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丘陵区土地整治成效评价研究*
——以重庆垫江为例

2018-03-27 07:49邵景安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1期
关键词:整治土地指标

曹 飞,邵景安, 2※

(1.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0047; 2.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7)

0 引言

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是现代乡村“三生”(生活、生产和生态)的主要平台[1],并且土地整治工程是实现城乡发展重构和土地资源整合的措施重要举措[2]。同时,土地整治也是实现乡村环境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3]。近些年,土地整治方向开始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土地整治内涵已经由单纯增加耕地数量向“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生态管护、人文景观”四位一体综合整治目标转变,即实现集“数量、质量、生态、人文”四者并重的目标[4]。

有关土地整治成效评价理论及其方法研究,国内外成果较多,国外主要集中与评估土地整合的影响和成本,土地整治的障碍因子以及整治后对土壤再分配影响[5-10],分析评价方法一般包括静态效益分析、动态效益分析和敏感性分析[11-14],还有学者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利用景观生态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15-17]。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究了土地整治模式、土地整治影响、土地资源重组等问题。其实,土地整治工程还应该囊括布局工程、工程占地类型、工程设计规格、工程建设材质等是否规范、生态,即关于土地整治工程成效评价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文章选取重庆市重点土地整治示范区——垫江县为样区,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成效进行评价,以期为后续土地整治工程差别化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垫江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经纬度(107°13′E~107°40′E和29°38′N~30°31N),辖区东西高岭耸峙,中部平坦,槽谷与平坝镶嵌其中,以浅丘带坝地貌为主,有明月山、精华山和黄草山展布于东西和东南,呈“三山两槽夹一谷”地貌分布格局。截止2015年底,垫江县共计实施146个国家、市以及区(县)级土地整治项目,累计面积达8.080 9万hm2。主要包括土地平整2 646hm2(坡改梯、田块归并等),维修及新筑田坎174.3km; 新修≥3.0m田间道63.02km,维修改建田间道176.42km,新修≥1.5m生产大路130.23km,维修改建≤1.2m生产便道42.04km; 新修筑骨干排灌沟渠50.41km,维修改建骨干排灌沟渠46.22km,维修及新建山坪塘210口,新修蓄水池(沉沙凼)336口; 新修堡坎护坡约470处,营造防护林134.40万株。

表1可以看出所有调研项目区农户参与程度均超过78%,参与度最高项目区(普顺红岩土地整治项目)村民参与程度高达93.41%。并且劳动力人数在总人口占比中可以看出,劳动力人数所占比重也较大。农户对工程的实施满意度普遍较高,平均满意度超过79.25%,调研项目区最高满意度达到87.88%(白家云山项目)。人均新增收入结果显示,工程实施使得农民收入不同程度有所提升,增加超过2 000~5 000元的农户所占比例位居第一,超过1万元的农户数量较少,调研发现,超过1万元的均为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大户、专业合作社)。侧面也说明土地整治工程的实行为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极大方便。

表1 调研项目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类型周嘉玉皇长龙长久砚台金钟五洞月江杠家双龙沙坪仁和白家三角普顺红岩大石高生白家云山合计户籍人口(人)3263123223344153282983323254023394劳动力(人)人2142202062212892032032872673292439参与项目人口(人)1672021871952451671822682122632088参与程度(%)78 0391 8390 8188 2484 8182 3289 7393 4279 4379 95-满意程度满意(%)36 2042 9140 4240 7149 9047 6348 3247 9354 8149 54-较满意(%)27 0223 7224 2324 6320 2423 2118 1124 7019 7322 94-一般(%)18 1013 8216 5016 2113 7114 3012 8414 5311 4115 42-合计(%)81 3180 4181 1281 5383 8285 1379 2287 1285 9087 82-较不满意(%)14 1411 9210 6112 9614 0411 0215 828 1410 2311 42-不满意(%)4 627 728 425 702 244 015 044 834 040 72-平均新增收入<2000元27 3031 4327 0234 7144 3634 1328 5338 3057 5154 21-2000~5000元51 2157 1358 7246 4345 5248 5458 1057 5230 2439 83-5000~1万元17 8410 3012 4216 248 2214 0113 134 2411 435 72->1万元3 731 341 902 721 913 410 300 050 900 23-

