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这份爱出处不明

2018-03-26 01:52季时栎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18年1期
关键词:广告人梦想老师

季时栎

杜拉斯在《情人》里写道:“爱之于我,不是一饭一蔬:不是肌肤之亲: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是一种不老不死的欲望。”于我而言,所有梦想。都与爱相关。

我一直很好奇,是不是很多人都像一些名人传记、励志文章里写的那样,从小就有伟大的、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

因为小时候的我没有梦想,整个小学时光我的梦想都是“偷”来的。

小学一年级,老师问:“同学们,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乖乖端坐着的我看了一眼课本上邮递员送信的插图,毫不犹豫地举起小手回答:“老师,我想当邮递员。”

这本该是漫长求学生涯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但我偏偏一直忘不掉,因为那位年轻的老师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才问我原因。他的沉默让我揣摩了好多年:老师那会儿到底在想什么呢?

自然是没有答案的。那本课本早已遗失在岁月的尘埃里,那位老师教了一学期后没有再教我们,也再没见过。同学们的回答是什么,以至于让老师听到我的回答后沉默良久,我也丝毫没有印象。

在我知道这个问题在学校里最好的回答是什么时,已经小学三年级。

学校发了三本《小学生作文选》,我一个晚上就哗啦啦地翻完了。其中有篇作文讲的就是梦想,它简直打开了我对“梦想”一词的认知大门。那篇作文写的梦想是——科学家!

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梦想,能够承载我小脑袋里天马行空的想象,负责我闲来无事做的白日梦。最重要的是,写科学家这个梦想,再也不用担心作文凑不够字数了!

当“梦想”这个词终于从课本、作文里跳出来。成为同学朋友间亲切的聊天话题,是小学五年级。几个女生不自觉地在操场上站成一个圈,从“你以后想读什么大学”聊到“你以后想做什么”。我还是那个没有梦想的人,但是那次聊天又刷新了我对梦想的认识。

原来,除了北大清华之外,别人的梦想大学还有香港中文大学。原来,除了可以梦想做科学家之外,还有翻译家、大学教授——这些都是小县城里长大、孤陋寡闻的我,闻所未闻的梦想。

后来再跟别的同学朋友聊天,我也终于不再是没有梦想的人。

“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嗯?想考香港中文大学。”

尽管除了学校名字和地点,我对它一无所知,但并不妨碍莫名其妙地炫耀。我也心知肚明,整个小学时代的我,确确实实是个没有梦想的人。如果非得说个接地气点的梦想,大概是……考上县一中?

不过,没心没肺没梦想,挺快乐的。

我考上了一中。

初中政治课上,老师又问到梦想,并且點了我这个课代表的名,让我在黑板上写下来。我很有模有样地写了个单词:interDreter。

老师:“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我:“翻译家。”

幸好小学同学初中并未同班,不然,我真是身体力行地给她们演绎了什么叫“人云亦云”。后来,临近中考的我也是有点梦想的:中考全县前五,考上市一中。深知我水平和秉性的前桌点评:“痴心妄想。”

从没心没肺没梦想,到一步登天的妄想,这无知的跨度注定是要摔跤的。我考了全县五十名之后,与市一中的录取分数线隔了条滔滔大河。

但在我对真正梦想的定义里,前面那些“偷”来的和所谓的接地气的“梦想”,统统都不算数。因为,我后来终于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在高中校门口一家新开的书店,很多高考相关的杂志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店门口。我随手拿起了最漂亮的一本,淡棕色的封面上。温婉清秀的年轻女孩嫣然而笑。旁边附着几行黑色的小字:谢瑾,广东省高考状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那个瞬间,我心跳有点快,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只是顺从内心渴望,把杂志买下来。然后翻开目录页,一目十行地找到目标——《十七岁的盛夏时光》。

那年,我也十七岁。

那晚,我望着窗外星星寥落的夜空,辗转反侧了好久才浅浅入眠。有一样东西,经历了没心没肺的岁月,开始慢慢苏醒。就像是流星划过天际的一道光,一晃而过,却倏地点燃了懵懂内心的火焰。

想去遥远的北京。想在北京人才济济的百年名校里读书,从雾色清晨到暮光黄昏。

虽然这个梦想对彼时的我而言,也无异于痴心妄想。可这是我真心想要的,十七年来,第一个真真正正想要努力达成的梦想。不再没心没肺,不再人云亦云,从心底最深处发声。

随心所欲晃悠了许久,终于找到了心之所向,迫不及待想要立刻出发。前前后后买了好多书回来。《北大在等你》《清华在等你》《从北京四中到清华北大》……真正知道了什么是学霸式的学习,战略与战术完美结合,努力与技巧缺一不可。有模有样地跟着做。也小有成果,不仅仅是像蜗牛爬行一样的进步,还有更重要的心态。

