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场”本身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库尔特·卢因将“场论”引入社会心理学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论”。布尔迪厄在此基础上提出“场域”的概念,他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一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①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提出了“前台与后台”理论,正式标志着场景主义的开始。戈夫曼认为在人们处于前台和后台不同的场景下,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产生不同的行为。而媒介理论代表者英尼斯和麦克卢汉则分别提出了“传播的偏向”和“媒介感官论”,强调了传播媒介在塑造社会场景的重要性。
梅罗维茨批判性的继承了戈夫曼和麦克卢汉的理论,其代表作《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一书提出了场景理论,认为“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情境就是信息系统,电子媒介能促成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不同类型受众群的合并、促成了原先接受情境、顺序和群体的改变、将原来的私人情境并入公共情境。”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同于以往梅罗维茨所研究的电视媒介环境,场景在移动互联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内涵。美国记者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提出了“场景五力”即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③与梅罗维茨观点相似,他们同样认为“场景”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弹幕最早兴起于日本的Niconico等动画视频网站,后被国内动漫网站Bilibili和Acfun引进,其表现形式为从右至左的实时飘过视频画面上的评论字幕。2014年的暑假,实体电影院也推出了弹幕电影,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后却又销声匿迹。本文将从体验、社群等三个方面分析弹幕所构建的评论与观影同步进行新场景所呈现出的新特征。
弹幕观影给受众提供了便捷的互动途径,将传统意义上的观影场景融合成为新的媒介时空,交流互动与影片放映同时进行,使观影活动变得更具参与性。网络观影使得观影主体与置身其中的物理空间场景疏离,融入一个由物理影像、电影文本与共同兴趣偏好的群体共同组成的新的社会场景。互联网赋予受众隐匿的身份,这种新的场景具有更多的“后台”属性,成为一种更加私人化的空间,受众可以抛去各种“前台”的身份表征,在观影的同时,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约书亚·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一书中提到物理场景信息和媒介场景信息混合对人们群体交往产生的重要作用。以弹幕为核心要素建构的电子场景是媒介场景的一部分,是社会物理空间的网络化延伸,相比印刷媒介场景,更容易让大众接受和进入。弹幕观影过程中,用户虽身处于现实的场景环境之下,但其主要是通过弹幕所塑造的新场景获取信息。受众的身体虽然处在社会物理场景之中,但其注意力却在电子场景之中,二者分离使两种场景发生混合现象。
1.跨时空的链接
2014年,实体电影院也推出了弹幕电影,将网络视频弹幕功能移植到了影院空间,这种基于手机短信和影院大屏幕的弹幕功能手机与电影这两种不同的媒介平移在了一起,实现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弹幕创造出的信息环境使得隔离为不同地点的人们可在同一时间对于电影进行评价和交流。弹幕用户通过账号登陆体验到所在场景的"虚拟到达",通过移动技术,弹幕将不同地域受众的空间链接在了一起,并交错形成了一个新的场景。
2.交往行为“无地域”
“无地域”主要指场景参与者相互之间进行信息行为交往和面对面交流的地域限制消逝,交流无差异化。以弹幕为核心构造的新场景将现实空间环境与虚拟空间环境融合,从而使人们在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之间的交往行为实现“无地域”。弹幕本身所具有的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进一步模糊了体验式存在和缺席之间的界限,消解了物理场所与信息之间紧密的联系地域,限制逐渐消失,客观上也会出现各种场景中语言和行为的越轨现象。
20世纪80年代,梅罗维茨在其文章《球土化兴起:地球村中新的地域感与身份认同》提出“球土化”(Glolization),他认为球土化的兴起是因为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的使用,使得“距离隔离”对行为的影响开始降低,电子媒介的使用整合了过去不同的交往场景,让我们更像游牧部落的社会和政治形势。来自不同地域的弹幕族以相同的兴趣为依托,利用发送弹幕的形式进行互动社交,形成虚拟社群。这种基于网络建立的趣味类似而关系比较松散的连接通常被称为弱纽带,弱纽带促使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相互连接,地位相对平等,在互动过程中转化为“强纽带”,虚拟社群由此迅速形成。
注释:
①(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美)华康德著,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②(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③(美)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著,赵乾坤、周宝曜译:《即将到来的场景时化:移动、传感、数据和未来 隐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