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蕾
长沙市第十五中学 湖南长沙 410007
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远在他乡工作的子女和伫立在家门口独自眺望的父母;年是一弯避风港,为常年奔波谋生的人们提供一个宁静的休憩地;年是一部电影,投射出一幕幕传统风俗的精彩画卷。
穿新衣,戴新帽,过新年,放鞭炮,再到现在的刷微博,发微信,抢红包,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年的方式在一步步改变,但那不变的是浓浓的年味儿,在时光的流逝中,永远无法泯灭。
记得小时候,过年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没有父母的约束,没有作业的负担,我如一只挣脱出笼子的鸟儿,自由自在,肆意飞翔。那时候经常回乡下老家过年,总是提着大包小包,我们坐的是老旧的慢速火车,从喧嚣的城镇再到连绵的山脉,伴随着数不尽的绿色,从列车下车后,再转乘大巴车,颠簸着向着大山更深处前进。下车后眼前一亮,是啊,回乡了。没有城市的喧嚷吵闹,只有乡下的宁静致远;没有城市的焦躁不安,只有乡下的恬然自足;没有城市的追名逐利,只有乡下的纵情山水。
一进屋,爷爷奶奶的热情就把我们的舟车劳顿一扫而光。安顿好我们之后,爷爷就在院子里架好桌,铺好纸,准备大展他毛笔书法的功力了。“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不一会儿,一幅苍劲有力的对联就呈现在我们眼前。贴好春联,迎接着我们的,还有一大堆春节前的准备工作。洗衣服,打扫院子,买东西,事情一茬接着一茬。过年就是这样,忙碌却享受其中。
忙忙碌碌就是年味。转眼间,就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放眼望去,红彤彤的一片。到了傍晚,流水声、切菜声、翻锅声,声声入耳,处处洋溢着过年的氛围,我也不甘寂寞,投身于忙碌的行列中。端着大锅,舀起一勺勺的大米,米粒虽小,可它的诞生离不开一位位在田野中、在烈日下,挥洒辛勤汗水的人们。打开水龙头,流水如细沙一般从指缝间悄然流逝,一遍遍冲洗着劳动的果实,双手细细地淘洗着,只为它能以洁白的身躯展现在我面前。这边忙完,那边又迎来烧火的任务。拾起一根根干柴,“唰”,划开一根火柴,火苗瞬间点亮了的枝丫,随着柴火的添加,一束束火苗在眼前摇曳着,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不久,晚饭开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着、听着、聊着,一顿年夜饭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包含着父母对子女的深切期望,包含着儿童对新生活的无限向往。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就是这样普通的聊天,也承载着无数的亲情。如打翻了的调味瓶,酸甜苦辣,尽在其中。爷爷奶奶叮咛的是子女出门在外,工作顺心;爸爸妈妈念叨的是要老人家好好保重身体;我们则在感叹时光匆匆,让缕缕银丝爬上老人们的鬓角。爷爷奶奶的牵挂,父母的心酸,我们的不舍。这浓浓亲情的交织就是年味。
晚餐后,大人们在屋里边看春晚边唠嗑,此时就是孩子们的世界了。拿着眼花缭乱、种类繁多的烟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结伴而行,找着一块空地就纵情放起了烟花,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漆黑的夜空;舞龙舞狮队敲锣打鼓地在巷子里传递着欢乐与喜悦,逗得我们笑声不断。在热闹的表演声中,我们小伙伴低着头,窃窃私语,谈论着漫漫未来长路,期望着友谊地久天长,还豪言壮志不论何时有你有我。陪伴就是年味。
现在我长大了,过年的形式却慢慢变化了,不再张灯结彩,不再热闹非凡,但年味却从未改变。一家人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聚在一起,厨房里全是忙碌的身影;坐在饭桌前,觥筹交错,欢颜畅饮;大家同坐电视机前,共同守候零点的到来。
年味,醇香质朴,它是满心的期盼,忙碌的身影,更是亲情的交织,久违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