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兴趣 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018-03-27 07:25邓成金
成功 2018年12期
关键词:硬币兔子三角形

邓成金

射洪县金家镇小学 四川遂宁 629212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教学与游戏相结合,使课堂生动活泼

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的概念时,首先让学生全体起立,师:“原地踏步走!”生:“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师:“你们为什么这么整齐?”“按照相同的节奏踏的。”如果你们照这样的节奏不断重复地一直踏下去,不叫停止,你们要踏多少次?(很多次、无数次)师:对,我们踏步的动作就会依次不断地重复无数次,板书:依次不断、重复。继续问:那刚才我们踏步的次数呢?(是有限的)。教师根据提问随机板书:有限、无限。然后进行循环小数概念的教学,学生就会较直观、形象地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抽象概念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个内容时,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妹妹今年8岁,哥哥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四个生日,你们猜一猜,哥哥今年几岁?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回答:“4岁!”马上有同学反对了“妹妹都8岁了,哥哥才4岁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立即再次强调:哥哥的确只过了四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马上引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探索其中的奥秘,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长方形的长、宽与三角形的底、高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整堂课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分层次进行实践操作,既加深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特点,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其功能是利用声、色、光对学生形成刺激,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可能性”时,安排了让学生动手做抛硬币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一般都能切实感受到哪一面朝上是不确定的,但即使把全班学生的实验结果累计加起来,也常常难以反映出正反面出现概率的规律性。用常规手段只能给出表格,或加以描述。而利用课件演示,让计算机模拟100次、1000次……的抛硬币实验,使学生信服抛硬币事件正反面出现的可能性各占二分之一,且印象深刻。

五、利用课堂幽默,让课堂生机勃勃

这里的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新奇、巧妙、风趣的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出幽默感,既使学生忍俊不禁,引发出健康的笑,又使学生品味和深思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有一道古老的数学题:鸡兔同笼,有头45个,足116条,问鸡兔各有多少?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的心算……算不出来。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呢?鸡的两只脚和兔的四只脚在捣乱,如果让鸡和兔的足数一样,那题目就容易多了。于是教师下令:“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面两只足”,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该有多少脚呢?”45×2=90(只),学生齐声回答。“和先相比少了多少只脚呢?”“少了26只”,“这26只脚去哪儿了呢?”“被兔子们提起来了”,“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笼里有几只兔子了吧!”“有13只兔子。”同学们欢叫着,烦人的数学问题在活跃气氛中变得那么有趣、明白,让课堂展现出勃勃生机,这就是幽默发挥的作用。

此外,精心设计练习,注意练习方式多样化、趣味化、以及教学中适度给予奖励和评价都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因,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产生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硬币兔子三角形
硬币巧入盘
三角形,不扭腰
不翼而飞的硬币
兔子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