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亚莉
海峡两岸不论在地域上还是文化上曾长时间处于统一状态。中华文化作为台湾文化的底色,即使经历了两大发达国家文化的入侵也不能使之褪色。强盛的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对于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不言而喻。纵观历史,大到国家小到民族,他们文化的发展都是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不断进行的。我国的文化也是通过不断吸取别国文化的精髓而不断成长的。这种交流作用不仅推动了文化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两个地区之间关系的拉近。这种作用在近现代更为明显。台湾与大陆人民共同的文化传统是维系两岸人民关系最重要的精神桥梁。因此祖国统一的前提必然包括两岸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促进两岸关系的密切交流和平发展。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封《告台湾同胞书》开启了两岸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密切交流的新时代。而后叶帅发表的“九点讲话”再次强调了两岸加强交流的必要性,提出两岸探亲、旅游和交流等方面的自由权并达成相关协议。经过此类种种措施后,两岸关系打破僵局,开始缓解。随着交流的加深,两岸人民的联系也更加密切。20世纪70年代末期,两岸之间的交流是单向性的,即中国对台湾采取开放政策,可以随意进出,而大陆人民受到限制。同年,台湾在大陆拍摄的一部电影向台湾人民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一经播出便轰动一时。在此浪潮下,台湾终于打开大门,两岸实现互通。随即大陆便在台湾举办展览,两岸开始有了文化上的交流。纵观全程,两岸文化由封闭到互通经历了将近20年。尽管其中存在一些小插曲,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较为稳定的。而在近几年,两岸交流的频率上涨幅度明显加大,合作数量也明显增多。大陆赴台的交流项目达到千百余项,台湾来大陆的交流项目也有500项之多。数量的增长必然伴随着领域广度、深度的拓展,涵盖种类也是包罗万象。每当两岸进行高品质的文化交流,必然会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在这些交流的推动下,促进了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加深了感情,弘扬了精神文化,也为两岸关系的不断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交流合作在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方面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两岸文化在经历了四十年的隔绝之后,各个方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差异以及利益之间的争夺,这些都是阻碍两岸进一步交流的因素。在经历长达20年的调整开放后,两岸文化与文化产业合作显现出一些特点:
(1)传统的中华文化作为两岸共同的文化底蕴,在两岸的交流过程中仍发挥着主体作用。这取决于共同的历史背景。在经历四十年的隔绝后,两岸文化的重新交流必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此过程中相互借鉴、吸取精华必将推动文化的进步和传播。
(2)两岸流行元素的交流合作开始占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两岸人民同族同根,血脉相通。然而双方对于时尚的不同理解使得在流行艺术的交流上日益频繁,大量台湾艺人涌入大陆并受到欢迎。不论是音乐还是影视,台湾艺人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而大陆艺人也成功在台湾找到发展空间,有了自己的粉丝团,两岸交流通过这种形式交流更加密切。从大众反应来看,中华的传统文化深受台湾人民的欢迎。台湾艺人和大陆艺人的合作也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作品,例如琼瑶女士的“还珠格格”深受两岸人民的喜爱。
(3)媒体之间的合作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如今,两岸文化的交流开始注重媒体间的合作,其交流成果所引起的反响无疑是积极的,彼此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对方。综艺节目的相互合作更使人们为之兴奋。
(4)双方待遇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大陆对台湾始终保持开放态度,而台湾对大陆的限制仍处处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趋于严重。大陆政策的逐渐开放并没有换来台湾政府的松口。除此之外两岸图书贸易的不平衡现象也很严重。如此种种做法又为两岸的进一步交流构成了新的障碍。
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即SWTO所代表的具体含义。这种态势分析法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这种方法有着全面、系统、准确的优点,是战略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来分析两岸关系:文化的统一性是合作交流的“Strength”;台湾方面政策的种种限制是合作交流的“Weakness”;文化交流渠道的逐渐形成以及交流频率的与日俱增是合作交流的“Opportunity”;而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存政治问题使双方仍有很大的隔阂,成为进一步交流合作的最大障碍,这是合作交流的“Threat”。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建议:1.发挥各地区群众力量,首先完成群众之间密切联系,这是基础。2.搭建相应的合作平台,完善产业合作机制,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3.充分发挥闽南文化在双方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建立沟通桥梁。4.建立多个人才培养平台,双方实现人才的交流和互补,完成人才的输送和流通。
[1]薛谋洪.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做文章由来已久[N].人民日报,1995-06-2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1 9集)[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