1.2 数据来源

(1)调研数据: 2015年12月~2016年2月,课题组12人对垫江县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果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对农户进行访谈式访问。问卷内容包括建设规模、农户收入变化、基础设施改善状况,农户满意程度等。共计发放问卷1 200份,收回问卷1 167份,有效问卷1 138份,有效率高达97.51%。

(2)图形数据:包括由垫江县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提供的2012年第二次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以及2015年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空间分布图; 重庆市农委提供的垫江县2015年农业用地质量分等数据。

(3)统计数据和文本资料。统计数据主要包括2012~2015年垫江县各个乡镇农经报表,土地整治文本资料主要包括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的成果,包括规划设计文本、规划图和竣工图等。

1.3 研究单元选取

单元评价单元的选取既要体现差异性又具有可比性,不同研究单元决定了不同的评价结果。目前有关土地整治成效评价的单元选取主要有乡镇尺度[18],项目区尺度的研究较少[19]。鉴于项目区尺度可以避免土地权属问题,研究从项目区尺度出发,对所涉及的146个项目区进行成效评价。

1.4 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2017年国土资源部出台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30年)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六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结合样区实际情况,遵循科学合理、独立系统、目标量化的原则,从土地平整、田间道路、排灌条件、生态防护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出发选取12个指标构建评价系统(表2)。

(1)土地平整。主要考虑耕地起伏程度、耕地连片程度和有效土层厚度。其中破碎度指耕地景观分割程度,反映一定范围内单块面积大小,面积越小,破碎化程度越严重。坡度反映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土地整治的难易程度,也是衡量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指标。耕地连片度是指在一片区域中所有耕地在空间上体现出来的相邻程度,是衡量田块整治后在空间上是否连片的重要指标。有效土层厚度是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工程实施前后反映土壤肥力、水土保持的重要指标。

(2)田间道路。主要考虑研究区的道路通达情况、道路的硬化情况及田块具备耕作便捷性的程度。其中道路通达度指田间生产道路的完善程度,用通达田块数比总田块数来衡量。道路硬化率指硬化道路长度占总道路长度百分比,反映田间道路与农田生态系统间的融合程度。

(3)排灌条件。主要考虑灌排保证率改善程度及沟渠网络功的连通度。其中灌排保证率指是否存在水源及水源满足田块的灌溉程度。沟渠连通度是指修筑沟渠满足田块排灌能力的大小,反映排水进水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将山坪塘和蓄水池的数量纳入研究,对排灌条件进行了考量。

(4)生态防护。主要考虑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改善程度和景观协调程度。多样性指数可表征景观系统中土地利用的丰富程度,其值越高破碎化程度越高,该指数通过Fragstats 3.3软件计算得到。植被覆盖率用林草地面积和表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实施后的生态改善状况。

(5)社会效益。借助人均新增纯收入和农民满意度反映土地整治的社会效益。农民满意度是衡量居民对土地整治工程关心程度、参与程度及其实施效果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为当地农民解决就业及提高收益提供极大保障,农民人均新增纯收入是反映工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2 土地整治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系统权重评价因子权重处理方法指标性质土地平整(A)0 29A1:破碎度(个/hm2)0 08景观破碎度计算-A2:坡度(°)0 05叠加分析-A3:连片度(m2)0 10缓冲分析-数据融合+A4:有效土层厚度(cm)0 06叠加分析+田间道路(B)0 26B1:道路通达度(m)0 19Near分析+B2:道路硬化率(%)0 07SQL字段筛选+排灌条件(C)0 12C1:灌排保证率(%)0 07Near分析+C2:沟渠连通度(%)0 05叠加分析-统计分析+生态防护(D)0 18D1:多样性指数/无量纲0 09香农景观多样性指数计算-D2:植被覆盖率(%)0 09SQL字段筛选-统计分析+社会效益(E)0 15E1:人均新增纯收入(元)0 06统计数据+E2:农民满意度0 09调研数据-统计分析+

