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第二学段阅读教学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2018-03-27 07:25
成功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列宁学段课文

许 源

邳州市新河镇中心小学 江苏徐州 221000

第二学段处于一种上下衔接位置,上承第一学段,下启第三学段,既要巩固之前养成的阅读习惯,又要培养新的阅读能力。处于该学段中的三、四年级学生所面对的阅读教材在内容和思想上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加深。搞好该学段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成为该学段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以第二学段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精心设计阅读探究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教材编写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师搞好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南。教材的编写彰显了《标准》的思想,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教师要用心研读教材,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阅读活动,运用传统的或现代的行之有效的手段或策略,来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因语文教学而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喜爱阅读与表达,从而增强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语文情怀。

比如,《标准》针对第二学段学生,在“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这一思想在教材编写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像三年级上册第25课《掌声》一文,课后第1题设置的练习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是一道具有统领作用的核心问题,这一练习的设计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一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二是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教学目标。要想解决“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这个问题,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瞻前”,了解之前的行为表现;又要引导学生“顾后”,发现之后的行为表现,两相对比才能发现变化。这样设计探究活动着眼于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辐射了整篇课文。要解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再读课文探寻内部原因,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并懂得掌声对于一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瞻前顾后,让学生充分感知与交流,通过对该问题的探究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二、贯彻“学讲计划”理念,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徐州市教育局推行的“学讲计划”,旨在推动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其理论支撑与指导思想是丰富的,这一计划的落实将学生推上了前台,真正赋予了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促使学生实现了由接受者向探究者、体验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摒弃灌输式教学,克服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肤浅浮华,要切实贯彻落实“学讲计划”理念,将“自主先学”时空还给学生,并为他们搭建好分享认识、交流思想的平台。

比如,《标准》针对第二学段学生,提出了“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一个教学要求。完成这样的任务或达成这样的目标,就可以运用“学讲”的方式,即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像《掌声》一文后的第2道题目,要求学生品读编者从课文中摘录的句子,从中体会课文主要角色的心情;并学会举一反三,从课文中找出同一类的句子,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是一道融理解与表达为一体的训练,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可以运用“学讲”方式,引导学生先去反复品读文中细节描写的句子,由文字读出情景,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再安排他们在小组内或面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悟。

像上面所讲的教学活动是按照“先学后讲”的步骤进行的,教师告别了灌输与注入,鼓励学生自己去独立感悟、分享交流并最终实现对答案的完善,形成共识。这种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与观点交锋,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刻,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三、落实课程改革思想,追求对话活动的有效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是阅读教学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标准》中的这句话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应当扮演的角色——当好“组织者”与“引导者”;同时,还强调的师生对话的“平等性”,即教师不能高高在上,霸占话语权,而要给予学生言说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而要步入这一理想境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追求对话活动的有效性,让对话促进学生感知,给学生指点迷津,给予学生读书、思考、探究、交流的热情与动力。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26课《灰雀》这篇课文,讲述了列宁与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故事,课文从第3自然段开始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列宁与孩子的对话也是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列宁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势,但讲话却富有艺术性与启发性,含而不露;而小男孩对于列宁的话也是心领神会,他的应对也充满了天真与睿智。在课文中两个角色对话情景的影响下,师生对话也应该追求和谐与有效。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推想列宁和小男孩对话时心里各是怎么想的——其实,这是引导学生跟文本及文本中角色对话。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及生生对话。为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两个话题去促进学生感悟文本,交流感受:一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列宁、小男孩跟灰雀之间的感情怎样,并从文中找出根据;二是小男孩的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两个能够统领课文主要内容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富有平等性与启发性的对话,能够让学生思维辐射整篇文本,培养学生整体感知与理解、表达能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列宁学段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背课文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