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游戏与幼儿发展关系的文献综述

2018-03-27 19:33余圣婴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余圣婴

【摘要】本文拟用梳理文献的方法探寻假装游戏同幼儿发展之间的联系,拟为今后更加深入地研究假装游戏同幼儿发展打下基础。已有的国内对于假装游戏的相关研究,证实假装游戏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关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和一些重要的心理能力存在联系。其次,假装游戏可能对幼儿的社会认知与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最新的研究还显示了假装游戏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假装游戏 心理理论 幼儿社会性发展 假想同伴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09-02

一、假装游戏和心理理论发展

心理理论普遍被看作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信念、需要、愿望 、意图、感知、知识、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目前的研究暗示着,幼儿参与假装游戏时所获得的假装经验可能是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一个促进因素。王赟和杨宁(2010)认为假装游戏可能通过游戏中的角色、实物转换,即用一个物体代替另外一个物体或假想一个不存在的物体、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了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马丽雳(2002)提及假装游戏的情境能够诱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术语,而与心理理论发展相关的语义功能主要涉及心理状态术语的应用。薛洁昱(2013)采取实验的研究方法,探索假装游戏的不同类型与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研究证实了假装游戏在幼儿园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角色游戏的训练可以促进儿童心理理论水平的发展。其次,表演游戏的训练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理论成绩提升。综上,心理理论与假装游戏的研究多集中于使用实验法,运用除实验法以外的研究方法来找寻假装游戏和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联系还有待深入。

二、假装游戏和社会性发展

“参加假装游戏多的儿童更受同伴喜欢,并被教师认为拥有更好社交能力;更受欢迎的儿童会参加更多的假装游戏,并在假装中表现和使用出更高的社交能力。”王姣艳(2016)指出假装游戏是个体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和表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体的社会认知水平。更是可以说假装游戏是促进儿童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其次,假装游戏不但促进儿童的内在社会认知过程的发展,还进一步促进其社会交往行为的发展,特别是当幼儿参与一些集体假装游戏中。可以看到,国内对假装游戏以及特定的社会性假装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研究甚少。

三、假装游戏中的假想同伴

近年来有研究者注重研究幼儿假装游戏中的假想角(imaginary character)和假想同伴(imaginary companion)。假想同伴,即儿童想象出来的同伴,他们可以为人、动物、动画人物等,但是他们都没有现实或模拟物的支撑。有研究还表明儿童把一些物体,如玩具赋予人的性格也将其视为自己的同伴。李秀珊等(2009)得出的结论是假想同伴、角色扮演现象普遍存在于幼儿时期,并指出其特征是幼儿的假想同伴集中在比自己小、需要照顾的对象;角色扮演内容上男孩明显倾向于动画中英雄等强大的人物形象,女孩则更多选择对现实人物和动物角色的扮演,体现了不同性别角色,反映了性别角色化的过程。林其羿,程利国和舒文(2015)具体研究了假想伙伴(同伴)对幼儿同伴接纳的发展,可将其理解为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中同伴交往能力的其中一个小方向。他们的研究采用双向访谈法来探寻幼儿中是否存在假想伙伴这一现象,随后使用同伴提名法对幼儿同伴接纳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假想伙伴的形式主要为客观实物,存在假想伙伴的儿童更多地被纳入受欢迎行列。假想伙伴作为5-6岁儿童假装游戏重要且较为复杂的表现形式之一,客观上为儿童同伴关系提供了预演的机会,有可能会促进其同伴接纳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林其羿等人(2016)探寻了幼儿假装游戏中出现的假想伙伴对他们的认知、人格以及社会性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联系。就认知方面而言,有假想伙伴的儿童在游戏任务中更富有想象力。假想伙伴玩耍随着儿童年龄增长不断抽象化和概括化,这也促进了儿童语言叙述能力的发展。就人格发展方面而言,儿童在与假想伙伴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对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狀态加以区分,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就社会性方面而言,假想伙伴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之间存在着积极的联系,假想伙伴对儿童的同伴关系发展呈现出差异化的影响,与假想伙伴平等互动的儿童在社会技能上发展得更好,而且拥有更高的同伴接纳度。研究5-6岁儿童在进行假装游戏时所假想的假想同伴成为近年来新的探索假装游戏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突破口,已有研究已证实了假想同伴这一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同时已有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找到了假想同伴对于儿童同伴交往中的同伴接纳的积极影响,但在人格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中的研究还有待使用实证研究去证实。

综上所述,假装游戏作为3-6岁幼儿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玩耍的游戏之一值得深入研究。假装游戏同幼儿们的认知发展、社交能力和语言发展的关系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使用质性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郭会萍.3~5岁幼儿假装理解的发展特点[D].河南:河南大学,2010.

[2]薛洁昱.2013.假装游戏的训练对3-4岁儿童心理理论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14-15.

[3]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刘焱.2004.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