1.5 理论方法研究

目前指标权重的确定多采用德尔菲法[20]、层次分析法[21]。两者属于主观赋权法,主观性太强。研究采用熵权法对指标赋权。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评价法,能够有效反映数据内部隐含的信息,可以增强指标的内部差异性和分辨性[22]。评价的基本思路是所选取的评价对象在某项指标中的值相差越大,表明该对象越重要,权重值较大。立足获取数据对12个指标借助熵权法进行赋权,结果见表2。其中评价系统中土地平整(A)、田间道路(B)、排灌条件(C)、生态防护(D)和社会效益(E)的权重是重庆市土地整治中心、水利部、农业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12位专家参考“十二五规划”土地整治工程验收情况,现场打分赋予权重,各指标的权重借助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

Topsis模型在土地整治评价中使用较少,鉴于此,研究选取客观评价方法Topsis方法进行评价。Topsis法称为“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是一种距离综合评价法[23]。其原理是检测出评价对象与最优值、最劣值的距离,再计算评价对象与理想值的贴近度,进行优劣排序。熵权-Topsis模型是对Topsis模型的改进,先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客观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再利用Topsis模型对决策目标进行排序。熵权-Topsis模型的优点在于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对样本需求不大且结果合理。

熵权-Topsis具体计算步骤:

(1)假设评价对象有m个,每个评价对象有n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矩阵:

M=(xij)m×n(i=1, 2,…,m;j=1, 2,…,n)

(1)

(2)对指标矩阵标准化:极差法。

(3)计算熵权:

(2)

(4)确定指标权重:

(3)

(5)计算加权矩阵:

H=(hij)m×n,hij=wjxij(i=1, 2,…,m;j=1, 2,…,n)

(4)

(6)确定最优解与最劣解oi+和oi-:

(5)

(7)计算目标对象与优劣解间的欧氏距离,得到距离后,利用距正负理想点距离计算每个对象的相对贴近度(Cj),Cj值越大,评价值越好。贴近度公式:

(6)

(7)

(8)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Cj=rj-/(rj++rj-)

(8)

Cj值越大说明目标对象评价结果越优。

土地整治评价必须充分明晰各指标的离散程度,只有如此,方能从综合的角度把握土地整治效果指标的优劣程度,反映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效果。作为一种衡量地理事物离散偏离的统计量,变异系数(Coffecient of varrsion)又称“标准差率”,是衡量指标离散程度的主要方法[24],其值大小不仅受变量的初值大小影响,也受变量的平均值水平影响。该方法已被应用于气候[24]、土壤[25]、植被[26]等领域。

2 结果分析

2.1 数据离散性分析

土地整治工程常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而建设“田、水、路、林、村”五位一体的综合高标准农田是一复杂工程,需对布局要素的重要程度予以甄别与筛选。首先研究中部分指标的量化分级参考样区农用地分等成果、《重庆市土地整治工程开发建设标准(试用)》和《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表3)。

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剔除无效问卷,计算农民满意度,计算所有指标的变异系数(图1)得到破碎度(A1)指标变异系数最大,为61.92%,依据变异系数的分类原则(指标≤10%,属于弱变异; 100%>指标>10%,属于中等变异; 指标≥100%,属于强度变异),该指标属于中等变异。说明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前后破碎度变化最大。剩余的11个指标变异系数也均大于10%,属于中等变异,道路硬化率(B2)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0.67%,说明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前后道路硬化面积变化最小。实地调研发现,研究区的区位条件、立地条件相差较大,产业发展定位也不同,导致工程实施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程度也不相同。

