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研究

2018-03-27 06:28周肖萌
成功 2018年1期
关键词:障碍主体基层

周肖萌

衡水市委党校 河北衡水 053000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由于价值观念的多元性和差异性,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产生,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障碍,遭受许多阻力,进而导致一些问题的发生。为了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障碍,笔者从四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来自测评主体认识的障碍

一是基层政府自身的认识障碍。现阶段,我国仍存有一些基层政府,在其观念认识上认为,构建和实施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会推翻或质疑他们的回应能力,对其利益和形象乃至今后的前途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对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往往会持消极或反对的态度,不认可、不接受测评评估者进入检测、评价基层政府回应能力和回应效果中来。二是其他测评主体自身认识障碍。除了基层政府以外,回应力测评主体还由专家、社会团体、公众代表、媒体共同参与构成。但根据近些年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整体来看,真正由社会团体和公众代表、媒体共同参与评估的寥寥无几,主要还是由以政府为主体、专家学者参与较多。这就必然会造成其他测评主体认识上的漏洞缺陷存在。此外,除政府以外的专家学者,为了避免得罪基层政府及其利益相关者,往往会按照事先设定的结果进行操作,造成基层政府回应力的检测和评价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二)来自测评主体能力的障碍

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本身就是一项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工作,它对回应力测评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人们一般能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去调研做实证方面的研究,但理论分析的难度相对较大,有些测评主体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适应回应力测评工作的要求,于是往往会影响制约着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三)来自测评体系本身的障碍

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的核心要素目标、指标、标准、方法经常是多元的和多样的。测评目标反映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和需要,这些多元化的目标之间往往会存在矛盾和冲突,为了避免回应力测评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回应力测评主体会将目标用多元化的指标进行衡量和检测,并依据不同的标准采用模糊的测评方法,以不确定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使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本身会表现出不明确的特征,增加回应力测评工作的难度。另外,有些回应力指标虽然较为确定,但由于标准或规则定得比较笼统,或者根本不能量化,缺乏客观的数据也会对回应力测评工作形成阻力和障碍。

(四)来自测评条件方面的障碍

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构建不是一句口号,其具体的运行和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证,其中物质资料和基本经费是很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后备力量,这两项的缺失势必会影响基层政府回应力的测评工作。其一,由于基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注重信息管理系统的完整性,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收集整理的规范性,往往会造成测评所需数据信息真实性、全面性难以保证,造成评测工作难以进行。其二,回应力测评除了数据资料信息的提供之外,还需要经费的相应支援和提供,但基层政府在测评这方面的投入却非常少,造成所需经费十分匮乏,即使有的社会机构愿意提供这方面的物质经费,但由于能力和数量有限,导致评估的进行举步维艰。

二、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构建的对策措施

(一)理念层面:提高对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工作重要性的观念认识

一是要让基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真正认识到测评、评估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这需要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使基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意识到测评工作不是政府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可有可无的环节,它不仅是社会各种利益表达的综合渠道,也是实现公共事务治理科学化、公正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对基层政府部门及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国家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是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测评结果,注意对测评结论的消化和吸收,使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作用得到真正有效的发挥。另外,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工作需要逐步深入,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测评工具既涉及到学术问题也涉及到政治问题,从系统论的观念而言,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是向整个政府管理系统输入要求和支持,并且更多的是要求,而这些要求又会对整个系统构成压力,若压力过大或超过系统所能承受的能力,政府管理系统建设将会面临崩溃的危机,也会使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丧失意义。因此,必须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将压力保持在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二)制度层面:实现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的制度化

一是要实现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工作的程序化,在制度规定前提下,进行不同程度的测评评估。具体而言,在回应力测评指标的选择上,要做到充分考虑和全面系统化;在回应力测评标准的构建上,应以事关民生、利于发展为基准;在测评方法的选用上,要坚持价值判断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要确保回应力测评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测评机构应是独立的,基层政府只对其进行宏观管理、协调即可,不可做过多的干预。三是要保证资金、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评估系统工程,需要动用大量的资源,有足够的资金保证。为防止行政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行使职权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必须通过制度将测评工作与有关人员的奖惩联系起来,真正实现回应力测评过程的权责统一。

(三)机制层面:引入参与、对话、协商、监督机制

在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发挥人民群众在回应力测评中的作用。基层政府回应社会公众本身就是向公众提供服务、公共物品的过程,必须以社会和公众的利益为基本价值导向。这就需要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引入参与、对话、协商、监督机制,促使回应力测评工作顺利进行。鉴于此,要发挥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作用就必须要通过有代表性的社会组织、公众进行参与、对话、协商和监督。与政府组织比较而言,非官方的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应成为回应力测评工作的重点。在这一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中,往往会存在大批的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人士,基于共同监督之下,其合理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不仅有利于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的科学性、公正性,更有助于基层政府听到群众真实诉求,实现回应力测评的民主化、科学化,进而保证回应力测评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四)技术层面:建立回应力测评信息网络和支持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作为回应力测评的依托,也是回应力测评搜集信息,实现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没有信息网络的支持,就无法快速有效掌握真实详尽的数据资料,无法第一时间听到社会和公众的诉求、呼声,回应力测评的公平性、公正性就无从谈起。因此,应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络反馈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避免信息的截留和失真。另外,除了信息网络系统的保障之外,还应有相应的支持系统,表现在回应力测评的方法和手段上,也体现在回应力测评人员的队伍建设上。在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上,应以科学的理论为前提,以高新的技术创新为支撑。对于测评人员的队伍建设上,加大对测评人员思想上、技术上的培训力度,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回应力测评过程中参与人员的整体素质。

总而言之,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体系的顺利构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通过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规范的制度为保障,合理的机制为前提,适当的方法为支撑,最终会实现基层政府回应力测评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猜你喜欢
障碍主体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跟踪导练(四)2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