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8-03-28 06:36:21
传媒论坛 2018年17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模式思想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曾多次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着力把控教育教学发展,并把思想政治工作灌入其中,实现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努力开创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课程思政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可,并在发展学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变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思政内涵及教学现状

在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政策指导下,素质教育体制改革迈入了新的时段,并成为各类院校的工作重心。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其本身宣导的是意识形态上的东西,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概念性,对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作用显著。将思想政治与其他专业课程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其教学实效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积极影响学生成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质上而言,课程思政是一种全员、全程、全课参与思想政治建设的综合教学模式,对各学科教学工作开展提出了更多要求。事实上,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已有一段时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课程思政教学在高校的开展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各学科间的渗透不足,加之方法落后,难以最大限度释放其应有价值。

二、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在大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下,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目标的有效路径。作者基于上述认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夯实工作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而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科技发展亦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新时期,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国家系列政策指导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对教育发展的支持,积极改善高校办学环境,立足人才培育目标,引导系列工作开展,提高思政教育实效,稳固社会发展基础。基于此,各级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深度研析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宏观把控,在即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强化各学科教师参与意识,引导后续工作开展实践,努力开创思政教育发展新局面,适应社会主义建设要求。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了解互联网应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深度解析课程思政建设需求,调整各类建设资源分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利用价值,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夯实互联网+课程思政发展基础,为师生教学活动开展塑造良好环境。

(二)加强师资建设

素质教育时代,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导,其综合素质素养表现直接影响了此项工作成效。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代表了教育信息化主潮流,不仅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思想政治素养,还需掌握足够的信息技术,从而实现培养育人价值最大化。因此,新时期,高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及要求,紧密结合互联网+时代特性,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研活动,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丰富他们的学识结构,分享有效实践经验,提高其综合教学服务能力。与此同时,高校还可基于互联网连接,建立校内良好的交际沟通机制,促进各学科教师经验互换,并在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的帮助下,协同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有效实施方案,付诸于实践。而对于教师而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深入教育发展前沿,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及经验,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并善于在不断探索实践中进行反思,了解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及价值,以全面发展学生为首任,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引导服务环境,实现自我职业价值。

(三)优化课程设计

对比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更多的着落于实用性上,两者的有效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教师要深度解析“课程思政”的内涵,立足学生显性和隐性需求,结合本门学科特点,加紧校本课程开发,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铺垫。互联网所承载的信息种类是极其丰富的,紧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连,并打造了一个相对自由、个性化的空间,但客观维度上讲,这些信息并非所有都可用,其中褒贬不一,甚至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可以专业学科背景为基础,善于从网络中搜集素材,将生产生活实践引入到课堂中,并理性、认真甄别,选择有用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课堂,潜移默化中将思想政治知识融于其中,引导学生自主发掘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及认知规律,基于互联网平台,选择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值得客观指出的是,互联网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其多样化表现形态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教师要善于发掘该方面资源优势,持续完善课程设计。

(四)创新教学方法

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的核心要义就是教学方法创新。如上所述,课程思政即是思想政治课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正确的方法导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互联网应用则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持。具体而言,教师可基于互联网将思想政治与专业教学关联在一起,以生产生活实践案例为出发点,在完成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无形中渗透人文主义思想,解读其背后应用到的哲学原理,提高学生精神素养。例如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适时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简介,基于互联网创设良好情景,深化学生对语言背后意蕴的表达理解,并分析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同时,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思想,要求全员、全程参与育人。基于互联网+,教师还需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关注,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互联网时代,创新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对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应持久地开展下去。

(五)完善评价机制

在整个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体系中,完善的评价机制犹如“指挥棒”,为提高该项工作成效提供了指导。具体而言,学校应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入手,综合考量互联网+课程思政实践,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为进一步的发展建设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引导教师和学生双向参与,从不同维度审视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实践,尽可能保证反馈结果全面性、真实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其应有价值,得到师生的有效支持。某种意义上而言,互联网+课程思政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对师生均属于一个相对陌生的范畴,出现问题实属正常,应理性对待,善于解析问题背后的因由,继而制定科学的实施方略。在此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对教师进行考核,明确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综合审查他们的思想行为表现,包括态度、能力、意识等,不定期开展培训教研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服务水平,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考核,了解他们各学习阶段效果,鼓励其自主学习,并提供必要支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十分重要和必要,其是国家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更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表现,同时,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则需从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方法创新等方面入手,采取更多有效举措。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更多实践建议。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模式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