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东
(北京师范大学 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全面发展。[1]而要想强化体育课必须要提高体育教师各个方面的能力,而教学能力就是体育教师十分重要的一项能力,因此,加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沟通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只有加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使体育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展了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米勒提出了包括开放的思想、敏感、能移情、客观公正、真诚、积极关注、交流技能、有安全感、信用、勇气在内的十种教师个人素质和能力。[2]然而,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却没有一个准确的可操作性的界定,本研究借鉴叶东海[3]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界定,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定义为:中小学体育教师为完成社会给予的体育教育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
目前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还不太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陈俊钦通过运用编写教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姿态等指标来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4]同样是对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陆玉林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5],而宋杰等人从微观的角度来进行了研究。还有一些研究者是通过“档案袋”的方式来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虽然不少,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成递增趋势,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比较少;其次,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很多,但对评价指标完整构建的研究不足;再次,目前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定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定量与定形共同评价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以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CNKI、万方数据库、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等数据库,并且大量阅读与教育学、教育评价、教育测量、体育教学有关的书籍,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最初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1.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使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科学,本研究选取5位大学教授及2位体育教研员、3位高级体育教师共10位专家进行访谈(表1),针对专家访谈的建议对最初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补充,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保障和基础。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问卷》,选取北京市10位专家、潍坊市10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表2、表3),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最终形成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访谈专家情况表
表2 问卷调查专家情况表
表3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表
1.2.3.1 专家积极系数
专家积极系数是指专家对于该研究的关心及合作程度,一般由调查回收率来表示,一般认为70%的回收率是比较好的结果[6]。通过表3可以看到本研究2轮问卷调查回收率都大于70%,说明专家对本研究比较支持。
1.2.3.2 专家权威性
专家的权威程度Cr主要由专家判断系数Ca和专家熟悉程度Cs的算术平均值决定。具体公式为:Cr = (Ca + Cs)/ 2,Ca一般包括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国内外资料的了解、自己直觉四个部分,按照大、中、小分别赋值。Cs表示专家对条目的熟悉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分别赋值。一般认为权威系数Cr>0.70就说明咨询结果可靠,且Cr越大,权威程度就越大。[7]本研究在2轮调查问卷过程中都设计了专家判断取舍各指标依据和专家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选项,通过计算,第1轮专家问卷的Cs为0.834,Ca值为0.786,权威系数为0.81,第2轮专家问卷的Cs为0.842,Ca值为0.794,权威系数为0.82,2轮专家权威系数均大于0.7,说明本研究的咨询专家具有很好的权威性。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软件对2轮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确定最终评价指标体系。
1.2.5 层次分析法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确定各指标及指标两两重要程度的比较,运用层次分析法及MATLAB软件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2.1.1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筛选原则
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筛选坚持科学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的原则,以使该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反映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
2.1.2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筛选过程
本研究共采用3轮调查,第1轮采用专家咨询访谈,选取10位专家进行咨询(见表1),对最初的评价指标进行完善补充;第2轮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20位专家进行第1轮问卷调查(见表2),将问卷调查的结果应用到下一轮问卷调查中;第3轮依旧采用问卷调查法,还是选择第2轮的20位专家(见表2)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数据,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筛选流程图
2.1.3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结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李克特5级评价标准,各指标按照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别赋值“5、4、3、2、1”,对回收的专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是计算各指标的算数平均值Mj,代表了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其次计算各指标的标准差Sj,代表了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评价的分散程度,接着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Vj来反映专家对指标评价的协调程度。通常,把得分在3.5(达到总分的70%)分以上,且变异系数小于0.2的指标作为入选的依据。[8]因此,本研究采用均值Mj>3.5,变异系数Vj<0.2的标准来筛选指标,并且结合专家的意见进行修订,最终确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8)。
