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8-03-27 09:27:14杜晓荣
长江蔬菜 2018年14期
关键词:四川省设施标准化

杜晓荣

(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成都,610041)

四川是全国重要的蔬菜产区,为“南菜北运”和冬春蔬菜生产基地。“十二五”以来,四川省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四川省蔬菜产业在优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蔬菜产业已成为四川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产业、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对稳定粮食生产、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扩大城乡就业、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发展现状

1.1 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提升

2016年,四川省蔬菜播种面积137.2万hm2、产量4 365.7万t,分别较2010年增加20.6万hm2、757.7万t,增幅分别达17.7%、21.0%。其中播种面积6 666.7 hm2以上的县90个,1.3万hm2以上的县35个,3.3万hm2以上的县2个,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蔬菜已成为全省种植业中栽培面积最广、产出量最大的经济作物,面积、产量分别位居全国产业的第六位、第五位,不仅保障了全省9 100多万人口蔬菜基本需求,而且常年外销鲜菜1 200多万t到重庆、西藏、宁夏等周边省(市)及“三北”地区,有效保障了全国蔬菜市场供给。

1.2 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根据四川省气候、生态特点,品种结构以及栽培习惯,进一步优化蔬菜产业布局,形成“三区一带”优势区域,即全面提升了蔬菜生产能力。建成了以川西平原为核心的全国最大的秋冬喜凉蔬菜基地,优化提升了攀西冬春喜温蔬菜生产水平,巩固提升了川南早春蔬菜生产区、拓展扩大了盆周山区高山蔬菜生产规模,提高了周年均衡生产能力,推动实现了蔬菜总量充足、品种多样、供应均衡,巩固了“南菜北运”优势和地位,促进了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1.3 蔬菜产业基地建设进度加快

“十二五”以来,四川省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依托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粮经复合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成以稻菜轮作为主的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基地66.7万hm2,新建和改造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基地41.6万hm2,现代农业蔬菜万亩示范区521个,创建农业部蔬菜标准示范园202个,建成区域性集约化育苗中心10个、县级集约化育苗场50个。

1.4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五”以来,引进、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质高产大宗蔬菜品种,近年来共试种新品种800多个,筛选推广了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丰产优质的优良品种30多个,其中12个通过省级审定,10个品种纳入四川省主推品种,良种覆盖率98%以上;积极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嫁接防病、绿色防控等技术,提升了科技的集成应用水平,单产和质量提高明显,2016年蔬菜平均667 m2产量2.01 t,较2010年增加 0.08 t。

1.5 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2016年四川省蔬菜总产值1 125亿元,较2010年576亿元增加549亿元,蔬菜生产对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由2010年的607元提升到2016年的1 313元,增长116.3%,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四川省蔬菜总产值已超过粮食和油料作物总产值之和,助农增收贡献率居第一产业首位。

蔬菜生产具有季节性强、消费弹性系数小、高投入、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大、鲜活易腐、不耐贮运等特点,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发现现阶段四川省蔬菜产业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2 存在问题

2.1 生产条件不够完善

一是基地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大量菜地由城市近郊向农区转移,农区新建菜地水利设施建设跟不上,排灌不畅。二是生产设施装备建设较薄弱。肥水一体化、微喷滴灌等栽培设施应用率不高;全程蔬菜机械化程度不高,精量播种、机械开厢与覆膜、机械生产管理、机械采收等蔬菜机械应用较少。三是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不足。田头分级包装场、田头预冷库、冷链等设施设备不健全,难以适应蔬菜新鲜易腐的特点。四是农产品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完善。市场基础设施薄弱,县、乡批发市场建设不足,严重影响生产和流通发展,极易造成市场供应和价格的波动。

2.2 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不强

一是育种目标与生产需求对接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设施大棚栽培专用品种、加工专用品种、低吸附重金属的品种研发滞后,不能满足新形势生产发展需要。二是标准化生产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未严格施行精准施肥、科学用药、科学生产管理。三是设施蔬菜发展缺乏统筹规划。一些地方缺乏科学设计,盲目追求高大上,设施类型、建设朝向、结构和建材选用不合理,抗灾能力弱。四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强。主要表现在农机与农艺的联合研发机制尚未建立,一些蔬菜品种、耕作制度、栽植方式不适应农机作业的要求,农民种植习惯差异大,标准化程度偏低等。五是基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培训不足,技术进村入户难。

2.3 蔬菜采后处理不足与加工方式单一

四川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生产水平不断发展同时,采后商品化处理仍十分滞后。一是蔬菜采后分级、包装、预冷等其他采后处理程度不高。目前,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率不足30%;蔬菜冷链运输设施缺乏,冷链流通率不足3%,产品附加值低。二是采后蔬菜标准化处理体系空白。目前,有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但采后商品化处理标准尚未建立。三是四川省以泡菜为主的蔬菜加工业发展迅猛,但加工方式单一,新产品开发、新工艺研究滞后,工业化程度不高,标准体系不健全。

