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娣,裴勇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孙玉娣,裴勇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68)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探索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成为当前要务。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树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加强高职院校硬软件资源建设、建立“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模式等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专业融合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教育部2015年10月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的主要任务与举措之一就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乃至未来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互联网+”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理念,是一个重组和创新的过程。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强调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模式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新引擎。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同时“互联网+”思维引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便于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措施与方法,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我们“人人创新”。习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一批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创业人才。
(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需要。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孕育兴起,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创新驱动;国内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需要全面创新,以激发其发展潜力。因此,学校必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之需要。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型人才,成功的创新创业能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起推动作用,给区域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对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区域输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使命,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为此,高职院校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需、互促关系,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上、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特色融合度上等方面做好调研,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技术人才的使命[1]。
(1)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推动高职教育改革之需要。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正在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步伐,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仍有待于提高,高职院校应该抓住创新创业教育这一突破口,造就时代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推动高职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之需要。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是765万,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想要在社会立足,能高质量的创业就业,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知识,增强创业信心,提高其综合 素质[2]。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大学毕业生总体创业比例较低。笔者通过走访、调研地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情况,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还在摸索、尝试中前行。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内涵的理解出现明显偏差,出现简单化、功利化的倾向。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过分强调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忽视了基础的创新创业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空谈需要,缺乏系统化的培养思路。在学生培养上,片面地抓典型,只抓住少量有创业能力与创业意愿的学生,以短期产生的效益多少作为创业成功与否的标准,忽视了学生对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的培养。
高职院校确实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如何开展,尚无明确的指导标准。从实践和调研情况看,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课程体系、教材配置、实践平台等方面都不成熟。
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怎么设置,课程地位如何,没有一个相对系统化的样板可以参考。很多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形同虚设,没有总体规划和教学计划,没有职能部门去落实,很多学校都以就业指导课程的形式存在,或是以讲座、选修、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等形式存在。没有科学规范的教材,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如何有效的教学,也只是因师而定。同时,师资力量也很薄弱。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承担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老师主要是辅导员、思政工作者,或是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这些老师普遍没有接受正规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更没有创业实践经历,教学过程存在随意性,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创业潜能。
在创新创业教学中,配套的实践平台也很重要。目前高职院校将主要的经费投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很少有能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行企资源一体的实践平台,实践平台准备也不充分。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据调研,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尚未完善,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实践教学,很多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但是合作过程中,企业并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多是形式大于内容,企业如何创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如何参与到学校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如何指导实践,这些都需要校企深度合作,相互磋商、协调才能做好。同时,学校创新创业缺乏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这些需要政府出台有利政策以及资金计划引领行业、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来。
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互联网+”加速了知识与信息的流动,降低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门槛;同时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无限的创业机遇。在“互联网+”视域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挑战,但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首要之举是理念更新,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实行自己的理念和想法,不要畏惧错误和失败。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教育”上,而不是“创业”上。
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整合创业教学资源,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创业的网络课程、实践平台以及企业家创业信息共享网络。引入“互联网+创客教育”,为创客们提供交流、创造的平台,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生态,形成创新教育实践场,生成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众创教育空间,实现与“互联网+”创业教育的无缝对接[3]。
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硬软件资源不够,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在师资需求、教学体系、实践平台等诸多方面都需增加配备。
创新创业教育需打造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应在理论上、实践上均不能偏颇,可以由专职、兼职教师共同构成,借鉴国外先进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实现师资的专业化、精英化。完善教师的创业教育知识结构,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班,参与行业、企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邀请从事创新创业研究的专家到校开展讲座,掌握创新创业发展的新动态;与企业合作,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获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提升教师的创业能力。同时,邀请企业优秀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知名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需建设适合学生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引入“互联网+”思维,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特色,以能力素质拓展为牵引,以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良好的实践平台作支撑。以专业为依托,结合互联网优势,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将实验、实践、科研、创新相结合,构建创新创业新生态,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功能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可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跟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创业模拟等都可以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上完成;二是提供创新创业基础服务,综合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项目评审评价、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投融资等基础性服务。
高职院校可建立“政行校企”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模式[4],“政府推动、行业指导、院校主体、企业参与”,充分发挥行业的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强化校企深度融合,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促进高职院校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校企深度合作,聘请企业里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技术专家、优秀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充实创新创业的教学团队,解决师资来源单一、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借助企业资源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更好地将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创新创业实战效果;通过校企合作,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反馈体系,从企业岗位对创新创业素质要求的角度共同建立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并进行科学的考评,通过对考评数据的挖掘,不断地反复改进培养体系,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契合度。
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需结合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适合自身教育的新模式,可以从创新创业教学理念的革新、创新创业教育硬软件资源建设、“政行校企”四方联动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着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态环境,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备专业素养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 白广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5(2):2-3.
[2] 安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职教论坛,2016,36(1):34-36.
[3] 万力勇,康翠萍.互联网+创客教育: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J].教育发展研究,2016(7):59-64.
[4] 陈瑞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企深入融合[J].中国培训,2017,8(3):330-331.
[编辑:何彩章]
2017-12-25;
2018-04-08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视阈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研究”(2016SJB880039)
孙玉娣(1981—),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信息处理,联系邮箱:2777579@qq.com;裴勇(1980—),男,江苏盐城人,博士在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技术、复杂系统
G647.38
A
1674-893X(2018)02−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