表3 综合评价部分指标标准化

坡度(°)标准化有效土层厚度(cm)标准化灌溉保证率(%)标准化排水条件标准化<21>7011001较强12~60 860~700 9800 9强0 96~150 645~600 7500 6中等0 715~250 330~450 5300 3弱0 5>250<300 300较弱0 3------无0

图1 指标变异分析 图2 土地整治实施前后指标得分

图2为专家对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前后的指标打分(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前指2012年,实施后指2015年),结果显示道路通达度B1指标的变化程度最高,由整治前50分提升到86分,增幅高达72%。结合实地调研发现,“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村村通公路,为此,道路的铺设和修缮程度最高,破碎度A1、连片度A3分别提高25%、50%,土地整治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实现田块归并,提高适度规模经营,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工程的实施使得田块破碎度减小,连片度大大提升。坡度A2得分由65提升到80,坡改梯工程的实施使得耕地坡度大大减小,尤其中部的平坝区实施平均坡度小于2°。道路硬化率B2与道路通达度相互协调,土地整治中道路建设主要以混凝土路面为主,因此道路硬化率也提高较多。灌排保证率和沟渠连通度的提高幅度也较大,分别提升41.67%、66.67%。生态防护维度的多样性指数和植被覆盖率得分也得到了较大程度提升,其中植被覆盖率提升38.46%,多样性指数提升31.34%,得分增至88。社会效益维度的农民满意度和人均新增年收入整治前后分数分别由60增加到85、70增加到95,增幅均超过35%,说明工程实施效果较好,农民的满意程度较高。

图3 土地整治评价结果

2.2 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熵权Topsis模型计算每个项目区的土地整治得分,将所得到的评价值借助ArcGIS10.2软件可视化。图3显示评价评价值最高的区域(I级)主要位于垫江中部县城驻地周围和北部的两山山脚所在的浅丘平坝地区,面积为75.97hm2,占比高达53.42%(表4),呈现“H”状分布格局。整体而言,由于垫江中部县城驻地所在区域立地条件较好,北部区位条件(渝万铁路、渝巫铁路)较好,该区域耕地平均坡度≤6°,平均有效土层厚度超过60cm,且土壤质地大多为轻、中壤,土地整治难度较小。并且调查显示,农民对土地整治工程的积极性较高,道路的修筑、田坎的归并使得当地道路的通达度提高20%,田坎系数有所降低,此外,道路的附属工程护坡也随之修缮,调查统计,土地整治使得该区域共计修缮护坡230处,面积超过1.5万m2,营造防护林46.20万株,人均收入大于1.5万元,农民满意度最高。并且,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新增山坪塘105口、蓄水池176口,田块的灌溉得到有效保证。综上,在样区县城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立地条件带动下,该区域的土地整治效果最为明显。

表4 综合评价结果等级划分

级别IⅡⅢ分值62 82≤评价值<89 3650 87≤评价值<62 8238 19≤评价值<50 87面积(hm2)75 9739 8726 36比例(%)53 4228 0418 54限制因素人为因素农业环境生态环境优势条件区位条件立地条件立体气候分布乡镇沙坪镇、新民镇、桂溪镇、太平镇、黄沙乡、长龙乡、永安镇、普顺镇、高峰镇、周嘉镇、曹回镇五洞镇、包家镇、永平镇、杠家镇、高安镇、大石乡、沙河乡、三溪镇白家镇、坪山镇、砚台镇、鹤游镇