2.4 质量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向好,但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一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监管和追溯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利益驱动,局部地区、个别产品生产中未严格执行农业安全间隔期规定,农药残留超标仍有发生,农药使用不科学,未严格按作物分类施用。二是产地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地区由于工业污染,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土壤酸性程度加剧;老产区连年使用设施大棚,土壤盐渍化程度增加、土传病害加重。三是绿色防控技术不够普及。杀虫灯、防虫网、粘虫板、性诱剂等新技术覆盖率不高,2015年覆盖率仅23%。

2.5 菜农增收压力增大

一是生产成本增加。由于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大幅增加;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生产农资价格也急剧增长。二是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供销链接机制不紧密,订单生产不多。三是市场竞争力加大。云南、贵州、重庆等周边省蔬菜发展迅速,加之近年来北方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对四川省蔬菜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四是市场信息服务滞后。“信息不灵、渠道不通”,导致盲目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影响产品流通和经济效益,尤其在“十三五”以来,四川省蔬菜生产价格上升速度明显放缓,上涨幅度变窄,价格“天花板”封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挤压了菜农增收空间。

3 发展对策

3.1 进一步强化产业基地建设

依托全省现代农业建设项目,推进现代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强化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网、水网、路网、电网”四网配套的要求,加快推进高标准菜田建设,重点是加强排灌设施建设,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菜田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大力发展菜田生产设施。露地蔬菜生产主要完善排灌设施,灌排渠沟网络分设,泵房和田间蓄水池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设施蔬菜重点要建设高效节能的大中小棚,探索形成利用棚架设施发展蔬菜生产的好模式,提高利用水平;配套建设滴灌设施,将灌溉与施肥、用药结合起来,做到“一控二减”,实现节本增效;推广杀虫灯、防虫网、粘虫色板等绿色防控设施,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整地、开厢、覆膜、精量播种等蔬菜生产农业机械的应用和推广,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3.2 依靠科技提升生产能力

一是推进标准化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研究适应不同区域种植新模式,建设一批设施和露地栽培示范基地;积极推广轮作、间作、套作,探索科学合理的品种搭配、茬口衔接;加大育苗、栽培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标准化技术研究,研发与集成增产、增收、增效、节本降耗作用显著的农业新技术;充分发挥示范基地新品种展示,标准化技术集成和观摩培训的功能,辐射带动周边蔬菜产业基地发展。二是开展科技推广应用培训。依托全省蔬菜科技研发创新团队,深入实施农业科技“三大行动”,通过多种方式,重点针对蔬菜生产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合作社的技术领头人,开展蔬菜栽培技术更新培训和推广,提高科技入户率和转化率。三是加强蔬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标准化水平。四是健全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在重点乡镇配备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条件,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积极性,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3.3 提高商品化处理及加工

一是推进田间预冷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以现代蔬菜产业基地为重点,以分选、清洗、包装为手段的产地商品化处理,提高蔬菜商品质量、减少损耗。在外销量较大的蔬菜主产县和大中城市郊区,按蔬菜种植面积和外销商品化处理需求,配置相应的预冷设施、整理分级车间、简易冷藏库,以及清洗、分级、包装和冷链运输等设备,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扩大销售半径,增强市场调节能力。二是推动蔬菜加工业发展。发展以“四川泡菜”为代表的蔬菜加工业。重点建设以眉山、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传统泡菜加工基地和以宜宾、南充、内江为中心的传统名腌菜加工基地;建立相应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加工原料基地;开展泡菜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引进工作;开展泡菜新产品研发及新工艺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推进泡菜标准化、清洁化生产。

3.4 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是抓好源头治理,加强产地环境保护治理,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二是抓好标准化生产,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主体为重点对象,大规模开展标准化生产。三是抓好产地准出,对接市场准入。打通全程监管链条,构建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通过市场准入倒逼生产管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四是深化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功能,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充分发挥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互补优势,大力推广“高效种植业-生态养殖业-沼气工程-有机肥料”等种养循环模式,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农药精准科学施用,提高菜地质量,提升产品品质。六是抓好质量安全监测,突出监测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违禁物质等风险因子,并加以治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实行质量安全违法“零容忍”。

3.5 强化品牌宣传和产销衔接

一是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减少流通环节,促进产销对接,增加农民收入,引领蔬菜产业升级。二是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战略。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积极培育和壮大蔬菜产业知名品牌。三是通过多形式宣传报道、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各种展示、展销、博览活动,树立“四川蔬菜,天然生态”的良好形象。四是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省的蔬菜生产以及主要批发市场的蔬菜流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增强调控的主动性,为农民合理安排生产提供服务,引导产品有序流通,促进市场价格稳定。

猜你喜欢
四川省设施标准化
民生设施非“摆设”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 06:10:18
标准化简述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冶金(2019年5期)2019-12-23 09:04:34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建筑(2019年6期)2019-07-21 02:59:28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中国公路(2017年5期)2017-06-01 12:10:10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