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国 让世界更美好

2018-03-27 08:19整理报道
遵义 2018年5期
关键词:嫦娥纪录片人工智能

■ 整理报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强调: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指导。而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排在首位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到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颠覆性技术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我国面临赶超跨越引领的新机遇。

强国创新之路

1月22日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创新中国》,就很好地展示了我国的创新之路。该纪录片一经播出就引发广泛关注,讲解角度独特,从海陆空方向简介我国科技发展的程度,从无人化到人工智能,从新能源到未来制造,探索前沿领域,用鲜活的故事记录当下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

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历经一年半的精心打磨,在全国各地、各个行业,甄选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故事,展示了近年来中国科技领域的重大进步,打造了一部既富含科学精神又具备人文关怀的精品纪录片。该纪录片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试图打通这两个看似完全相异的领域,让人们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这是一次尝试”,制片人刘颖表示,“我们只是先行者。”

“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这段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出自著名播音员、配音演员、语言艺术家李易先生。很多人怀念李易先生及他的声音,《创新中国》总导演史岩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部关注中国和世界前沿性科技成就的节目,节目组对国内高科技的“行情”了如指掌。语音识别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中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李易的声音,成为世界首部人工智能配音的纪录片。

围绕关键词“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潮起”分六集讲述,涉及生命科学、新能源探索、中国制造等热门话题。首期节目《信息》从顺丰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专为中国农业大数据服务的卫星,讲到腾讯的物联网大楼、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构建的智慧城市系统,将这些看似关联度不高的领域有机串联。

同时,节目用浅显易懂的电视语言,让普通电视观众接受深奥的科学概念。如,节目中介绍无人驾驶的概念时,设计师仅一句:“颠覆固有逻辑,不安方向盘,汽车自己知道路线”就清晰简明地表达出要点。事实上,为达到深浅适当的科普效果,该片中看似简单的一句采访,可能都是拍摄者录了几十遍的结果。

该纪录片将镜头对准推动中国创新的个体与群像,记录中国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逐步迈向“中国创造”的伟大转变。片中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的眼泪,吴甘沙颠覆性设计无人驾驶汽车时的困难以及无人机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时科研人员脸上的微笑……该片通过人物故事和细节抓取让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创新中国》开播前,不少观众担心人工智能配音的创新点不足以支撑大家看完“枯燥”的科技类纪录片。但两期节目后,许多网友评论道,“该片不仅是一部科技片,更是一部讲述中国创新故事的纪录片。”

此次推出的《创新中国》,通过大量真实生动和正在进行时的故事,描绘当下中国科技创新的丰富图景,展现一个曾经落后的国家不懈的追求与抗争、一个民族永不言败的努力与奋进、一个朝气蓬勃的群体对创造和突破的热情与勇气。

创新时代的中国声音

中国外文局近日发布《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创新”成为榜单中认可度非常高的词,参与调查的海外受访者中有近九成的人认为中国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

近年来,中国高铁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步伐,“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形,技术成就赢得国际声誉。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一张见证我国重大高端装备创新实力的名片。

在《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中显示,“高铁”是认知度最高的中国创新,有超过九成的人对中国高铁竖起大拇指。和高铁一样,被外国人评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支付宝”“网购”也进入榜单,有75.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科技正在引领世界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把这些中国创新的生活方式带回自己的国家。

在公布的榜单中,新入选的“嫦娥”“悟空”,可不是咱们神话中的主角,他们是以代表中国航空航天的科技类词汇进入榜单的,嫦娥探月、悟空暗物质卫星,已经成为中国创新能力的代表。

从这个榜单中,我们不难发现,外国人已经开始关注像中国的航空航天、基础研究等等的原始创新了,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一起去世界各地一探究竟。

在这份报告中,“嫦娥”一词排在了第21位,它与“你好”、“武术”等词齐名,调查中发现,美国人对这个词很熟悉。从2007年我国发射“嫦娥一号”开始,美国各大媒体就持续关注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

2013年,“嫦娥三号”升空后。为了让美国人知道“嫦娥”,美国专门拍了个科幻电影,片名就叫谁是嫦娥?讲的是美国宇航员与嫦娥共同拯救世界的故事。

美国人熟悉“嫦娥”一词的背后,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高速发展。不只是高精尖的前沿创新,中国词还出现在了未来经济模式的探索中。在美国斯坦福、英国剑桥、瑞士洛桑IMD等世界著名学府的课堂上,用拼音“人单合一”命名的全新管理模式,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瑞士洛桑IMD商学院教授比尔·费舍尔认为:“人单合一”我们在IMD等学校教授这种模式,因为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强有力的方法,如何在满足消费者最大需求的同时,释放出生产者的潜力。

这个由海尔专为互联网时代创造的管理新模式,重新定义了企业和员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不只是管理模式,用拼音命名的还有前沿科技,比如现在最火的人工智能,中国人研制出了世界领先的神经网络处理器,它就相当于人工智能的大脑,比通用CPU的处理性能提升了上百倍,在国际顶级计算机会议上发表的专业论文,就是用拼音“电脑”“大电脑”来命名的。

在实体空间中,材料总是表现出长、宽、高3个维度,当这些材料逐渐地变薄变细变小,在某一维度或全部维度的尺寸足够小时,就会在力学、光学、磁学等领域具有特性,可能成为智能的“低维材料”。而低维纳米碳材料,就是“低维材料”的“佼佼者”,被认为最有可能替代硅材料,在信息、传感、显示和存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2018年2月初,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刘云圻院士主持的“低维纳米碳材料的可控生长及其电学性能研究”项目,获得了北京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我们的项目属于基础研究,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让我们有机会脱颖而出。”刘云圻院士介绍,低维纳米碳材料的可控制备、形貌和性能调控是实现其应用的前提和基础,他们突破了传统固态金属催化剂生长石墨烯的研究思路,开辟了基于液态金属催化剂生长高质量石墨烯的新方向,促进了大规模、高质量石墨烯制备技术的发展,该项目仅发表的SCI论文就有50余篇。

2017年,因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北京像刘云圻院士这样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为数不少,涌现出一批重量级原始创新,特别是在纳米材料、蛋白质化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比如,在全球首次发现三重简并费米子,为固体材料中电子拓扑态研究开辟了新方向;率先完成酿酒酵母12号染色体的设计与人工化学合成,有助于生命设计和再造。

因此,在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2017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行中,北京在全球500个科研产出城市中居于首位。

2017年,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共同的特点就是把握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大趋势,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大批创新企业走向世界。

“北京的‘独家兽企业’(一般指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已达到67家,仅次于硅谷,全球第二。”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近年来北京把握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的大趋势,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成立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如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石墨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平台等,一批高成长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北京脱颖而出,促进了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了北京高精尖经济的构建。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北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万余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总收入预计超过2.2万亿元。

2017年,上海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力: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上海成功首飞,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现代干线飞机的核心能力;集成电路“910”工程上海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先进封装光刻机、刻蚀机等战略产品销向海外,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有6家在上海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布莱恩·派克直言:过去西方的观点是中国在消费、制造业等领域的创新是领先的,但现在西方都认识到中国在基础研究和工程领域也正在走向前沿。

每一次创新都值得人们去铭记,每一次的成功都值得我们喝彩,世界因为中国而变得美好,也会因中国而骄傲。

猜你喜欢
嫦娥纪录片人工智能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纪录片之页
2019:人工智能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