Ⅱ级评价区域主要分布在垫江中部流沙河、高滩河所在的浅丘河谷地带、鹤大台地北部和北部两山所夹的槽谷地区,面积约39.87hm2,占比为28.04%(表4),呈单核状分布格局。结合垫江产业发展定位,该区域为粮油生产主产区,土地整治工程对于坡度、耕地连片度、道路的通达度要求较高,所以,该区域的土地整治工程侧重点有所改变,结合调研,土地工程的实施,新增大型蓄水池98口、山坪塘64口,排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田块的灌溉条件基本得到了保证,并且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加约1 500元。生态防护维度营造防护林28.80万株,道路的修缮新增护坡183处,面积为8 200m2。2003年后,随着务农机会成本提升,非农务农工资上涨,该区域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农业当中“析出”,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劳均耕地增加,劳均年龄增大,部分机械不能替代人力的陡坡或距离较远的耕地出现闲置、粗放利用,甚至撂荒。这个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一致[27],这一人地关系的变动正好为更好实现土地流转和发展新型农业奠定了基础,而这一过程为农村留守劳动力提供了临时或季节性就业,增加了农户收益,为大力倡导的精准扶贫做了巨大贡献。

得分最低的区域(Ⅲ级)主要分布在北部两山和南部的鹤大台地,面积为26.36hm2,占比为18.54%(表4),呈面状集聚分布。结合实地调研,该区域地形复杂,立地条件和区位条件均较差,灌溉条件基本不能满足,土地整治的实施,共计修缮山坪塘仅41口、蓄水池62口。道路修缮新增护坡57处,面积约2 500m2,由于距离县城较远,受县城辐射影响较小。综上,该区域的评价结果较差,但正是该地区独特的水热条件优势,使得该区域具备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条件。土地整治过程中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超过59.40万株,生态环境明显有所改善,为此,后续发展应该进一步发展立体循环农业,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发挥生态效益优势。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研究借助实地调研、统计、和地图数据,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对垫江县土地整治效果进行了评价,得到结论:

(1)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熵权Topsis模型对土地整治效果进行评价,所得结果比较客观。此方法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严格的数学推算过程,可以避免由于个人的主观因素对于目标决策的影响,并且熵权Topsis模型对于数据量比较大、指标层较多的土地整治成效评价或其他综合成效评价较适用。

(2)所选指标离散性较大,破碎度指标变异系数最大,达到61.92%,其余11个指标均属于中等变异,说明工程实施前后所选指标的离散程度较大。此外,各项指标由于立地条件、区位条件、产业发展定位条件不同,土地整治后得分提高程度亦不同,但平均得分提高均超过15%,说明工程实施效果较好。

(3)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得分最高的区域(I级)主要分布在垫江县城驻地及其北部两山所夹槽谷平坝地区,面积占比超过50%,其中新修山坪塘105口、蓄水池176口,修缮护坡230处,面积超过1.5万m2,新增防护林46.20万株,说明工程实施效果之好、范围之广。得分次之(Ⅱ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高滩河,流沙河流域所在的浅丘平坝区域,面积占比为39.87%。共计新修山坪塘64口、蓄水池98口,修缮护坡183处,面积为8 200m2,新增防护林28.80万株。灌排条件和生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得分最低的区域面积占比仅为18.54%,主要分布在南部鹤大台地。共计修缮山坪塘41口、蓄水池62口,新增防护林59.40万株,修缮护坡57处,面积为3 280m2,营造防护林59.40万株,生态效益增加。

3.2 讨论

整体而言,研究区的土地整治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果,尤其位于县城附近的乡(镇),农民思想转变较快,受“要想富、先修路”及机械化、规模化效益的影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较高,工程实施的效果及农民满意度最为显著。但由于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规划均不同,所以土地整治的效果也不一样。并且,土地整治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在研究区实地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户反映土地整治项目覆盖率不够; 土地整治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之间依旧存在差距; 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与当地实际情况并不是完全符合; 部分项目存在公众参与度低、工程实施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未来土地整治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户意愿,做到群众—集体—政府的协调配合,严把质量监管,争取做到“建成可使用,建成有人管”,建设群众满意度更高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理论层面,由于数据获取有限,研究所选指标相对较少,仍有部分变量(商品化率、机械化率等)未纳入模型,且在评价过程中部分指标之间的内在机理考虑不足,未来可尝试探索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更加复杂的模型或建立基于机理模型对土地整治成效进行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

