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在正常的外交过程中,双方的博弈是基于双方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国际合作有时候变得更为功利性,产生一种冷冰冰的效果。但是,以大熊猫这么一个广为世界人民所喜爱的动物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在国际合作中得到互惠结果的同时,也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以大熊猫为寄托,促进各方的进一步友好访问,也为我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熊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友好大使”,为我国与他国的良好关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从公元685年到1982年,中国三个朝代一共向国外赠送了约40只大熊猫。1982年之后,鉴于大熊猫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中国停止了向外国赠送大熊猫的做法。1984年,随着经济改革开放,大熊猫与时俱进,摘下了“友好大使”的面具,戴上“商务参赞”的头衔,积极投入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开启了著名的“熊猫租借”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中国短期内向外国动物园租借大熊猫,对方支付租金。一时间,大熊猫成了财大气粗的创汇大户,国内相关部门争相出口,造成大量捕捉大熊猫,导致管理混乱失调,严重影响了大熊猫的保护。但是这种混乱的局面逐渐被重视起来,国际环保组织和美国政府给了中国政府一定的建议,因此中国停止了以商业目的租借大熊猫的做法,代之以“大熊猫科研合作和公众教育”的名义。在这个名义下,向外国租借熊猫,通常为期十年,接收国向中国支付一千万美元,平均每只熊猫每年的租金是一百万美元,熊猫的外交方式由此开始改成了共同合作研究模式。
截至2017年,中国已经与日本、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新加坡、加拿大、韩国、马来西亚、比利时、泰国、印度尼西亚、法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展开了“大熊猫研究合作”。熊猫的租赁不以意识形态为限,更符合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
在日本的熊猫“香香”,因为看的人太多,已经影响到了动物园的正常营业。动物园不得不限制参观人数,设置了抽签机制。多伦多动物园引进了“大毛”和“二顺”熊猫夫妇,在当年5月,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100多万游客,相当于以往多伦多动物园一年的客流量。法国租到熊猫的时候,动物园旁边是法国著名景点香波堡。结果熊猫一到,动物园每天的门票都一售而空,香波堡一度被打入冷宫。苏格兰引进熊猫以后,推出过“体验熊猫饲养员”的活动,每小时收费1000英镑。大熊猫的到来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满足了人们对于熊猫的“需求”。
尽管熊猫“出国”价格十分昂贵,同时需要投入大量的饲养费用,动物园的建设费用和人工费用,但随着我国政策的熊猫改变、各国人民对熊猫的喜爱程度不断增加,各国依然绞尽脑汁希望从中国“迎接”回去一只大熊猫。荷兰为了迎接大熊猫,花费5100万人民币,打造出3400平方米的熊猫“住所”;而在美剧中,在中美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美国国务卿为了选票也拒绝将熊猫送回中国。大熊猫就像中国的太极,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是和平的代表和象征,这种蕴含在熊猫之中的精神才是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喜欢的根本。以荷兰迎接大熊猫为例,可以进一步说明熊猫在世界上的受欢迎程度。
2017年4月11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主办、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协办的大熊猫“星雅”、“武雯”赴荷兰欢送活动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成功举办。此次欢送活动经过了前期精心策划,在本次活动中,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官方微博及时发布官方消息,发挥着宣传阵地的作用。微博从发布大熊猫赴荷兰合作交流的预热信息到赴荷欢送活动,共推送微博13条次,累计阅读量达千万次。同时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保护研究中心针对此次大熊猫赴荷欢送活动做了两场线上直播,观看量共达30余万次。
同时,在线下活动将郁金香与活动结合,展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与荷兰欧维汉动物园的友谊,结合一带一路时代背景,郁金香成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熊猫园的重要内涵。同时,设计赠送熊猫5米长卷的环节,邀请著名书画家指导耿达小学学生以卧龙神树坪基地为背景,书画5米大熊猫画作,展现中国的大熊猫文化。此次活动保护研究中心特别邀请了央视,新华社、四川日报、荷兰国家电视台、荷兰日报等17家媒体共50余名记者到现场报道。截止4月底,据百度有效数据统计,围绕此次熊猫赴荷的相关报道转载量共187家次,其中在央视相关频道共播出7次,并分别登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四川日报等重要版面。在活动现场,央视、四川电视台、华西都市报等7家媒体做了现场直播,观看人数共达200万余次,网友参与度较高,纷纷表示很高兴能通过直播镜头见证两只大熊猫启程的全过程。同时,各媒体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也给予了大量报道。大熊猫赴荷一时间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熊猫热。
大熊猫“武雯”、“星雅”抵达荷兰。4月12日晚7点左右,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武雯”、“星雅”抵达荷兰,开启了为期15年的荷兰之旅。大熊猫抵达荷兰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不仅有警车在机场为飞机开道,更有百余名记者等候在货运部大厅,为一睹两只大熊猫风采。荷兰对大熊猫的到来十分重视,甚至已经是“总统”级别的待遇,这种现象体现出了大熊猫的重要性和各国人民的喜爱程度。
经过对熊猫政策的多次转变,当前的熊猫外交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随着中国熊猫饲养和繁殖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的数量不断增长,人工圈养大熊猫已经突破500只,这是一场值得庆祝的胜利。
(二)尽管大熊猫数量随着中国科研水平的提升得到了有效保障,但中国已经不再向其他国家赠送大熊猫,而是选择合作研究模式。
(三)“熊猫外交”的作用更为多样化,不只是根据对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或是否愿意对话投资这些过去的标准。中国近年来租借给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熊猫,而这几个国家无一例外都同中国签署了关于化学物质铀的相关合约。中国在2011年租借给日本一对大熊猫,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改善同日本由于领土纷争而导致的紧张关系。
熊猫外交表明着我国外交手段的成熟,例如,2016年,中德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1700亿欧元,中国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第二年,大熊猫“梦梦”和“娇庆”就来到德国。
通过出借大熊猫来达到国际合作的目的,甚至是增加双方的贸易往来,这种外交手段符合我国在国际社会上所提倡的“双赢”理念,利用这种新式的外交手段,来输出我国文化,成为我国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这种以熊猫为代表的外交手段,一改强硬式的外交传统模式,给世界一个新的中国形象。同时,利用熊猫来代表中国形象,熊猫所独有的憨厚模样,可以拉近世界人民同中国人民的距离,改变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印象。
对中国来说,熊猫外交不仅仅是利益上的交换,更多的是表达对两国长期友好关系的一种祝愿,也是中国进行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国将熊猫借给一个国家并不意味着两国已经完成交易,有时是一种全新的开始,将这种濒危的珍贵动物交给这个国家,两国正在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以大熊猫为一个契机,来展望更美好的两国关系和开展更为深入的国际合作。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最佳动物。熊猫的周边衍生品更受全世界范围欢迎,可以起到助推中国“熊猫外交”的作用。合理运用“熊猫外交”能够加强同国际组织联系,并进行更多符合西方价值观的活动。大熊猫作为亲善大使,它走遍全世界,起到了人类的外交使节起不到的作用,极大的改善了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中国新象征,是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好相处的新纽带。
[1]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12).
[2]林禾,余里.中国“熊猫外交”揭秘[J].传承,2010(04).
[3]邵铭煌.“熊猫外交”增进中美抗日友谊[J].党史纵览,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