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洪波 胡健 赵玲莉 徐跃銮
摘 要:自动化鱼获设备及分级系统是规模化、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国内为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动连续鱼获技术、鱼类自动分拣输送技术、鱼体无损输送技术,实现自动化连续吸鱼以及渔获后的自动化分拣,提高了分拣效率,使得小规格鱼获能够迅速返塘养殖,减少鱼的应激性反应,提高成活率。本文对我国鱼获设备及分级系统做了分析。
关键词:鱼获 自动化 无损 分级
中图分类号:S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b)-0087-02
1 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随着渔业行业的快速兴起,水产养殖已经从最开始的普通池塘养殖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养殖模式,工厂化养鱼池、家庭庭院水池、河渠水库等方式被广泛运用,我国已有将近5000万m2(2017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的池塘养殖面积被大幅度开发用于水产养殖。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达到4300万t左右,水产总产量已超过7000万t。
国外吸鱼机的研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对鱼获机械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产品体系。目前实力较强的主要有美国的ETI公司:研发的Transvac系统具备柔性( 顶部) 进口和出口,采用ETI专利技术,入口单向阀在抽吸循环过程中不受鱼类干扰,能迅速开关;冰岛的VAKI公司:研发的Heathro吸虾泵在传输时对虾体压迫少,可在进口和出口配置不同尺寸的软管供水下使用。日本的松板制作所:研发的Z型活鱼移送泵,对泵体内壁进行全面研磨加工特殊处理以降低损伤率。
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从2000年起相继进行了网箱活鱼起捕机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舟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但是与国外较为完善产品体系相比,仍有差距。
因此,目前国内外都在致力于鱼获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研究,在满足市场降低起获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起获效率及后续自动分级返塘的生产需求。
2 研究开发目的和意义
我国鱼获机械化历经多年的发展,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作业性能与国外机型相差不大,但鱼获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较低;捕获及输送过程中紧张压迫、缺氧、管道内壁与鱼体的碰擦和鱼体之间的接触挤压导致鱼获品质下降及鱼体损伤;工作效率受鱼水比例影响较大;机体笨重、能耗偏高。
通过对吸鱼机机体的结构优化,在起获过程中使用水循环方式,保证环境卫生、无污染,并确保鱼体不会碰擦损伤,对泵体内部抛光处理防止物理损伤。通过吸鱼机功能扩展,对吸鱼机起获的鱼进行自动化的鱼水分离,分级解决后续高强度的劳动作业,并迅速将分级后需要返塘继续养殖的小规格鱼获返塘,减少鱼的应激性反应,提高成活率。
3 市场前景
通过对吸鱼机机体的结构优化、功能的扩展,采用自动连续鱼获技术、鱼类自动分拣输送技术、鱼体无损输送技术,实现自动化连续吸鱼以及渔获后的自动化分拣,提高了分拣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并使得小规格鱼获能够迅速返塘养殖,减少鱼的应激性反应,提高成活率,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 研究开发内容
4.1 自动连续鱼获技术
传统的吸鱼机利用真空泵产生的负压将鱼从鱼塘吸到存鱼容器中。当存鱼容器中储存足够多的鱼时,需要停止吸鱼,将存鱼容器中的鱼排出腾空,然后启动真空泵再次使存鱼容器产生足够的负压,直至可以继续进行吸鱼作业。这样的操作使得吸鱼过程间断进行,极大地影响了生产效率。
通过并联斜置的双存鱼罐设计,利用真空泵和阀组,在两个存鱼罐中分别交替形成负压和正压,使得两存鱼罐交替进行吸鱼和排鱼,实现连续生产。
4.2 鱼类自动分拣输送技术
鱼群捕获后,需要快速进行分拣,对尚达不到销售规格的小鱼,需要拣选后返回鱼塘继续饲养;对可销售的成品鱼,要按大小进行分拣,按不同的价格销售。传统分拣由人工进行,速度慢,效率低,而且容易造成小鱼因脱离池塘过久出现伤亡损失。此外分拣出的不同规格的鱼需要进入相应的料仓暂存,传统的做法是不同规格等级的料仓各自配套分仓输送带,导致占地面积很大,也增加了设备投资,设备利用率不高。
通过多根向右下倾斜延伸溜鱼轴,并利用溜鱼轴之间自左上向右下逐渐增大的间距,实现按鱼的大小连续快速滑落分拣,缓存输送带可以将各种规格的鱼间隙向外送出,分拣效率极高。
4.3 鱼体无损输送技术
传统的鱼获、分拣和输送机械在鱼群的鱼获、分拣以及输送过程,容易造成鱼体损伤,甚至造成鱼体的破损,不仅降低成品鱼的品相,造成小鱼受损伤亡,还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因此,必须避免造成鱼体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劉健,钱晨荣.国内外吸鱼泵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13,40(1):57-62.
[2] 郭建平,吴常文.大型深水网箱连续式真空吸鱼泵的设计研究[J].中国水产,2004(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