2.1.4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主成份分析法等。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权重决策分析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
2.1.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研究将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分为不同的要素,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即目标层: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准则层:一级指标;要素层:二级指标。同一层次的要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要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又受上一层次要素的支配。
2.1.4.2 构造对比矩阵
对比矩阵是由各个层次中指标两两比较其重要性的结果构成的。在建立了层级结构模型之后,请专家从目标层到最底层对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对比,建立起对比矩阵。
若对比矩阵设为A=(aij)n×n,则有:
表4 本研究指标相对重要性标度及含义一览表
2.1.4.3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所谓层次单排序是指,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各因素的重要性的排序。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它的特征向量,即可计算出某层次因素相对于上层次中某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
1)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采用和积法,其计算步骤为:
a.按列对A规范化,即对判断矩阵A每一列规范化(Normalize)
b. 再按行相加的和向量
c.将得到的和向量规范化即得到权重向量
得到ω=(ω1,ω2, … ,ωn)T为所求向量近似值,即各因素权重。
d. 计算矩阵最大特征
若判断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时,λmax=n,并且除λmax=n以外其余特征根均为0,而当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时,它的最大特征根稍大于矩阵阶数n,且其余特征根接近于0。为了保证结果的合理性,还需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表5 1-10阶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2.1.5 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以上权重的确定方法,确立了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权重系数,结果如下:
2.1.5.1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系数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一级指标由6个元素构成,具体计算方法过程见表6。
表6 一级指标B1-B6指标权重确定一览表
2.1.5.2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权重系数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二级指标由34个元素构成,共分成6个矩阵,计算方法相同,限于篇幅原因,本文只以二级指标(C1 -C4)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计算方法过程见表7。
表7 二级指标C1-C4指标权重确定一览表
2.1.6 各层次相对总目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为了得到各元素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即所谓的合成权重,按照层次分析法、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的要求,对前面计算的各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进一步计算,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计算原理如下:
若上一层A包含n个元素:A1,A2,…,An。其层次总排序(对于第二层面而言,它的层次总排序权值,就是单一准则一总目标下的层次单排序)权值分别为A1,A2,…,An;下一层B包含m个元素:B1,B2,…,Bm(当Bi与Bj无联系时,Bij=0),此时B层次总排序权值有表 给出:其中ajbij就是元素bi通过A层元素Aj对于总目标的权重贡献; 就是元素bi相对于总目标的合成权重。
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设B层B1,B2,…,Bn对上层(A层)中因素Aj(j=1,2,…,m)的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指标为Cij,随机一致性值为RI,则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比率为:
2.1.6.1 二级指标相对一级指标的一致性检验
CR=(0.2808*0.0228 + 0.1617*0.0474 + 0.3971*0.0866 + 0.0335*0.0610 + 0.0381*0.0490 + 0.0888*0.0228)/ (0.2808*0.9000 + 0.1617*1.3200 + 0.3971*1.4900 + 0.0335*1.1200 + 0.0381*0.9000 + 0.0888*0.9000)= 0.0450<0.10
所以,二级指标相对一级指标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
通过以上方法的计算,对各层次指标权重进行总排序处理,求得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具体情况见表8。
表8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系数一览
续表8
1)本文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概念:中小学体育教师为完成社会给予的体育教育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特点的综合表现。
2)本文在借鉴前人经验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指标模型,主要包括6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
3)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明确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1] 毛振明.“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系列讨论文章之三:明确质量标准,提高教学质量[J].体育教学,2014(3)1-3.
[2] Douglas R.Miller,GaryS.Bilkin & Jerry L. Gra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M].W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1982:512-519.
[3] 叶东海,赵先卿,肖文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文献综述[J].科技信息,2006(2):349.
[4] 陈俊钦,林子铮.体育系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综合评价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0(1):118-123.
[5] 陆玉林,高力翔.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 15(6):33-34.
[6] 崔瑞华,王泽宇.辽宁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4):13-18.
[7] 董新光,晓敏,丁鹏,等.农村体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10):47-55.
[8] 余道明.体育现代化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以首都体育现代化研究为例[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