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出版社
数字时代的编辑过程是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同时进行的复合过程,理想的模式是当编辑过程完成,纸质书和数字书就都同时生成。这需要颠覆传统编辑工作流程和既定规范,需要具备全新的编纂标准。
制定图书的编纂标准,可以将图书规范进行量化处理,降低图书编纂和数字转化难度,不但实现一本图书的规范化发展,还可使多种图书实现标准化编纂,整合图书群一体化、规模化发展,实现数字化资源共享。
实施标准化格式,可以降低数据转换的复杂程度,在数字转化过程中可以根据目录、索引等进行标识,科学分类,整合内容资源,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图书的新媒体需求,符合图书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
媒体融合时未来发展趋势,需要一体化同时运作,需要多环节、复杂的平台嫁接,以及众多人员参与,若想实现顺畅平稳转换、信息共享,需要制定内容及技术准则及流程,以便各环节共同遵守,加快纸媒和其他媒体一体化进展,加强与用户互动体验。
标准化加快了图书出版时效性。这对拓展图书在其他平台的使用预留出非常重要的时间,也可以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最便捷方式通过不同平台体验到图书价值。最重要的是,标准化还可以实现多种图书的横向连接和共享。
图书编纂工作标准包括图书编纂规范和图书编纂工作机制两方面。我国图书出版管理部门制定了详细的编辑作者规范,在推动提高各类图书编纂出版质量,编纂出版更多高质量的精品佳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数字化发展进度的加快,许多内容、流程需要继续更新。如果能在此基础上继续细化、完善则可以作为图书数字化编纂规范使用。
制定图书编纂全流程标准,如收集资料标准、成稿标准、审稿标准等。初稿中的资料、数据、信息借助计算机辅助核实,检查内容没有遗漏,形成“齐、清、定”成稿稿件。审稿中需审核内容质量是否合格,是否是新动态、新变化、新经验和新成果,是否有重要内容遗漏;体例是否符合撰稿要求,是否涉及政治和保密问题等事项。
根据编辑出版法律法规、文字编辑技术与有关规范、标准方面的规定,参考图书编纂实务操作经验,制定符合数字化要求的图书编纂技术与规范,包括框架设计和撰写规范、文字表述规范、名称规范、时间表述桂法你、标点符号规范及图表规范、参考文献规范,乃至索引编制规范,涵盖图书编辑加工过程中设计的所有规范。
规范的工作机制是做好图书数字化转换的质量保证。制定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程序和机制,即从图书提纲拟定到出版发行全流程规范,包括图书编辑规划和编辑出版流程,细化到稿件的组织、协调及出版时间、发行方式等都有章可循;同时在图书实际运作中,制定各环节的时间要求和质量关键点,夯实编纂出版各环节的质效,实施精细化管理,使图书编纂工作进入到专业化的出版轨道。
在制定一系列规范、标准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媒体融合背景和技术要求。
多媒体环境下对内容质量和时效性都有较高要求,但图书工作又是涉及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在制定专业化的运作、标准化的工作机制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多媒体平台,如网络、微信、移动媒体的内容要求,实现无障碍转换,提升多媒体转化质效。
媒体融合需要一体化同时运作,需要多环节、复杂的平台嫁接,以及众多人员参与,若想实现顺畅平稳转换、信息共享,在制定规范时要考虑到其他媒体形式的内容及技术准则要求,以便各环节共同遵守,实现无缝隙衔接。
出版社需要颠覆编辑的传统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根据以上制定的编纂标准,装备一套实用高效的自动化协同编纂系统,编辑和作者可以在线开展编辑工作,同时将符合数字化编纂要求的标准纳入编纂系统,辅助编辑检查编纂工作,需要编辑具备全新的编辑技能。
数字化综合平台是传统出版物与数字出版新技术综合利用的全新系统,由数字化出版和网络开发利用系统组成。综合平台系统依托图书内容,结合数字出版和智能服务等技术,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引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推动传统图书应用升级,实现税务图书的网络化、数字化。设计数字综合平台技术标准,为未来多种图书、多层级图书协同编纂建立数字化基础。
设计图书数据库技术标准,将多种图书数据库进行整合共享,如对已经独立建立图书内容资源库的加以链接,对未建立图书数据库的图书加以指导(按照统一标准建立数据库),最终形成全国共享的分平台图书数据库,并以数字化方式对所有图书进行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