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建构

2018-03-28 08:13:37
传媒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媒介建构价值观

杨 乐

(大连财经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1 电视相亲节目的内涵界定

相亲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嫁礼节之一,随着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嬗变和发展,为电视相亲类节目埋下了深厚的土壤,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其成为现代相亲形式的一个典型。电视作为传统媒介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扮演着媒人角色,为男女双方的交流沟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从而开辟了一种全新相亲模式。这一模式在国外被称为真人秀约会电视节目,而在我国则被称为电视相亲节目。

电视相亲节目是一场充满戏剧性且具有平民化特点的视觉盛宴,能够为广大受众提供娱乐和服务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相亲节目相较于传统相亲方式,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在节目设置上也别出心裁,另辟蹊径,采用一种全新视角,即戏剧性的叙事视角去构建一种新的样态,让受众在观看整期节目的过程中始终都带着一种猎奇心理,无法预知结果。在嘉宾的选择上也迥异于传统电视媒介中所呈现的嘉宾类型,电视相亲节目对于嘉宾的选择主要倾向于社会中的普通人,这些嘉宾在职业、受教育背景和程度以及家庭背景都不尽相同,因而呈现出平民化特征。江苏卫视倾力打造的电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以及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式相亲》中所涉及的话题契合了中国传统婚恋价值观,且节目的制播内容也符合当下社会生活实际情况,成为了普通老百姓所关注的话题。节目以期引起广大受众的共鸣,从而积极参与节目制作,并进行互动交流,达到提高影响力和收视率的目标。

2 理论背景——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研究

女性主义是一种以两性存在不平等事实为基础,从女性视角来批判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批判理论和社会意识形态。

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初期,西方爆发的女权主义运动不仅在客观上促进了女权主义者们对女性权利的争取和回归,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大众媒介对女性的关注,重塑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使得女性享有更多的平等话语权,从而建构了女性的价值观。随着这种浪潮的兴起,一种新的理论以全新视角在学界开始蔓延,并且在自然科学领域逐渐确立,这一理论经过多种学术理论的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种站在女性立场上的媒介批评。这种媒介批评包含很多理论,而这些理论会对各个层面的诸如扭曲女性形象等现象进行批判和分析,进而及时进行纠正和预警。

3 电视相亲节目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建构

电视相亲节目中所塑造和构建的女性形象包括很多层面:如直观层面与间接层面,此外,还包括女性嘉宾的自我建构和其他层面等。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介,其所构建的形象主要是视觉上的影像传播,如外貌、语言、行为动作等视觉上的影像传播,而这些恰好能够给受众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并留下直观且深刻的印象,这是从直观层面上来说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和塑造。而节目中男、女嘉宾与主持人和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则是从间接层面上对女性形象的建构,尤其是对女嘉宾形象和性格的偏好而形成的一种评判标准,节目中最突出的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女嘉宾对自我形象的建构上,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女嘉宾的自我表达以及与男嘉宾的互动交流,从而传达出不同的女性的婚恋观与价值观。而女性形象在其他层面的塑造则主要通过节目的环节设置或其他一些诸如舞美、灯光、音效等去体现。

3.1 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形象的呈现——以《非诚勿扰》等节目为例

电视相亲节目的典型——《非诚勿扰》对于女性形象的呈现主要是针对女嘉宾的个性特征,属于直观层面对于女性形象的建构。而本文正是从节目中女嘉宾的直观、表层信息来探究女性形象的建构。

3.1.1 职业信息

在《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一些经典电视相亲节目中,对女嘉宾的个人职业信息,据统计分类分析可以看出当代社会女性群体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我们在观看节目过程中不难发现,每位女嘉宾在出场的时候屏幕上都会配有个人基本信息,在与男嘉宾沟通交流过程中也会同步出现如姓名、职业、年龄和择偶观等一些相关个人信息。据统计,在节目策划制作过程中,《非诚勿扰》节目所选取的几乎都是有着独立职业和一定经济能力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职业女性。通过观察,这些职业女性的职业信息所覆盖行业领域较广泛,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3.1.2 性格特征及其呈现次数

