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玲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比尔•布莱森(1951-)是一位世界知名的非虚构作家,他于上世纪50年代出生在美国,20多岁时背上行囊游历世界,后在英国定居,任职于《泰晤士报》和《独立报》,并为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和《纽约时报》等长期撰文。他的代表作有《万物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小不列颠札记—英国环岛告别之旅(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那年夏天(One Summer)》和《人在故乡为异客 (I’m a Stranger Here Myself—Notes on Returning to America after 20 years away)》等。比尔•布莱森长期在英美两种文化中浸淫,吸收了两种文化不同精华,他的作品诙谐幽默,在介绍科普知识或各地风土人情时也让读者忍俊不禁。他的幽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式幽默,因此更让读者感到眼前一亮。
美式幽默通常将马克吐温和海明威等人奉为创始人,随着美国本土历史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美式幽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美式幽默的创始人马克吐温凭借他的幽默风趣,时而化解尴尬,时而针砭时弊,不是肤浅的说笑话、“抖机灵”,而是包含了作者对人生深刻的理解。
相对美式幽默,英式幽默更体现了英国人在日常交际中严谨的语言风格,内含大量只有听说双方才懂的渊源和典故,表达了一种“我并不期望你懂,懂的人自然会懂”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英式幽默中含有大量英国人才懂的俚语和典故,还有很多在英国以外的地方并不出名的“名人”,因此对英语学习者和读者来讲理解起来颇有些难度。
比尔•布莱森因为长期浸淫在两种文化中,因此他的幽默艺术不是单纯的美式或英式幽默,而是两种幽默形式有机的结合。下面笔者将结合几个实例分析比尔•布莱森的幽默艺术。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人在故乡为异客--二十年后返乡手记(I’m a Stranger Here Myself—Notes on Returning to America after 20 years away)》中《就餐之惑》一文中,一开始就将餐厅服务生描写成一个点沙拉时“报出十六种沙拉酱供你选择”,最后让食客无从选择,只好“叫了一个唯一能记住名字的”阴谋家。或者是在作者结婚纪念日当晚,为他们推荐了一堆完全听不懂的菜肴,比尔•布莱森为了表达自己当时的茫然不知所措,不惜自降身价,使用了大量故意拼错的单词,来说明整个点餐过程中泛滥着的无意义交际,这也给译者制造了大麻烦,因为译者很难用中文中对应的词汇、句式去转述拼错的单词以及作者当时茫然的情绪。
在文中,作者还借机转述了爱德华•欧•威尔逊(Edward O.Wilson)在其著作《生之多态(Diversity of Life)》中所指出的:人类的饮食图谱是早在几万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建立,无论动物类蛋白质,还是提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蔬果也都是那个时候就开始驯化、饲养或栽种的为数不多的二三十种,因此那些眼花缭乱的新蛋白、新蔬果实际上对人类的营养构成也没有太大意义。
比尔•布莱森用寥寥数语,在立足营养学领域简单科普之余,也抨击了餐饮业在食材和烹饪方法上过多的无谓尝试和追求。
在《小不列颠札记—英国环岛告别之旅(Notes from a Small Island)》的第二个章节里,作者以加来港为起点,重游了多佛。
文章一开始,比尔•布莱森就将战后城市重建比作“1957年水泥博览会”;把造型单一刻板的建筑物比作“按照超市包装袋的样子做出来的”;把市中心的假日酒店比作了“玉米片盒子”。紧接着用游客的无事可做,无物可买,无地可逛来形容加来港是一个无趣的地方,游客们甚至无趣到去买“自己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要买”的“臭得叫人作呕的”羊奶酪。比尔•布莱森还断言,如果在此地“摆个卖汉堡包的小摊,保准能发笔小财”。比尔•布莱森甚至用自己在加来港一个精品店里的经历来说明此地的无趣。他把店里的一尊圣玛利亚模型描绘成“双臂款款动人,立在一个用海贝壳、小海星、干海藻上的蕾丝状枝条以及一直擦得锃亮的龙虾爪子搭成的洞穴里。黏在圣母的后脑勺上的光环,是用一只塑料窗帘环做的……”就是这样一件充满恶趣味设计思想的东西,居然让作者拿出现金准备买下,并在作者离开商店后发出“一阵欢呼”。
这之后,作者比尔•布莱森造访了充斥在高卢风味的酒吧,竟然会制作炸薯条的令作者咋舌的小馆子,上了一艘令人惴惴不安的游船,逛了已经变成露天市场的购物大道,最后来到熟悉又陌生的古宾斯太太家门前。
作者用一种更偏重英式幽默的“打暗语”式的艺术表现手法,唤起了英国人对于加来港和多佛市的一系列集体回忆,一开始看似无趣的地方,随着作者带入的感情,也变得生动可爱起来。这种英式幽默,用一种“我并不期望你懂,懂的人自然会懂”的笔触,带出了英国人才懂的度假经历和情感依归。
比尔•布莱森在英美两国各自生活了超过二十年,对两种文化兼收并蓄,在写作中既能表现出美式幽默的诙谐而深刻,又有英式幽默的饱含大量俚语及典故的特点。比尔•布莱森的作品虽然常常令读者莞尔,但不是为了幽默而幽默,在长达几十年的写作中,他除了把各地风土人情带给读者,也在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传递自然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