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与创新
——江西日报社做好“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28 06:36
传媒论坛 2018年17期
关键词:特派记者日报经济带

(江西日报社,江西 南昌 330000)

2018年7至8月,江西日报先后派出2名记者,历时28天,水陆兼程跨越8000多公里,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融媒体报道的形式全程参与由中宣部组织的“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聆听长江沿线11个省市干部群众所思所盼,感受11个省市“通江达海”的所谋所动,梳理11个省市“保护与开发”中遇到的热点难点。

自活动启动以来,江西日报社在旗下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形式,全景展现了长江经济带各领域的发展变化,建设性探讨长江经济带攻坚破难尤其是我省打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攻坚战的对策建议,打了一场漂亮的重大宣传报道战役。其中,8月2~5日,江西日报A1+B1版连续刊发九江全力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纪实,8月22日、23日江西日报《一线观察》推出的两个整版的深度报道,均受到中宣部新闻局领导的表扬。

一、提前谋划、精心策划,打好新闻主动仗

接到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的任务后,江西日报社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总编办先后制订了全程报道和江西段报道两个策划方案,将“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分为预热报道、行进报道和深度报道三个阶段,并派宋茜、吴颖两名记者分阶段参与主题采访活动,连续20多天,每天以“长江日记”的形式,在江西日报A3版开专栏,刊发行进式报道,并为江西日报新媒体部的“两微一端”、中国江西网(含江西手机报)提供适应新媒体传播形态的文字、图片、视频和直播。在采访团在江西段的采访期间,特派记者吴颖又和记通部、九江分社、南昌分社、景德镇记者站及新媒体部的后方采编人员,一同报道好了新闻中的新闻人。整个活动结束后,8月22日、23日江西日报“一线观察”版推出2个整版深度报道,通过宋茜、吴颖两位记者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一线采访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深度思考,图文并茂地围绕我省如何推进“共抓大保护”攻坚行动,打造长江“最美岸线”谈对策建议,引发高度社会关注、强烈社会反响,受到中宣部新闻局、省委宣传部领导的表扬。

为迎接主题采访团的到来,记者通联部和九江分社提前谋划、联动,采用“1篇综述+3个整版深度报道”模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报道我省打造长江经济带“最美岸线”的经验做法,被主题采访团许多媒体记者采用。主题采访团在江西采访期间,记通部调动整合整个集团媒体的力量,对特派记者、九江分社记者以及在九江采访的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的记者进行分工,保证每个采访组有报社记者随行采访,生动鲜活地记录对江西的印象。

新媒体部两微一端、中国江西网(包括官方网站、江西手机报等)均全文转载江西日报的原创报道及新华社通稿,并及时刊发了特派记者发布的动态消息、视频和直播。根据特派记者提供的素材,中国江西网PC端、江西手机报客户端和头条客户端分别推出《诗话长江》直播和《“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启动》视频,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

据不完全统计,从7月20日到8月23日,江西日报及所属网站及新媒体共刊发稿件120余篇,进行直播1次,视频数次,稿件点击量单篇稿件最高超过11万,专题总点击量近350万次。其中,江西日报在报纸以“长江日记”、综述、深度报道、评论等形式进行全程报道,共刊发新闻稿件42篇、6个整版的特别策划,讲述生态长江、经济长江、文化长江、民生长江的故事,营造了强大的舆论声势。

二、创新融合手段多元,全媒体报道精彩纷呈

(一)精心谋划,打好了主动仗

江西日报高度重视这次主题采访活动,总编办先后制定《“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策划方案》和《“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江西段)策划方案》两个方案,抽调精兵强将,全程参与此次报道活动,进行全媒体联动。总编辑张天清多次对此次主题报道活动提出要求,要求记者要提高站位,不光要站家门口想问题、更要到田间地头找答案,为江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并对系列深度策划报道进行审稿把关。整个采访活动报道有条不紊地按照方案稳步推进,为做好这次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奠定了基础。

(二)形式多元,实现了大练兵

此次报道全程采用融媒体报道的形式,前方特派记者一人担任多角,不仅每天为江西日报提供文字稿件,还负责为江西日报旗下所有新媒体平台提供适应新媒体传播形态的文字、图片、视频、直播,各子媒体专门抽调人手负责活动报道的刊发。江西段的报道形式丰富、多版联动,不仅有现场感强的综述、生动鲜活的视频和动态消息,还有兼具思想性和深度的一线观察,形成强大宣传声势。通过这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进一步锻造了全媒体人才队伍。可以说,这是江西日报融媒体记者的一次大练兵,也是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融媒体报道的一次成功尝试。