根据往期节目特点,被呈现女嘉宾各自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这些性格特征都是通过其与男嘉宾或主持人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女嘉宾的行为举止、语言、表情等信息所表现出来的。通过观察众多女嘉宾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可以初步确定女嘉宾的不同气质,同时以社会普遍意识形态为评判依据和标准,对其进行分析,并将女嘉宾气质类型进行一个简单划分,可以大体概括为:“甜美型”“知性型”“泼辣型”“持家型”和“其他”五大类型。而《非诚勿扰》在女嘉宾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甜美型”或“知性型”,特别是“知性型”,在节目中有更多的呈现。

3.2 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权衡中女性婚恋观的表达

在当下复杂多变且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经济效益成为了各大卫视首要追求的目标,更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传媒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为提高节目收视率,各大卫视之间势必会进行激烈竞争。美国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知名著作《娱乐至死》中指出:“电视之所以是电视,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能看,这就是为什么它的名字叫‘电视’的原因所在。我们看的以及想要看的是有动感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而斑斓夺目。”因此,各大卫视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争夺注意力资源,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制造一些新颖性和引爆性话题成为了各大卫视相亲类节目的首选。

女性婚恋观在由私密到公开这一过程中,男女双方的个人条件,包括身体条件、感情经历、职业、收入等很多因素均在节目中被反复提及,同时也会制造出一些敏感话题,如炫富拜金、批判传统道德等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一些观念,在多方精心策划后,很多个人隐私通过网络媒介有意无意地被制造和传播,使其成为全民共享话题。此时,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把关人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媒介除了提供娱乐、为经济制度服务的功能之外,还需承担一些其他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传媒行业健康发展的义务,这是大众媒介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4 电视相亲节目对大众媒介素养的影响

著名学者张开指出:“事实上媒介现实在急剧地无限扩大,媒介世界五彩缤纷、千变万化,媒介信息的狂轰滥炸是不由我们思考和分析的,因此慢慢地人们不自觉地失去了对真实现实的清醒认识,就成为媒介的盲从。”而弗洛姆认为,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多种多样的社会意识形态,“所有这些运输系统通过父母、学校、教会、电影、电视、报纸从人的童年时就强加给人们,它们控制着人们的头脑,似乎这是人们自己思考或观察的结果”。

从艺术学角度来讲,审美是一种具有非功利性的精神享受,而电视相亲节目的受众群体广泛,因为爱情或婚姻是大众所普遍感兴趣和必须关注的话题之一。依据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可以探析出很多电视相亲节目大获成功的原因。如果把电视受众看作是有着某种特殊需求的群体,那么受众对于媒介的接触则可以被看作是有着需求动机而“使用”媒介从而“满足”自己特定“需求”的一个过程。电视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媒介,因而电视节目作为媒介产物之一能够“满足”受众需求,因此电视相亲节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如消遣娱乐、减压,同时在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中,人们可以建立一种新型人际关系,从而满足受众对社会互动的特定需求,为受众提供自我评价体系标准,从而规范和协调自己的行为观念及其价值观。于受众而言,媒介的影响力可以强大到使其难以区分现实世界和拟态环境下的世界之间的差别。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在其传播过程中,使得有些电视节目所隐含的价值观或婚恋观主要是通过隐蔽方式进行传递的,因而受众在这一过程中有时并不能直接感受到所受到的影响。因此,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更是势在必行。

5 结论

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介兼具认知、教育、审美、娱乐和引导舆论功能。在当下媒介技术突飞猛进的新媒体时代,电视相亲节目的质量良莠不齐,需要媒介充分发挥其引导舆论的功能,重塑主流价值观。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监督和引导。首先,应加强媒介对女性主体意识的积极引导,尤其是女性的传统婚恋观,积极加强对女性主体意识的传播,树立独立自主、积极向上的女性形象。第二,要对边缘群体给予足够关注,尝试把边缘群体引入主流文化。这才是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未来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媒介建构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建构游戏玩不够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