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小吉 ,秦孝鹏 , 孙贵峰 ,程 涛
(1.郑州市口腔医院 口腔种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市口腔医院特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0;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种植修复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牙体缺损是目前口腔科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牙体硬组织外形和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进而使患者的牙体正常生理解剖外形遭到迫使,最终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以及邻近关系被破坏[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修复治疗的方法治疗牙体缺损患者,早期临床上主要采用金属桩修复,金属桩修复时由于弹性模量远远超过牙体组织,且以导致脱落和根折等情况,且美观性较差,导致其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极易出现修复不完整或者松脱等症状[2]。桩核修复治疗是保留患者患牙功能的主要方法,且选择良好的桩核材料是保证修复效果的关键。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玻璃纤维树脂材料属于一种非金属材料,且由于强度较高,色泽较好,同时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良好,在牙体缺损患者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且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3]。本文通过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牙体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联合修复对该类患者的修复效果。现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入选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牙体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前牙缺损程度≥50%全牙冠,且所有患者均无法进行填充治疗,经临床检查无牙周松动情况或者其他病变。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精神疾病患者和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5/16,患者年龄为20~57岁,平均年龄为(30.27±6.04)岁;其中上侧切牙33颗,上中切牙21颗,上尖牙10颗。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4/17,患者年龄为22~58岁,平均年龄为(30.85±6.27)岁;其中上侧切牙30颗,上中切牙25颗,上尖牙9颗。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金属桩修复,具体方法为:根据患者根管深度和宽度取出牙胶,经过适量的扩展后制备适宜的桩核,并根据患者的个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调整合适之后进行消毒,最后将粘连剂注入根管内,之后完成固化即可。给予观察组患者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修复,依照根管预备原则选择合适的根管预备针,制备桩核长度约为根长度的2/3,填充材料以及牙尖部位需保留超过4mm。根据患者的实际患牙情况选择适宜的纤维桩,并利用金刚砂车针明确修补位置之后将根管内纤维桩切断,并涂抹粘连剂并吹干,之后进行光照20s,采用酸蚀剂酸蚀根管内的牙本质约12s,冲洗干净并吹干,在根管壁上涂抹粘连剂,并再次光照20s,利用输送器于根管内部疏松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将纤维桩置入之后进行适当的按压,光照40s后粘固,最后进行光照固化即可。
治疗1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牙体修复情况,主要包括边缘适合度、修复体完整度以及根管桩松脱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变化。
采用SPSS21.0软件对临床资料和研究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及ALP检测水平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患者性别、牙体松脱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不同方法修复后,观察组患者牙体修复完整率(95.12%)、边缘适合率(87.80%)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68.29%),而观察组患者牙体松脱率(2.44%)显著低于对照组(21.9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修复效果比较[n(%)]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AL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但对照组患者血清ALP水平显著升高,且两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LP水平比较(x±s ,U/L)
牙体缺损是目前口腔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同时也对患者的美观带来一定的影响[4-5]。早期临床上对于牙体缺损患者的治疗主要以保存残根残冠的基础上对患牙进行修复,所用修复材料以金属铸造桩核为主,该类材料由于不透光,美观度较差,且极易引起牙龈污染,且金属桩核修复后松脱率较高[6]。且随着时间延长会对患者的血清ALP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当血清 ALP升高之后极易引发骨骼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肝胆疾病以及贫血等症状[7-8]。因此,金属铸造桩核在临床上的修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修复材料更新换代,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玻璃纤维桩核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美观等优点,同时可以有效的弥补金属桩核修复过程中易腐蚀、易过敏等缺点[9]。相关文献研究指出,采用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修复不仅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有效的改善牙体缺损情况,且通过纤维桩固位之后稳定性更强,极大程度上提高牙体修复的安全性和美观性[10-11]。
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桩核材料,属于一种新型的非金属桩核,其弹性模量和牙本质相近,且玻璃纤维桩在传导牙合力时均匀性较好,很少会发生类似于高弹性模量的金属桩核由于桩尖应力集中,进而导致根尖折断等情况的发生。此外,剥离纤维桩的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良好,在进行核磁成像检查和放疗的过程中对成像效果及临床疗效无影响,因此,玻璃纤维桩核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一种桩核材料。同时,玻璃纤维桩的光学效能良好,不仅可以反射光线,同时还具有透色的效果,且被部分吸收,进而产生与人体牙本质层相似的视觉效果,用于全瓷冠桥制作中的美观度更高。相关研究指出,采用玻璃纤维桩符合树脂修复可以有效的保留患者的健康牙体硬组织,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强牙体的组织强度,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且具有较高的光洁度和美观度[12]。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2例牙体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探讨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修复的临床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修复后,患者的牙体修复完整率、边缘适合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牙体松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和美观性均较高。
综上所述,牙体缺损患者采用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修复有助于患者牙体修复完整度和边缘适合度的提高,其修复后牙体松脱率较低,临床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1]尹雪鸿.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2):1616-1617.
[2]刘国领.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7):3184-3185.
[3]Kimmel S S. Restora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with a polyethylene ribbon and prefabricated fi berglass post.[J]. General Dentistry,2002,48(6) 700-6.
[4]王英.预成玻璃纤维桩修复牙体缺损100例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6,6(3):68-69.
[5]Caicedo Ricardo,Castellon Paulino. Using ParaPost Tenax fi berglass and ParaCore build-up material to restore severely damaged teeth.[J]. General Dentistry,2005,53(3) 200-3.
[6]丘维炎.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6):130-131.
[7]喻珊.牙体缺损应用玻璃纤维桩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1):3274-3276.
[8]A.N. Shamsutdinova,A.S. Brichkov,E.A. Paukshtis,T.V. Larina,S.V. Cherepanova,T.S. Glazneva,V.V. Kozik. Composite TiO 2 /fiberglass catalyst: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J].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2017,89.
[9] 黄菊.牙体缺损修复中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的应用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7):7643-7647.
[10]孙国能.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0(2):217-219.
[11]Ruxandra Margarit,Marin Sandu,Alice Tanasescu,Raluca Manuela Oprea,Oana Cella Andrei. Fracture Resistance of Prosthetic Restored Teeth with Fiberglass Posts versus Metallic Posts[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3518(658) 435-440.
[12]Minoo Tasbihi,Ⅰoana Călin,Andraž Šuligoj,Mattia Fanetti,Urška Lavrenčič Štanga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gaseous toluene by using TiO 2 nanoparticles immobilized on fi berglass cloth[J].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 Photobiology, A:Chemistry,201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