(三)内容丰富,唱响了主旋律

本次主题采访活动现场报道生动鲜活、深度报道厚重扎实。活动行进中,特派记者每天以“长江日记”的形式推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现场报道,每篇1000~1500字,篇幅不长,采访扎实,故事性强,大量镜头式描写,充满画面感,以小视角呈现大主题,深度报道,厚重扎实。在做好现场报道的同时,要求特派记者带着问题在采访中找差距、在对比中学经验,为我省如何与整个长江流域协同共舞提供对策建议。主题采访活动结束后,8月22、23日推出两个整版“一线观察”《观潮长江共潮生》《同饮一江水融入大江流》,以特派记者在一线采访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深度思考,深入分析、探讨江西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作为以及进一步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对策建议。其中,《观潮长江共潮生》主要是围绕江西信心、江西担当、江西作为三个方面,谈江西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位置和贡献。《同饮一江水融入大江流》主要是通过记者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探讨江西要把绿色生态的底气进一步变为实力,应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视野更宽阔一些,进一步解放思想,主动融入、敢闯敢试,努力锻造开放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提升主题报道的厚度和深度,壮大报道整体声势。采访团抵达江西前,推出“一线观察”《一江清水向东流》《百里长堤百里美》《借得东风好行船》分别围绕水美、岸美、产业美做文章,深入报道我省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的经验做法,其中很多素材被主题采访团的记者们所采用。

(四)评论引领,彰显了思想力

发挥党报评论的优势,提高报道传播力影响力。活动结束后,特派记者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撰写《万水千山间的追寻》《一江清水,“我们共同守护”》,以评论的形式探讨江西如何守护生态长江、积蓄经济长江新动能、悦动底蕴深厚的文化长江、共建幸福美满的民生长江,引发关注、充分造势。

三、全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思考和建议

这次重大主题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上来了。本报特派记者在行前参加了中宣部组织的为期一天的培训,并进行了大量案头工作的准备、资料的收集,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二是领导重视、调度到位,各部门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打好了宣传的主动仗。三是精心策划、执行到位,特派记者与驻地记者密切配合、精益求精,唱响了新闻战线的长江之歌。四是实现了记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大练兵。特派记者跨越8000多公里,深入220多个采访点,用心观察、用情感受、用脑思考,推出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兼具深度、广度、温度的精品力作,真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这一重要讲话精神。

通过这场时间之久、跨度之大、主题之重的重大主题采访,笔者以为,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要增强“四力”,做好重大主题报道,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始终坚持提高站位、提前谋划。俗话说,善谋者胜,远谋者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力”,其中“脚力”不光要求记者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还要求记者要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提高站位,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眼力” “脑力”,既要求记者要有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善于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也要求主流媒体提高站位、提升整体谋划、统筹安排的能力。江西日报此次主题采访活动报道之所以取得良好宣传效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立足全局、提高站位,坚持早谋划、早布局、早启动、早实施。总编办在活动启动前,既制定了全程整体方案,也制定了江西段的方案,包括报道的重点、安排、形式、要求,明确了特派记者和后方新媒体平台的职责,甚至细化到每个部门需要开辟的专栏及内设的内容。特派记者在临行前还专门建立了大江奔流微信群,将前方报道记者与后方对接的新媒体部、中国江西网(含江西手机报)编辑拉入群内,实时将采访内容发送至微信群,供各新媒体平台选择。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的方案,为有条不紊推动主题采访活动提供了保障。尽管展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部门广,但整个报道活动扎实推进、步步为营,取得良好宣传效果。今后的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也应当提前谋划、精心布局。在做好报道方案的同时,成立专题报道组,由分管总编或副总编(副社长)任组长,并抽调专人参与报道,确保高位推动、落实到位。

第二,深入推进媒体融合、锻造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干部除在政治上可靠外,总要需要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有“几把刷子”,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传播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新闻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本次主题采访活动为例,既是一次融媒体报道的练兵,也是一次新媒体的宣传之战,这是未来的传播发展趋势。江西日报此次在传统媒体的宣传报道上虽打了一场漂亮仗,但在新媒体的传播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还缺少有创意、有高峰的作品。比如,新华社推出微信,以李白等古人的口吻,谈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变化,人民日报等媒体推出H5等形式丰富的新媒体产品,引发巨大关注。未来,打好重大主题宣传战役,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媒体融合的意识,锻造全媒体人才队伍。这就要求报纸的记者不光要会写稿、写好稿,更要有为新媒体平台供稿的意识,练就做好新媒体产品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各媒体的新媒体平台不能单纯做新闻产品的加工者,而应把转变观念,把自己视为采编部门,进一步提高新媒体记者编辑的采访写作能力、新媒体产品创新能力,以更好应对传播业态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猜你喜欢
特派记者日报经济带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乌政府与东部武装换俘200多人
英法德等数十国﹃禁飞波音﹄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全国团结日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