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晶晶 徐满想
摘要:“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物质已经获得极大的丰富和满足,而精神财富却还相当匮乏,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警醒,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问题是高校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信仰;大学生;工作策略
一、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基本现状与原因分析
我们设计了适用于“有宗教信仰倾向者和无宗教信仰倾向者”两份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答卷1210份,其中无信仰宗教倾向者有1027人,约占调研总人数的 84.9%,有信仰宗教倾向者高达183人,约占调研总人数的15.1%。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宗教信仰倾向的基本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1.女生信教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女生容易受外界影响,当然也包括宗教影响。
2.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宗教与邪教、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目前有些大学生不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是对宗教了解不透彻、接触到的宗教相关知识不多。因此,这些大学生实际上是宗教信仰的易感人群,往往会在宗教组织的宣传诱惑之下加入宗教。
在信仰渠道方面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信教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在家庭教育上,40.44%的受访者认为生地村落的信教传统和父母亲人的影响是他们信教的主要原因。而在社会方面,当前社会宗教热以及宗教世俗化、多元文化交互是影响受访者信教的另一个因素。另外有学者认为学校宗教教育的缺位以及对外交流的增多影响了大学生的信教行为,而从大学生自身因素来说,囿于好奇、逃避挫折、填补空虚以及缺乏对宗教的认识导致他们在求学的路上迷失了自我。
二、高校辅导员应对工作策略
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上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内对己,辅导员对自身来说要做好四个加强;其次对外对生就是辅导员对学生开展的相关工作上。
首先四个加强要求辅导员要做到:
1.加强修炼,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①加强理论学习。②加强实践锻炼活动。③加强创新,也就是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
2.加强研究,做一名宗教思想的斗争者。①研究宗教知识。②研究国家宗教政策。③研究相关宗教所开展的工作会议。
3.加强灵性,做一名党和国家方针的拥护者。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我们要时刻保持着政治敏锐性,要有大是大非的辨别能力。
4.加强魅力,做一名灵魂的塑造者。做一名充满人格魅力的辅导员,做让学生信服的辅导员,用优秀感染学生。育人先育己,现身说法,言传身教。
其次对外对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辅导员如何对学生开展工作,我们总结出九策略。
策略一:尊重为先,教育为要。《宪法》明文规定:“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平等对待有宗教信仰的同学。
策略二:普遍教育,重点关注。定期开展宗教政策宣讲、座谈,面向全体同学开展班会、活动,解除对宗教的不正确认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排查宗教信仰者,关注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学生,关注不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者,关注不拥护党的领导者,对其进行重点跟踪教育及时转化。
策略三:明暗结合,时时在线。安全委员关注学生日常,心理委员关注学生网络,抓好网络主阵地,再派专人负责监督二者工作,这里所指的专人是班级里自己最信任的人,他负责监督班委的工作以及思想动态,发现任何异常及时向辅导员汇报,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明线也要有暗线。
策略四:活跃文化,促进内化。我们要繁荣校园文化、活跃班级文化、创建宿舍文化,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吸纳到活动中来,可以使大学生的兴趣需要得以满足,为他们提供一个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
策略五:空间说法,指点迷津。我院每天发布的正能量说说将其命名为“空间说法”,在社交平台定期发送宗教相关政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及时的向学生传达信息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思想引导,牢牢地把握住这种网络教育主阵地。
策略六:理想信念,三观优先。人总是要有点精神,人要有点信仰,理想信念在价值观念中居于支配 、核心地位,它们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而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首要位置,要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敏感区,把价值观教育同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做到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宗教,在分析、比较、鉴别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策略七:适时家访,家校共育。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有部分学生信教是受家庭影响,同时根据我们平时工作的开展发现取得家长的支持与信任,实现家庭共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有一定思想倾向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好补充,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方式,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创新与家长共同开展信仰教育的机制。
策略八:严抓学风,突显责任。不抓学风,抓啥啥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首先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好好学习要对社会、为家庭、为自己前途负责。
策略九:关注心理,倾注情感。第一,建立完善多级心理辅导体系。第二,建立完善心理咨询教育体系,不断加强心理咨询队伍建设与提高。第三,坚持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座谈。第四,注重研究信教学生和对宗教存在模糊认识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
三、结论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炊,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参考文献:
[1]马丽萍.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现状与对策思考——以乌鲁木齐高校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8):39-41
[2]王 通,王红军.当前高校学生宗教信仰探讨与思考[J].学术平台,2010(3):142-144
[3]谈宗凡.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07(8):75-81
[4]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郝晶晶(1992-) 女,商丘工学院经济與管理学院思政教师,河南大学艺术硕士研究生。
徐满想(1977-),男,商丘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思政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