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方案

2018-03-27 11:15张东亮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道路特色

张东亮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我国正处于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诸多产业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2016年我国的经济总量GDP总量11万亿美元,占世界第二位,体量为世界第一美国(GDP18.0万亿美元)的61%。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2013—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平均为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随着中国的GDP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及综合治理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聚光灯的中心。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方案都逐渐被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所关注。因此,梳理从1978年开始至今的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辨析中国模式的组成及国际意义,研究中国方案的合理因子,对于我们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进一步做好中国的建设、讲好中国的故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什么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方案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等概念的理解还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分歧。在西方的报刊与杂志上,人们经常用中国模式“Chinese model”来描述中国特色的制度和体制,来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道路的不同。在使用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时,相对是比较随意的。其实就是国外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实施的一系列制度与措施的概括,也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另外一种称谓。在一些国内学者看来,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有着不同的内涵。有人提出道路和模式是两个概念,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二者具有不同的内涵,“道路更多的是指人们达成某种目的的方法、经验、过程。”而模式是指“表述某种客观事物已经张显出来的存在形式。”[1]也有另一些中国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着眼于政治和意识形态取向,而“中国模式”概念着眼于社会发展[2]。

为了区分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概念的区别,应回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的历史进程中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思想最早形成于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后明确于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而我们所说的“中国道路”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当时讲这句话有的含义就是,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建国以来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深刻认识到搞社会主义一定从自己的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国外模式,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特别是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我党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时间跨度上持续至今已经有40年的。

学术界普遍认为,当前国际热议的“中国模式”,始于2004 年雷默提出的“北京共识”。雷默当时在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共识”的文章,认为中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创新,已经摸索出一个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新发展模式,他将这个模式称为“北京共识”。主要是分析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几方面的成功经验,要求以稳重谨慎的态度执行私有化以及自由贸易等主张,强调积极地进行创新和试验,全力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利益,不断精心积累不对称力量的资本和工具等。

“中国方案”首次在外交舞台上被提及,始于2013年9月6日,外交部部长王毅说:“新形势下,我们将为世界奉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传递更多的中国信心”。同年7月15日在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中国外交政策及国际作用等阐述了看法和主张,也提到了“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提出,表现了当下的中国有意愿、有能力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社会事务中去,以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体系贡献力量。其内涵着重于针对国际热点问题提出治理方案与策略,创立方式、规则由国际共同遵守,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方式。

综上可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于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是针对中国改革开放新路一系列理论的总和;“中国模式”成形于2004年“北京共识”的提出,主要是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长,国内、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中国的治理模式;“中国方案”提出于2013年,是十八大以后,新一届领导核心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参与全球治理的新策略。三个概念尽管都在成熟、发展的过程中,但各有侧重。从总体上看,三者又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

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方案的内涵组成

近年来,针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讨论增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领域进行渐进式的改革。中国经济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并逐渐的转向城市的;是从体制外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改革开始的,并逐渐转向传统的公有制经济成分;是从具体的产业政策开始的,并逐渐向全面的市场改革过渡。这是一条渐进改革的道路,经历了从试点到推广的过程,但是由于其操作的可逆性以及在改革中能够合理的进行利益的分配,这保证了改革的稳步推进。

(二)政治领域保持宏观稳定,加强并改善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产党的领导,我国四十年的改革得以稳步推进,党的领导是其必不可缺的关键因素。如果将我们现在的政治框架与1978年的模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累积改革所取得的巨大的进步。

(三)文化领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国际观念结合。中国的改革发展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并且在不断的成熟过程中不断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现代力量。中国民族文化中勤劳节俭的劳动精神、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多元民族却保持大一统的内生文化力量以及儒家文化强调集体、牺牲个体精神等等,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显现出明显的合力,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四)国际关系领域以和平崛起为特征。中国崛起的一个关键特征就是和平崛起,这是世界大国关系史上绝无仅有的。如何在崛起的过程中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和认同,如何回应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中国的答案就是走互利互惠的和平发展之路。毫无疑问,目前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与国外的和平环境是中国赢得未来的关键因素。

(五)国外学者针对当前中国模式的研究,当前颇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经济自由加政治压制”,这一观点始于美国罗恩•卡利克的《中国模式》的文章。其认为中国模式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效仿自由经济政策的成功要素,第二部分就是允许执政党保持对政府机构的控制。”[3]然而,这一观点并未在国内取得广泛共识。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应当回到该道路的形成历史与实践过程中去,这离不开对原有的“苏联模式”,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模式及传统中国的文化观念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首先,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从改革开放前的以“苏联模式”为样板的社会主义体制中发展而来的,而我国改革有采用的渐进式方式,那么“苏联模式”的影响如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是一步步去除的,在目前的政治、经济、人口、民族等问题上又多少“苏联模式”的存留,这些存留的价值与对现代化建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是需要仔细探讨的。第二,我们的体制在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模式与社会治理模式上,渐进式的改变历程。这种改变历程在目前的制度组合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第三,我们的文化、伦理观念的影响,特别是传统的儒家学说、伦理观念在社会中发挥什么样的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三个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

三、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方案的国际意义

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国际意义取决于国际社会在在多大程度上有这方面的需求。更大的国际意义既要求我国的经济、社会、文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具备导向性作用,也来自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各国发展阶段、发展方式、政治、资源等方面的实际需要。研究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与中国方案的国际反响历史,不难发现反响的热度基本与我国的国家经济水平成正比,也与国际格局变换相关。

(一)在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内外的宣传热度并不高,主要是作为我们对自己改革行动的解释性宣传。这既有改革开放伊始,社会制度、模式未定型的原因,也有国际上“日本模式”、“东亚模式”正如日中天,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是整个国际社会关心的焦点。同时,当时苏联仍未解体,国际社会主义的领头羊仍是苏联,因此这一阶段的研究热度并不高。西方国家的关注更多在中国在两大阵营之间的切换问题。

(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到1993年,这一阶段西方对中国的关注有所提高,这主要是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巨变导致的。国际社会纷纷讨论,问什么同时启动的改革,为什么东欧的“民主化”“全方位”的改革失败了,而中国的“渐进式”“先经济、后政治”“先农村、后城市”的改革势头良好。

(三)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研究中国道路的一个关键时间节点,在危机中东盟、亚洲四小龙及日本深受重创,标志着“东盟模式”的破灭。而中国由于资本管制及强大的动员能力,与危机擦肩而过,从此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开始把更多的投向中国,从借鉴意义上思考问题。

(四)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全球化进程后,整个国家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在2004年“北京共识”提出后,研究“中国模式”的范围和深度与此前相比进入高潮。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摆脱危机并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使人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成为最热门话题之一。特别是国外学者越来越重视研究中国模式对以西方自由市场民主模式的挑战。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与贡献者。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全球治理规则体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要求离不开对人类各种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通过“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会议”宣言等方式展示出来,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国际化取得巨大进步,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力量。比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一系列企业具备国际影响力,共享单车、无现金支付、网络消费等一系列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模式的方面开始针对国际需要拿出了“解决方案”,中国道路正式开始具备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道路特色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医的特色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特色小镇”看“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