[1] 原伟鹏, 刘新平,胡娟.土地整治促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基于伊犁州和塔城地区调研.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1): 67~73

[2] 龙花楼.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地理研究, 2015, 34(9): 1607~1618

[3] Long Hualou.land consolidation:An indispensable way of 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rural China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4, 24(2): 211~225

[4] 张文瑞. 土地生态化整治与农业景观设计实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4): 224~227

[5] Bosma H.Evaluation in advance of the effects and costs of land consolidation—projects in the Netherlands.Agriculture and the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Symposium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5,(8): 453~460

[6] Chartin C,Evrard O,Salvador-Blanes S,et al.Quantifying and modelling the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field borders on soil redistribution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1954~ 2009).Catena, 2013, 110(2): 184~195

[7] Bonfanti P,Fregonese A,Sigura M.Landscape analysis in areas affected by land consolidation.Landscape & Urban Planning, 1997, 37(12): 91~98

[8] Crecente R,Alvarez C,Fra U.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Galicia.land Use Policy, 2002, 19(2): 135~147

[9] Thapa G B,Niroula G S.Alternative options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mountains of Nepal:An analysis based on stakeholders’ opinions.land Use Policy, 2008, 25(3): 338~350

[10]Djanibekov N,Lamers J P A.Farm Restructuring and land Consolidation in Uzbekistan:New Farms with Old Barriers.Europe-Asia Studies, 2012, 64(6): 1101~1126

[11]李敏, 赵小敏,龚绍琦.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途径.农业工程学报, 2004, 2(4): 262~265

[12]杨建波, 王莉,张萍丽,等.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分区综合整治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1): 79~85

[13]唐晖.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探讨.国土资源导刊, 2007, 4(6): 68~70

[14]王文婷, 龚健,赵亮.土地整理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体系研究.中国土地科学, 2013,(12): 80~86

[15]王军, 严慎纯,白中科,等.土地整理的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研究综述.中国土地科学, 2012, 26(9): 87~94

[16]刘峻岭, 李申,孟伟庆.基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土地整理生态效应评价-以天津市七里海镇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1): 95~101

[17]Guo Beibei,Jin Xiaobin,Yang Xuhong.et al.Determining the effects of land consolidation on the multifunctionlity of the cropland production system in China using a SPA-fuzzy assessment model.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15, 63(63): 12~26

[18]王军, 李正,白中科,等.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农业工程学报, 2011(增刊1): 340~345

[19]项晓敏, 金晓斌,杜心栋,等.基于“强度—潜力—难度”综合测度的中国农用地整治实施协调性分析.地理研究, 2016, 35(2): 285~298

[20]胡业翠, 郑云梅,徐劲原.中国土地整治资金效益及其空间分异.中国土地科学, 2012, 26(2): 34~43

[21]张瑞, 高阳.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分类.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5): 31~40

[22]程启月. 评测指标权重确定的结构熵权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7): 1225~1228

[23]Tsaur R C.Decision risk analysis for an interval TOPSIS method.Applied Mathematics & Computation, 2011, 218(8): 4295~4304

[24]董旭光, 顾伟宗,孟祥新,等.山东省近50年来降水事件变化特征.地理学报, 2014, 69(5): 661~671

[25]赵明松, 张甘霖,李德成等.苏中平原南部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地理科学, 2013, 33(1): 83~89

[26]李传华, 赵军,师银芳等.基于变异系数的植被NPP人为影响定量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生态学报, 2016, 36(13): 4034~4044

[27]曹飞, 邵景安,邓华,等.影响山区农业活动收入因素分析——以重庆武隆县4个村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5): 73~80

猜你喜欢
整治土地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我爱这土地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