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芳芳,师德扬,吴 江,杜江岩
(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新疆昌吉831100)
布尔津县位于阿勒泰山脉中段西部南麓,准噶尔盆地北缘,东邻阿勒泰市,西接哈巴河县,南逾科克逊山与吉木乃县交界,东南一隅与福海县毗邻,北部及东北角以阿勒泰山分水岭为界与俄罗斯及蒙古国接壤,边境线全长218km,行政区划隶属阿勒泰地区管辖。布尔津县下辖5乡2镇,分别为布尔津镇、冲乎尔镇、窝依莫克乡、杜来提乡、阔斯特克乡、也格孜托别乡、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共有74个行政村,7个社区。截止2014年底,全县总人口7.28万人,居住着汉、哈、维、回、蒙等26个民族。行政区划隶属阿勒泰地区管辖,距行署所在地阿勒泰市106km,全县总面积10540.3km2。
布尔津县中纬度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气候寒冷,春季干旱升温快,秋季降温快,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短少炎热,多风少雨,蒸发强烈,年际变化大,昼夜温差大,其趋势是东西差别小。多年平均气温5.2℃,多年最高气温36.5℃,多年最低气温-34.2℃,多年平均降水量280.8mm。县境内发育有布尔津河和额尔齐斯河两大水系,布尔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42.73×108m3,额尔齐斯河多年平均径流量31.8×108m3。
县境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南北环山,东西开阔,北部山区阿勒泰山友谊峰为最高峰,海拔4374m,南部最高点科克逊山,海拔1594m,中部为冲洪积平原区呈带状横卧中间,形成一大槽,为调查区海拔最低点,海拔450m。按成因及形态特征,可划分为冰蚀侵蚀褶皱断块山(高山区、高中山区、低中山区),构造剥蚀堆积块状隆起山(中低山区、低山丘陵区)及堆积平原(冲洪积平原)等6种地貌单元。其中山地约8620.3km2,占总面积的81.8%;平原约1920km2,占总面积的18.2%。
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3种。布尔津县地质灾害规模多为小型,危害程度多为轻级,稳定性多为差—较差,大多具有一定的复活性以及存在发生和再发生的可能性。
布尔津县地质灾害分布的总体格局表现为:山地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平原区地质灾害分布极少。受地球外营力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显著。
2.2.1 行政区域分布特征
布尔津县下辖2镇5乡,行政区域上地质灾害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受布尔津县地貌单元、人口分布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多种因素制约,南以也拉曼-冲乎尔东南—克勒什特山南麓一线为界、北到喀纳斯湖南端一线。目前查明地质灾害点合计236处。主要分布在冲乎尔镇、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窝依莫克乡、也格孜托别乡。冲乎尔镇占灾害点数的34.3%,禾木乡占灾害点数的18.2%,窝依莫克乡占灾害点数的19.5%,也格孜托别乡占灾害点数的16.9%。其他乡地质灾害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图1)。
2.2.2 地域分布特征
根据对区内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点的统计分析,调查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点共236处,其中高中山区分布有地质灾害点11处,占总灾害点数的4.7%;低中山区分布有地质灾害点169处,占总灾害点数的71.6%;低山丘陵区分布有地质灾害点44处,占总灾害点数的18.6%;中低山区分布有地质灾害点9处,占总灾害点数的3.8%;平原区分布有地质灾害点3处,占总灾害点数的1.3%。综合分析低中山区、低山丘陵区分布有地质灾害点所占比例较多,该地区为牧民夏秋两季牧场集中分布地,山体基岩裸露,小型构造异常发育,地层岩石强烈挤压破碎,构造裂隙及风化裂隙较为发育,特别是在切割强烈的沟谷两侧的陡峻山坡及由于人为在林区的斜坡上修路而形成的过高、过陡的边坡上,崩塌灾害最为发育(图2)。
图1 调查区地质灾害行政区域分布对比图
图2 调查区地质灾害地貌分布对比图
2.2.3 时间分布特征
在时间分布上,调查区内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大气降水、融雪关系密切,具有年际和年内两方面的规律性。
年际变化规律:主要受控于丰水年周期性旋回变化。各类地质灾害的高发年度正是降水量多的年份,特别是泥石流地质灾害。
县境内的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年内变化规律主要受控于雨季,其次为融雪季节,每年汛期(4~10月)因融雪或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0%以上。
