和挑战。
(1)言论更自由的新媒体挑战了传统电视节目的权威性。在新媒体尚未诞生的时代,各电视媒体垄断了新闻和时事热点的话语权,普通民众缺乏表达想法的渠道和机会,传统电视媒体代表着一定的权威性。但自从微博、论坛等新媒体的出现和流行,网民更倾向于在新媒体上自由表达意见,关于时事热点和新闻的评论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传统电视评论节目在新闻评论的表达上不再是一家独大,甚至很多时候网民的言论和想法会被该类节目转载。
(2)评论节目相对新媒体的及时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各种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速度上更具优势,在传播新闻时往往比传统电视媒体更加快速,消息传递、扩散和民众评论的速度都要超过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则需要在采集新闻素材后在特定的时间段播出,此时新闻热点的时效性已经打了折扣,尤其是在信息量爆炸的网络时代,电视台的评论速度往往跟不上新闻热点的消失速度。因为在新闻报道和评论速度上的时滞性,电视评论节目面对新媒体时仅剩下节目质量和深度的优势,日播和周播节目在其生存上出现困境。
(3)评论类节目不符合电视台的商业导向。在新媒体时代各类媒体更倾向于商业化,各大媒体之间基于商业数据上开展了激烈的竞争,传统电视媒体更加注重收视率高、受众范围广的节目,例如,目前广为流行的综艺节目、选秀节目、相亲节目等。收看评论类节目的用户一般比较固定而且规模不大,相对其他类型节目收视率更低,很多电视台为了获取更高收视率而选择压缩评论节目时长,甚至取消该类节目的播出。
在新媒体时代,创办一个优秀的电视评论节目需要从节目类型、节目人才、节目制作等多个方面同时进行改善与创新,才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赢取更高的发展机会。
(1)增强电视评论节目的时效性。在信息爆炸的融媒体时代,增强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时效性是一个节目成功的关键。电视台在制作节目时应当及时调整评论类节目的类型和结构,相对于周播节目,日播节目更能够弥补信息滞后的缺陷,应当逐步减少电视台中周播类的评论节目。其次在节目中对于不同层次的新闻和时事热点要做出不同的评论措施,对于民众讨论度比较高的热点事件,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及时选取网民言论并进行评论;对于比较重大的突发类事件可以暂时中断原本的节目安排,插播重大新闻;而对专业性比较高的热点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解说和评论,帮助民众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整档节目中各种类型节目的比例需要进行妥善安排,防止节目规划上的头重脚轻。
(2)增强评论节目团队的专业性。一档评论节目的主持人和评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较强的事件剖析能力,具有这些要素才能够打造该档评论节目的特色和风格。电视台必须提高评论类节目中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力求整个队伍的专业性和创新性。评论员既可以是知识储备丰富的专家和教授,同样可以是主持能力和评论能力兼备的记者或主持人。只有节目组队伍对时事热点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并且能够对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评论,才能够逐步稳定节目制作风格,获取更深厚的观众基础。
(3)增强评论类节目的互动性。传统评论类节目都较为严肃和庄重,很多时候都是主持人在不停地解说,这种节目形式对于听众的感受考虑较少,很多时候由于缺乏与观众的互动而导致节目可看性下降。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评论节目可以尝试使用该项技术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在演播室使用微博连线、视频连线的方式,积极邀请更多观众参与到新闻评论中来,让观众的意见和言论得以传播和交流。使用这种模式能够增强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在评论类节目中显示更多的意见,增强节目的生命力。
总之,对于评论类节目来说,虽然在商业化的新媒体时代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困境,很多时候可能面临着遇冷和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但是只要抓住机遇,使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就能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节目制作、人员组成和节目类型的方面都进行创新和改造,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让新媒体时代转变为评论类节目华丽转身的重要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