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一些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互补性的传播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时代下,传播媒体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随着媒介的作用被搭建构筑成了一个共通的传播网络。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与电视已经广泛的进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电视和网络等为大众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广阔平台,使得大众的视野更加广阔,对知识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采访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在融媒体环境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采访技巧,用观众喜欢的采访方式进行媒体传播,不断的创新采访思维,打造高质量的媒体采访节目。
新媒体背景下,对电视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熟练应用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就是其中之一。新时代的记者不仅仅是文字工作者,更是计算机等媒体工具的使用者以及凭借这些工具与观众进行实时交流的沟通者。通过与观众的普遍交流,把来自观众的真实有效的意见收纳到采访计划中,才能做出让观众满意的采访答卷。此外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做到随机应变,根据被采访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思路,运用各种形式的网络及媒体资源及时获取观众意见并且正确引导舆论,从而顺利完成采访。
随着融媒体时代媒体的快速融合和网络技术的飞速革新,观众收视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前观众没有太多选择和表达的余地,如今观众真正成为了节目制作和传播的推动者。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新一代观众具有老一代观众身上不具有的某些特质。由于选择太多,他们不会像老一代观众一样很容易就会对节目产生比较高的忠诚度,更不会一味被动地接受信息传播,而是会与媒体信息的发布者互动交流。此外如今很多时候电视新闻节目采访工作尚未开始时,信息就已经泄露并在网上传播,也就是当前网络上说的各种“路透”。出现这种情形会使电视节目制作陷入被动。不过如果处理得当,“路透”不但不会成为节目的阻力,反而会吊起观众的胃口,更利于打响节目的知名度,促使节目“未播先火”。这也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部分机遇。在新媒体的背景条件下,记者的采访工作要适应互联网时代观众的需求。电视新闻记者对信息的分析和解读以及最终呈现出来的新闻会在网络上得到比以往更大范围的传播,甚至掀起“惊涛骇浪”。电视新闻记者担负着新闻分析以及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新时代背景中这一责任无疑被放的更大,所以和观众的沟通交流便更是不可或缺。沟通过少则难以表达受访人的思想和情感,也会影响记者本身的判断,这样的采访是不可能让观众满意的。而如今“收视定生死”的时代对电视新闻记者采访的要求在提高,仅仅采访做得严谨是不够的。很多例子都显示,仅仅依靠严谨的采访、规范的后期制作,收视率并不见得会有多高。这说明记者采访的节目并不被观众认可,采访的方式存在问题。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要更加注重留意分析观众的收视习惯,及时调整采访的方式和策略,这样才能做出让观众满意的节目。
在融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创新自己采访时的思维模式,找出适合自己同时也利于受众接受的采访方式,形成自己的采访特点。当然突破既往的思维模式是很难的,这也是融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工作提出的一个巨大挑战,需要记者在不断地采访中去留意和总结提升,在长期的采访实践中形成。电视新闻记者要在保持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思维,从细节着手,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智的评判和分析。同时,在融媒体环境采访中,电视采访者应该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以往的新闻播报和采访都是严肃而正经的,在新的时期为了便于观众接受可以根据事件的情况来调整采访的方式,采访时的表情动作。严肃使人生闷,适当地调整或许可以事半功倍。总之,电视新闻记者要在融媒体环境采访中增强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意识,以不断地创新来应对挑战。
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千篇一律的官方式采访不仅仅使被访者浑不自在,也让观众感到索然无味。而有些语言是非常丰富的,比如网络语言。据采访的对象和事件的类型,在合适的情况下灵活的运用网络语言不仅能使被访者放松,营造良好的采访气氛,同时也能使采访更具新鲜感和看点。当下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时不时有“金句”频出,不但使观众们会心一笑,增加了事件的关注度,也体现出电视新闻记者与时俱进的媒体工作者素养。此外,在采访语言上还可以尽量的人性化,这将更容易激发被访者的倾诉欲望,从而获得更深入和真实的采访信息。
新时期提升采访技巧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在保证新闻真实性、时效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维,挖掘新闻深层次的价值,做真实又有温度的采访。
[1]陈小萍.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提升[J].新闻传播,2017(10):32+34.
[2]王冉.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创新采访[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4):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