地质灾害分区的目的在于把调查区范围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接近、灾害种类基本上一致、易发程度和危害程度相当、防治对策相近的区域划分在一起,把前述各方面不相同的区域划分开,有利于分别对地质灾害发生原因进一步进行综合研究,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适时治理,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提供依据。易发程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判别方法进行,基于ArcGIS平台建立的崩塌、泥石流易发性定量评价模型,对模型定量分析结果进行综合易发分区组合,根据易发程度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化评估为辅的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定性认识,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分区,得到调查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分区图。按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将调查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A)、中易发区(B)、低易发区(C)和不易发区(D)4个区域。
该区主要分布于北界为喀纳斯湖南端一线、南界为也拉曼—冲乎尔南—布格阿塔尔山南麓一线之间的区域,其中海流滩、冲乎尔两大断陷盆地为布尔津县所属乡镇夏牧场与春秋牧场的集中分布地,也拉曼—海流滩、海流滩滑石矿区、冲乎尔乡政府-吉尔角塔、托斯特曼—他乌顺马斯一带分别为各乡的主干牧道。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密集,地质环境条件差,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崩塌及泥石流灾害十分发育。已发生多起地质灾害致灾事件,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该区主要分布于北界为也拉曼—冲乎尔南—布格阿塔尔山南麓一线,南界为加拜阿斯特—巴拉库都克—克孜勒塔斯山南麓一线之间的区域,崩塌灾害主要在冲乎尔镇萨热阿德尔山牧道沿线、冲乎尔镇通勒克阔拉牧道沿线,泥石流主要集中在克孜勒塔斯山南麓的阔斯特克沟、阿乌肯沟2条泥石流沟所分布的区域。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地质环境条件较差、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以牧业活动为主,崩塌及泥石流灾害较为发育,致灾事件相对较少。
该区主要分布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北部山区,以及额尔齐斯河以南的科克逊山的大部分区域,崩塌灾害主要在国道217线沿线、窝依莫克乡曼克阿克吐别村乡村道路沿线,泥石流主要集中在科克逊山北麓的科克逊沟和砂场沟所分布的区域。北部的高山区及高中山区北部大部分区域,地形陡峭、切割深度大,山体表层有一定风化,岩体破碎,虽具备崩塌发育条件,但基本无人类工程活动,致灾可能性极小;额尔齐斯河以南的中低山区,地势南高北低,山坡较缓,部分地段牧草丰盛,人类工程活动相对较弱,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地质灾害点分布稀疏,致灾可能性小,危害小。
该区分布于布尔津河、额尔齐斯河冲积平原区,地质环境条件好,地貌形态单一,地形平坦开阔,地层以第四系冲积、洪积、风积层、沼泽沉积层为主,地质灾害不发育。
布尔津县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3种类型。针对地质灾害防治,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对重大地质灾害应尽快、尽全力抓紧防治。对一般地质灾害也应有计划采取预防措施,将全区各类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地质灾害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有可能受降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复活或产生新的地质灾害。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应突出动态管理、实时控制的特点,将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信息化管理,随时掌握县境内地质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加强法制建设,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法可依、依法防治,切实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大力宣传谁引发地质灾害谁承担治理、谁受益谁合理负担的防灾意识。并购置安装必要的地质灾害简易监测和预警设备,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和群测群防监测知识宣传培训,增强当地群众和政府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重大地质灾害点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1] 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08-02滑坡崩塌泥石流详细调查规范(1∶50000)[S].2007.
[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3] 范红科.陕西省米脂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3):255-259.
[4] 师德扬,王松涛,吴江,等.新疆布尔津县地质环境基础调查(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R].新疆华光地质勘察总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