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工会在实务中出现反移情的价值介入,而社会工作价值观要求社工要价值中立,由此反移情与“价值中立”的冲突不言而喻。从案例出发,分析反移情与“价值中立”的在技巧、价值观选择等方面的冲突,并对其原因以及影响做出说明。
关键词:社工;反移情;价值中立;冲突
反移情困扰着社工,影响整个服务过程,与价值中立更是冲突,这种冲突体现在个案的各个方面,如何解决这种冲突是社工在实务中的难题。当前对反移情和“价值中立”的研究重点都在反移情与“价值中立”原则违背上,忽视了冲突的具体表现。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通过案例分析,阐述反移情与“价值中立”冲突的具体表现,为社工在实务中的自省提供帮助。
一、反移情与“价值中立”的概念
(一)反移情
弗洛伊德最先提出這个概念并强调:治疗师在成长过程中因某种个人体验而存在的潜在心理问题,在遇到有相近情境的病人时,因处理不适所引发对来访者的一种情感体验,就是反移情。[1]在社会工作中的定义与其是相近的,即社工将自己在过去某个重要时刻的对任何事的特别感情转移到案主身上。反移情表现的本质是社工对案主思想、行为的自我防御。[2]社工作为普通人,拥有自己主观情感,因实务情境而不自觉地将个人情感带入个案,也可以理解。社工有该表现时,说明社工需要自我检查,布朗姆和萧斯强在《治疗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个案工作者自我反省检查的19个项目,[3]社工在个案介入时进行自我检查和反省,以预防反移情,及时发现纠正反移情。
(二)价值中立
“价值中立”由德国著名学者韦伯提出,在社会学领域被作为实践原则,“价值中立”认为社工在服务过程中需抽离情境,客观对待服务对象,不做判断与指导,保证自己的价值无涉。[4] 在实务中,社工要站在客观的立场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加载在服务对象身上,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社工能够做到完全的“价值中立”吗?
二、反移情与“价值中立”的冲突表现
案例说明:案主是位85岁的独居老人,有一女儿,据案主的描述,女儿不孝顺自己,女儿因有了自己的孙子,不仅在经济上没有帮助,在精神上也没有给予关怀。社工A是一位中年女性,因远嫁而极少回家,她与家里的奶奶最亲近,但在半个月前,奶奶去世了,社工对奶奶满心愧疚。社工A在接触案主后发觉案主与自己的奶奶很像,加上案主的困难境况,社工愧疚完全呈现并转移到案主身上。社工已然将案主当成自己的奶奶。
对社工A的行为分析发现,社工A是产生了反移情,影响服务,出现冲突。
(一)角色扮演的冲突。社工在个案中扮演多个角色,社工照料案主生活,扮演保姆的角色;社工将对奶奶的感情转移到案主身上,是孙女的情感;社工告诉案主社工会安排好一切,俨然是救世主的角色。据专业要求,社工是专业助人者,社工没有扮演好理论角色。社工不是保姆,不是救世主,而要为案主提供专业帮助;扮演孙女的角色,把自己的情感加载在案主身上,会让案主产生依赖。社工脱离专业角色,会使服务陷入困境。
(二)社工意识的冲突。作为专业社工,专业原则限制社工行为,科学方法指导社工,因此社工需要理智。反移情基本是一种潜意识的现象,[5]社工有意识向案主靠近,对自己不妥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价值中立”需要社工用客观的态度理性的选择服务方式。案主是85岁的老人,自身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做出准确判断,需要社工指导,但反移情状态下,社工所做的决定并不理智。
(三)方案选择的冲突。社工根据案主情况制定服务方案并因自己的主观判断选择对案主最合适的方案,这已经涉及价值介入。该个案中,选择服务方案时,社工因反移情而全权做主,告知案主“您都不用操心,社工都帮你安排好”。社工不与案主商量方案,而是与同工商量。案主只是被告知,没有自决。服务方案的选择包含价值介入,所以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
(四)介入技巧的冲突。社工在服务时,运用技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共情是最常见的技巧,该技巧要求社工设身处地的为案主着想,更好的理解案主需求。[6]共情时,社工遇到案主的困境,难免会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做判断,这就违背了“价值中立”。若不投入感情,如何感同身受?若投入感情,感情介入的界限不清,投入过多导致反移情,又如何中立?该个案中,案主数落女儿的不是,社工在附和,却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做法所带来的影响。反移情让社工受案主的影响太大,以致不能对案主的陈述做出合理的回应。
三、反移情与“价值中立”冲突的原因
1.反移情现象发生时,社工将自己的主观判断、情感、态度等都转移到案主身上,这本身就包含着价值介入,而“价值中立”所要求的价值无涉是与其相冲突的。
2.人的特质。人是有主观能动性和价值判断的,面对案主,社工运用专业技巧去感受案主的感受,社工处在现实的情境中,不自觉的会在心中形成价值判断,反移情发生时,感受的程度会加深,价值判断也更明显。社工是专业的但也只是普通人,也会有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完全的客观,是很困难的。
3.界限的模糊。反移情是社工无意识的价值介入。而价值介入与价值中立的界限并不是完全分明的,价值中立的本质也是一种价值选择,而价值选择必然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四、小结
实务中,整个服务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价值介入,完全的价值无涉是可能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但社工可以尽力避免反移情,这就要求社工提高专业技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高自省自检能力;同工要相互监督,帮助反思;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要对社工定期培训并进行督导。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社工就能避免反移情又不违背“价值中立”,也会更好的开展服务,促进社工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6
[2]周静:实务工作中,社工如何应对反移情[J].神州(下旬刊)2013(9)
[3]王斌.个案工作[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53
[4][6]栾晓: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5]叶维菲:移情、反移情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4)
作者简介:韩雪靖(1993-),女,汉族,安徽宿州市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单位:湘潭大学哲学系,研究方向:社区经济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