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临清市松林联校第四完小 山东聊城 252600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才需求,需要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选择新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不仅内容比较枯燥,并且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而将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但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却没有那么高高在上。小学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加减乘除这些简单的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离不开的。买东西时需要用到数学:单价乘以数量就是总价,是简单的乘法;收取的现金减去购买商品的总价就是找零,是简单的减法。若是没有这些简单的数字,那么我们在生活当中将会寸步难行。因此,熟练应用小学数学知识能力是生活必须具备的本能,这就需要小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就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自身数学技能。
小学数学的服务对象是生活,同时其也是在生活中提炼出问题。最为典型的小学阶段数学问题就是对生活现象的一个浓缩。例如,甲同学每分钟走400米,乙同学每分钟走500米,甲提前5分钟出发,乙出发追甲,问乙多长时间追上甲。一个十分简单的数学应用题,简单抽象,甚至会被有的学生误解为没有任何意义,可是生活当中一个学生先走另一个学生后面追的现象难道不是很常见吗。数学追求的是精炼,而数学教学也延续了这种精炼,从而使得数学失去了生活的气息,如果小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同生活现实问题相关联,即将数学问题放到生活中去,然后让学生们思考问题,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小学数学课程要想实现生活化教学,首先就需要树立教师生活化教学理念,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关注生活化现象。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学校、教育部门都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方式。然而,一味的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启发,导致学生“高分低能”,不善于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应打破这种传统,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相符的教学课堂,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多留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规律,把握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例如,学生通过制定上学作息时间表,并认真关注时钟表针的运行情况,并与《认识钟表》的数学课程学习相结合,从而让学生自动结合生活实践教学,感受到教学的实用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在选择教学内容上需要生活化,同时在设计课堂练习上也要生活化,这样才能够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且,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注意小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途径,彻底让小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优化数学运用技能,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比如,小学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后,且在对前面的整数加减法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小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因此,在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选择具有生活化的计算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增长生活经验。如这道题:王叔叔卖白菜赚了22.4元,卖土豆赚了13.7元,卖辣椒赚了30.8元,求卖白菜和土豆一共赚了多少钱?卖辣椒比卖土豆多赚多少钱?通过分析,小学生能够很快得出卖白菜和土豆一共赚了22.4+13.7=36.1元,卖辣椒比卖土豆多赚30.8-13.7=17.1元。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意,小学生在尝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可能会出现将末尾数对齐的现象,这是受整数加法的影响。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回顾元角分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这一特征为指导,可以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下的死记硬背的牢笼中解脱出来,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课程变革注入生机和活力,并为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谢晓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7(01):52-53.
[2]林秀媚.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7(07):65-66.
[3]李海霞.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8(0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