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红梅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生命.它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开展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开展实验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实验操作,让学生“动”起来,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化学内容比较抽象,尤其是一些有关化学性质的内容.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解知识,课堂枯燥无味,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习效率差强人意.而在新课程下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新知的生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氧气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瓶氧气,引导学生用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棒靠近这个集气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兴奋地动手操作.学生发现,带火星的小木棒在这个集气瓶的瓶口处剧烈燃烧.在看到这一现象后,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究.有的学生猜想: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很多学生都纷纷附和这一结论.在所有的学生都完成这一操作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学习.让学生继续动手操作,探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怎样的现象.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充满好奇,对接下来的操作活动充满兴趣,在活动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知识产生认同,自然对新知学习兴趣倍增.同时,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助推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化学中存在大量的实验.很多时候,教师会选择示范实验.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真实地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而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利用实验室中的一些器材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并将制取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注意: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学生非常兴奋主动,迫不及待地进入到实验操作中.学生想到利用石灰石与稀硫酸相互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并思考该怎样组装这些实验器材.有的学生开始翻阅教材,在教材中找到组装的图样,并依葫芦画瓢,成功地组装出实验装置.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的组装提出适当的建议.在自主实验中,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有机会自主探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体验学习,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今的课堂是学生的天下,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动爱玩,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强化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溶液的酸碱性”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实验材料:酚酞溶液、石蕊试纸、pH试纸,一些酸性溶液、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没有对学生公布哪些是酸性液体,哪些是碱性液体,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判断这些液体的酸碱性.学生回忆学过的化学知识,翻阅教材,找寻方法.很快学生便找到各自的判定标准.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利用酚酞溶液,因为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说着,这个学生利用这一方法开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一种溶液在滴入酚酞溶液后没有变色.这时,他便苦恼这一溶液是酸性的还是中性的呢?这时,学生发现,酚酞溶液只能分辨出碱性溶液,不能判别出酸性和中性.有的学生想到利用pH试纸,可以根据溶液具体的pH,判定出溶液的酸碱性.有的学生想到利用紫色石蕊试纸.这样,学生大胆操作实验,并在操作过程中思考学习.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强化实验操作,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大胆操作,对化学内容有了深入的学习与思考.
总之,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的启蒙阶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亲身体验,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