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途经研究

2018-03-27 19:33邹莎莎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设计色彩课程创新教学改革

邹莎莎

【摘要】作为一种视觉信息符号,色彩是艺术设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能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很大变化,当下的《设计色彩》课程在思想观念、教学模式等方面无法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在学生培养、教学方法及模式、教育创新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以培养学生对《设计色彩》课程的认知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设计色彩 教学改革 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19-02

在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加快的形势下,地方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调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应用性教育,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对《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其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出《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一些新方法、新观念、新模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解决《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的一些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设计色彩》在地方性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种视觉信息符号,《色彩色彩》的表现方式具有直观性和吸引力,它使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使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能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当代艺术设计中,设计色彩已经成为艺术设计类基础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能够引起视觉感受。它在设计的各个领域中能够起到心理暗示、烘托气氛以及起到寓意性、象征性等作用。

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设计色彩》的重点是启发学生理解、分析、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效地联系起来,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搭配和形态组合,从而使设计色彩这基础课程与整个专业结合起来。作为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色彩》也受到各個高校的重视,通过此课程培养学生主观表现与主动观察的转换及艺术与设计的能力。

二、地方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设计色彩是艺术类设计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主观创作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审美表现能力。通过课堂的训练以提炼并借助结构、重构、夸张、变形等手段对客观事物的色彩、造型进行观察、分析,使事物的色彩呈现出来。逐渐形成具有结构性、象征性、装饰性和审美性的色彩体系。然而,设计教育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等因素导致设计色彩存在着一些问题。

1.审美观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只注重色彩的客观写生而忽略主观色彩语言的培养。近几年各类学校不断扩招,好多艺术类学生为了考上大学而在高考前几个月才接触绘画,传统绘画思维方式只是让他们能够考上大学,绘画基础与审美观念的不足使他们在接触设计时显得力不从心。学生被静物客观具有的色彩、高考固定模式所禁锢,不能自由的表现彩色,从而无法达到对个性化色彩语言的培养。

2.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思维的单一性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中理论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需要与设计的相关知识结合。现有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是水色彩理论的讲解与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色彩的理论知识进行观察、分析;但忽略了设计的相关知识,在作品的表现上画面结构简单、形式单一、毫无创意。教学方式的单一对学生色彩感受能力和绘画语言培养能力都是不利的。教学模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适应不了多元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3.课程教学缺乏创新性。设计色彩的教学过于传统,注重色彩理论的学习,缺乏创新性,缺乏设计理念的讲解。教学模式也比较单一,重视色彩而缺乏设计等问题,使《设计色彩》的教学效果很受影响。《设计色彩》课程不单单是学习了解什么是色彩、色彩的三元素、色彩的明暗等基础的色彩知识,而是让学生真正了解设计色彩的意义所在,把《设计色彩》的相关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生活联系在一起,不断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地方高校《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1.提升学生对《色彩设计》课程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对色彩进行充分感知,结合自己所学所看进行创新。培养学生个性化色彩语言。利用不同的材料、方式进行创作,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将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运用到设计色彩作品中。“采用以自然色彩为基础,以色彩写生为主要表现形式,以色彩的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写生实践做支撑,加上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课题训练,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色彩经验的积累和色彩修养的升华”[1]。努力启发和调动学生对色彩的创新意识,开拓学生创意思维,使学生拜托固有模式的限制,逐渐掌握设计色彩的基本构思及创意方法。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核心,课堂上与学生多互动,锻炼学生自由发挥的能力。

2.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色彩》课程教学过程中,打破“满堂灌”或先理论后实践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操作环节,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理论;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读学生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从而更加准确地规范学生的实践操作行为,完成从业余到专业的转化。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艺术发展的动力,创新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是学生应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将课堂与创新理念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往往注重学生在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方面能力的培养,即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意识。要对学生的学习中的主观意识进行培养,教师可以针对艺术设计的创新性设计相应的课题,并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等方式自行对课题进行完成”[2]。增加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思维拓展的内容,采取“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作机制,组织校内外各类讲座、报告,对理论和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开展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春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探索与反思[J].《美与时代(中)》,2011(01).

[2]张欣.美术色彩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J].《大众文艺》,2017(01).

猜你喜欢
设计色彩课程创新教学改革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色彩风景教学探究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