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均论英雄”的城市路演

2018-03-27 08:19文丨
遵义 2018年5期
关键词:浙江英雄要素

文丨 看 山

如今,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今后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都将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展开。

为此,“亩均”这个看似与农业息息相关的概念,现在被浙江省赋予了新的含义,如果完全了解了这个概念,你会对此次浙江省政府的改革表示由衷的赞叹,因为以“亩均论英雄”将为我国城市未来发展找到一个创新的发展路径。

十二年前 在阵痛中改革

过去,亩均是农业术语。今后,“亩均”代表中国的经济发展潮流。论亩均的不再是农产品产量,而是GDP、工业增加值、污染等等。

以前是规模为王,现在是单位产出为王。别看这个词听着土土的,但其冲击之广可能超乎很多人想象。它预示着中国自1986年开始采用的GDP指标彻底退居次要地位,中国经济发展隐隐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高质量,这个十九大之后的最热词汇。而在浙江,这个热词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曾经说GDP,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多”或“大”,那么现在提“亩均”能产生的直接联想则是“精”。

浙江的“亩均论英雄”,早在十二年前就已开局。2006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以“亩均”论英雄——浙江绍兴县节约集约用地纪实》,向全国介绍推广绍兴县的先行先试做法。经过十二年的探索,如今升级版的“亩均论英雄”,早已深入“企”心。

但十二年前,在大家纷纷以“规模”“增速”论英雄时,绍兴县“以企业‘亩均效益’论英雄”的确是件新鲜事。可这件“新鲜事”背后的原因,却无比沉重而迫切。

当时绍兴县,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县,在2006年之前已连续多年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十强县之一。但同时,绍兴县也是资源小县,尤其是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当年,全县人均耕地仅0.57亩,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0%,可开发的土地储备资源越来越少,当时规划可用土地仅1.5万亩左右。可以说,土地已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最稀缺的战略资源。

可现实的另一面,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在投资办厂时,一般只算土地征用的“买卖账”“补偿账”和对地方的“贡献账”,很少有人计算工业用地亩均的“产出账”,使土地的利用率与企业的产出率严重分离,结果导致假借发展的“圈地运动”和占用浪费土地的现象,企业用地数量和质量矛盾突出,极少数企业土地使用价值出现了“零效益”甚至“负增长”。

与对土地的“狂热”不同,当时部分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可谓“冷淡”。2007年,绍兴县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1.11%,位列全省第48位,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数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不到0.5%。同时,由于绍兴县以纺织印染为主的产业特点,它还是有名能耗大县和排放大县。

这一切,都被时任绍兴县主要领导看得真真切切,积极寻求对策,尽快改变。为打破这个发展怪圈,按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理念,一场“亩均论英雄”战役,在绍兴县率先打响。

同样一亩地 换一种“打开方式”

直到当下,企业圈地不用的现象依然存在。有时经常听到当地民众这样的“抱怨”:部分企业利用前些年土地价格便宜时大量囤地,这些年,光靠早年囤地就能过得很滋润,且囤地获利甚至远高于做实业。

很显然,如果延续“摊大饼”式的粗放增长方式,不但资源要素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将难以为继,遑论高质量发展。如今,土地、能源、环境容量、创新资源,越来越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最重要、最稀缺的要素。

2017年12月末,由省长、分管工业副省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的浙江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小组正式成立。时隔个把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从组织保障到顶层设计,足见这场以“亩均论英雄”为切入口的高质量发展行动,浙江决心之大、志在必得。

对此,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提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整治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低小散企业,处置200家‘僵尸企业’,淘汰1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10000家脏乱差小作坊小企业。”

报告中同时还有“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扩大亩均效益综合评价范围”“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业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适当减少新增工业用地指标”等明确说法。

换句话说,浙江按下了从“规模”“增速”论英雄,向“亩均效益”论英雄转变的快进键。

“浙江就这么一点地方,我们要以‘亩均’论英雄,看相同的土地上,哪家企业创造的产值最高。”在2012年1月30日召开的浙江民营经济万人大会上,时任省委主要领导曾言辞恳切地说过这样一番话。

2017年4月13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坚定不移持续深入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全面实施企业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评价标准从单位资源要素产出率为导向,向以创新要素生产率提高为导向升级。

2018年2月3日,伴随浙江省政府《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印发,浙江“亩均论英雄”的改革也进入了全面深化阶段。

同时,加大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和叠加运用,按照“利用效率高、要素供给多”的原则,构建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分配与市、县(市、区)“亩均效益”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如工业亩均税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适当减少新增工业用地指标。

到2020年,浙江将对全省所有工业企业等主体根据亩均效益进行体检,体检的结果影响企业各类资源要素配置。

“亩均效益”体检涉及三类主体,包含全省所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小微企业园区、特色小镇……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和房地产开发,特色小镇则不含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

体检项目细致入微,有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亩均营业收入等不同指标……并依据这些指标分成高中低几个档次。

最后,将根据评价结果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扩大差别化价格实施行业范围,加大首档企业激励力度。

可以说,就是亩均效益高的企业,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推动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

而“落后产能”现在有了精确的衡量标准。一句话,单位产出低的企业,管你招人再多,产值再高,很可能补贴会停,拿到手的土地会被收回……如果不幸要是再粘上高污染、高能耗、脏乱差,或者低小散的标签,可能厂门都要被贴上封条。

