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日报社
自媒体(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简单来说,就是非传统媒体从业者利用自身的传播载体对信息进行发布和传播的统称。当前,借助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东风,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百家号、UC大鱼号以及抖音、快手等视频媒体为代表的自媒体迅速发展,大有超越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的势头,对传统的纸媒尤其是地方都市报带来很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借鉴。
自媒体的发展对地方都市类报纸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包括自媒体在内的新媒体的冲击下,都市类报纸的处境日益艰难,出现“断崖式”下滑,主要表现在发行和阅读量下滑、广告收入锐减、品牌影响力削弱三个方面。
自媒体,依托移动互联终端的迅猛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又以其自身的各种优势,轻松地超越了包括都市类报纸在内的众多纸媒。首先,自媒体传播速度快,满足了人们迅速获取信息的需求;其次,自媒体以其多种媒体形式融合的特性,满足不同人群对各种信息形式的需求;再次,自媒体因其传播者和受众的模糊化,增强了人们的使用黏度,扩大了自身的受众群体,受众使用自媒体接受信息的时间明显多于各种传统媒体。
发行和阅读量下滑直接导致的就是都市类报纸广告收入的下降。都市类报纸作为市场化运营的报纸,主管部门对其拨款补贴较少,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广告收入,因此,广告收入可以说是反映都市报经营状况的“晴雨表”。据每年权威部门的统计结果来看,自2012年以来,都市类报纸的广告收入额连年下滑。2017年大多数都市报的广告收入仅为2012年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外经济整体发展势头下降尤其是都市报主要广告主地产、汽车行业发展势头不足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崛起、发展,又从本来日益缩小的广告市场中分了一大杯羹而导致的。
在十年前,报纸就是权威的代名词,人们对报纸上发布的各类信息深信不疑,报纸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也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报社可以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权威性开展多种的经营活动。但自从自媒体兴起之后,随着发行量、阅读量和广告收入的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都市报品牌影响力的削弱,尤其是广告收入下降导致都市报经营资金困难后,都市类报纸急于增加收入因而发生了刊登有偿虚假信息、销售各类劣质商品、不加核实举办各类活动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和矛盾,进一步削弱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权威性。
虽然自媒体的发展给都市类报纸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自媒体的发展也会给都市报带来很多的积极影响和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都市报的发展和辉煌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和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九十年代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为了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增强中国报业发展,相继开办了多份都市报,因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市报的形式和信息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加之当时并无其他强有力的媒体形式竞争,才促使都市报的跨越式发展,造就了中国传媒史上的“都市报现象”。实际上都市报的发展模式有着很大的不足和弊端,在自媒体时代全都暴露无遗。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正好可以促进媒体行业的良性竞争,让都市报在竞争中不断改革和完善自己,真正增强都市报竞争力,为将来的长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自媒体中,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定位是模糊的,可能传播者也会阅览他人的信息成为受众,可能原本的受众也会传播自己的信息而成为传播者。更重要的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信息发送过程,而成为“传播——接收——反馈”的循环过程。都市报的传播主要是文字信息的传播,角色也明确定位为传播者,因此,很难收到受众的反馈以改变或者促进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改进,只能通过报社自身的宏观判断来决定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导致很多无效传播的存在,长期以往会影响发展。自媒体的出现,让报纸可以借鉴其传播主体的模糊化、反馈及时的优点,促进自身发展。
在自媒体出现和媒介融合时代到来之前,对于新闻事件的编写与报道,通常是由一个媒体来独立完成的。但是在今天的数字时代,媒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要求媒体自身新闻的敏感度,还要求媒体与时俱进,在内部规划与技术上都要不断发展与进步,从而更好的满足公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
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不仅仅传统传播形式发生了变化,受众对于信息传播途径和信息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市报从业人员要准确进行定位和角色转型,坚持因势利导,发挥自身优势,将媒介融合视为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传统报纸工作提档升级。在媒体融合时代发展地方都市类报纸,需要足够的创新性,需要创新思维和方法,提升工作效能。因此,报纸工作就要从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提升自身在媒介融合时代的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