这一切,只为同样一亩地,换一种“打开方式”,“画风”截然不同。就好像2016年度风云浙商颁奖盛典上,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利泉说:“现在的大华总部,是我以前种水稻的农地,现在却种出来了高科技产品,非常的巧合,从当年亩均1000元到现在3个亿。”说白了,浙江实施“亩均论英雄”,就是想要这样的企业遍地开花。

明白了痛症 才明白亩均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不断有城市进入全球城市GDP排行榜前30名,排序也在逐步提升,大有赶英超美、舍我其谁的霸气。这当然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但细究起来,很多时候都是一种虚胖症。

长期以来,我们的考核机制存在一种“唯GDP论英雄”的倾向,这种逻辑给了地方官员在数字上贪大求多的驱动力,“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调侃,指向即在于此。

这就好比两个人比赛体格,除了看块头大小,还要看肌肉松紧程度、心率速度、饮食结构等。

换另一个坐标体系,比如预期寿命、幸福指数、人均购买力、受教育年限、高科技企业等,我们常常是分分钟被别人打脸的。

呼吁“亩均论英雄”,鼓励“实业回归”,就是要向有限的空间要创新、创造的新价值。在区域经济学的范畴中,其实“亩均”也有一个相类似的概念,叫做经济密度,计算方式为: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它代表了一个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

在这方面,中国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德国路德维希化工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超过20亿美元,新加坡裕廊岛化工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近15亿美元,

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珠三角2016年的经济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6亿,只及东京都市圈、首尔都市圈的1/5、2/5。长三角的战绩则更为惨淡,每平方公里才造出0.69亿人民币GDP,连首尔都市圈的零头都算不上。

这是过去三十多年,中国长期追求高速度而忽视高质量的后遗症。事实上,很多城市的一些开发区尚未摆脱“摊大饼”式的路径依赖。有的引进项目迟迟不动工,圈定的土地长期闲置;有的企业拿地后不是建造厂房,而是先建成运动场、游泳池甚至停车场;还有的企业不从行业和产品需要出发,一律建设一层厂房。有开发区领导坦言,一些低端产业、落后项目长期“霸占”土地资源,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现象大量存在,投入产出比不高,珍贵土地成“低产田”状况亟待改变。

当我们明白中国的痛症在哪里,我们才明白浙江的改革意义之大。对开发者而言,换个思路、换个模式,“有限”的空间就会有“无限”的发展。

浙江的这份文件之所以“吸睛”,一方面是因为提法新。过去,亩均是农业术语,描述的是农产品的产量。而在浙江的改革实践中,“亩均”的概念将用于描述GDP、工业增加值、污染等指标。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亩均论英雄”意味着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不再是简单地以GDP论英雄,而是更加强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可以说,“亩均论英雄”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举措,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和探索。事实上,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各地都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在最近陆续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上,各地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和部署2018年的工作任务时,都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议题之一。

2017年8月29日,苏州市政府公布,未来三年内,苏州将全面推行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完善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引导企业绿色高效发展。“无规划,不开发”,苏州工业园区恪守规划先行理念,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打下基础。从第一版总体规划制定,历经几轮修编,至今园区整体面貌与开发之初基本一致,框定人口总体规模,盘活土地资源存量,做大新兴产业增量,园区每平方公里产出达到3.7亿美元,还保留了30%左右的规划用地。

2017年11月23日新华社报道,苏州将对企业进行分类,优先发展A类企业,支持发展B类企业,提升发展C类企业,限制发展D类企业。此外,江苏全省亦将推广这一模式。

土地很珍贵 且用且珍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谈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亩均论英雄”考核办法,就是这样的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生产要素的变迁看,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要打破这个瓶颈,就要释放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土地、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并集中力量向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要效益,最终实现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亩均论英雄”考核办法,倒逼企业进行这个转变。这个办法不仅形成对企业精准的综合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实现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打破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配置的障碍,不但实现了“良币驱逐劣币”、腾笼换鸟,还倒逼“劣币”变“良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小空间里如何谋求大发展?让每寸土地发挥最大的作用?浙江给出的经验是“眼睛向内找问题”。挖存量、腾空间,使工业发展方式从传统铺地毯式的数量扩张型转向创新驱动发展。

有了“亩均指挥棒”,成绩单每年更新一次,企业的优与劣一目了然。“优等生”获得更多政策红利、发展支持,“差等生”则面临多重约束、更高成本……“亩均论英雄”的落脚点是结果应用,而“正面激励+反向倒逼”的差别化政策,有效激发了浙江众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一亩地的凤凰涅槃,在浙江上演的精彩故事不断。初秋的嘉善归谷智造小镇,风轻云淡,40多位“国千”“省千”专家一同在这个“海归”梦工厂造梦,130多家高科技企业一同在这个省级特色小镇涌动新动能。而假如时光倒退到七八年前,那里还是厍浜村级工业园区,“低小散”企业“一抓一大把”,产出低、能耗高、环境差,和“高精尖”“绿富美”完全不搭边。

“腾笼换鸟”,换出了浙江经济新面貌,尤其是在工业领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阔步迈向中高端。

未来,这场亩均之战是否会成为一场席卷一线省市的大改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浙江英雄要素
英雄犬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重走英雄路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绛红英雄谱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