仰望星空,便不会留恋于眼前一方角落的景色。清楚自己想要去往何方,对半途的成功挫折就不再患得患失。

也下载了好多经典的高考励志文章到MP4里。《你凭什么考北大》《花开不败》《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难过沮丧的时刻,一字一句地念完一遍又一遍。耳机里是快乐男声的《我最闪亮》:“你给我梦想,我勇敢往前闯。风吹雨打拍拍肩膀。”

一路向北,再多的苦我也愿意背。

而且,愈往前愈明白,这个梦想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是年轻战场上的闪亮铠甲。给予我无限勇气,所向披靡。

常告诉自己:不是每件事都一定要追根寻底找到原因才去做,不是每个梦想都一定要找到缘由才继续。

但觉得太苦太累、不想坚持时,好像不管怎么努力也突破不了瓶颈时,也会忍不住去怀疑:我为什么要追求这样一个自己都知道实现可能性不大的梦想?

有意义吗?

鼓起勇气跟家人说起,得到的答案是:“太难了,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一点。”于是深刻反思,是不是应该转变方向?说服自己放下。选择了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好像学习轻松一点了,好像高三没有那么累了,但真是这样吗?

改变梦想的那几天,我连睡梦中都是迷茫的。仿佛置身于茫茫大雾,顺着脚下的路走,心底一片空落落。是遗失了什么吧?是什么呢?是那点儿名叫“梦想”的火焰,被我亲手浇熄了。

地理课上,听着老师讲解我做得满版红叉的考卷,竟没动力去认真钻研那些想不通的难题,好像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百无聊赖地翻开课本,一下子翻到以往看得最多的一页。那一页左下角。有一幅小小的、标着北京各所大学名字的地图。

我曾在很多个温暖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倾泻而下的午后,在很多个无数星辰缀满苍穹的夜晚。睁大眼睛细细辨认每一所大学的名字和地理位置,随后在梦里以想象为笔,描绘那里的深厚底蕴和似锦繁华。

回首那些日子,似乎每一秒都闪着光。那才是我自己,为了真心想追求的梦想去努力的我。才是我喜欢的自己。

于是又一次不管不顾地,拾起了梦想。这回再也不向谁宣告,更不对世界喧嚣,只是小心翼翼地把它藏在心底,点燃那朵火焰,手执明灯往前。

至于梦想的缘由是什么,我还是不知道。在找到答案之前,我凭着心底一闪一闪的星火坚持着。因为我已经清楚:这才是我的梦想,放弃了它,我就没有方向了。

有时候,你不执着于寻找答案,它便会悄悄出现。

高三下学期,我在课间翻看向同学借来的杂志,看到一篇让我心动的文章,刻意记住了作者的名字。放学回家后上网搜索。找到她的博客,从此开启外面世界的大门。

那个作者就职于北京一家著名的公关公司,在博客里记录了她大学的奋斗与工作的感想。透过她的文字,我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一种职业叫“公共关系”,原来北京的世界是那样精彩,原来真的有很多比你优秀得多的人,比你还努力。

如果说。《十七岁的盛夏时光》点燃了我关于大学的梦想,这个博客则是激发了我对城市的渴望。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执着于一个如此遥远的梦想,因为它承载着我真正的企盼——走出去看看,看看小县城以外的大千世界,远方的江河湖海。

初中课本里有旬语“在山的那边,是海!”

我想去看看,那无边无际、水天一线的“海”。它澎湃着我年少的憧憬与热爱。

所以,第一年高考失利后,我毫不犹豫地踏进了复读班的教室,为着心底的一点火焰,一片汪洋。

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算如愿以偿。

没能到达遥远的星空,但看到了山那边的“海”。

我来到广州,一个讲粤语的城市,读一个特别的专业。特别到,不同专业的同学上体育课互相打招呼自我介绍时,听到我说是这个专业,好些人惊诧地问:“我们学校有这个专业吗?”

“有的,广告学专业,学科门类属于文学。”

一个跟公共关系沾点关系的专业,其中有门课就是公共关系学。当然更多的课程是跟广告相关。课堂上经常欣赏各种各样的广告作品。任课老师很包容,接纳我们各种新潮的观点想法。作业更多是小组形式,跟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学交流碰撞思想。

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越优秀的人,越能够接纳不同的思想。越优秀的人,真的比其他人努力更多,在繁忙的课业间隙还兼顾各种社团活动、课外兼职。

原来外面的风景,是这样的。繁华夜色无边,珠江新城仿佛一座不夜城,霓虹闪烁,站在最著名地标小蛮腰的顶层望出去,东西双子塔巍然耸立。

我问自己:外面的世界看到了,曾经追求的“海”已经到达,那么现在的我,梦想是什么?

是继续一路向北,还是如某位老师建议,要找到一个终其一生去追求的英雄梦想?思考了很久,答案是:我想成為一名广告人。

我想在所读专业的领域,做出一点小成绩,哪怕微不足道。

我想去体验,师兄师姐口中所讲的,看到经历无数个日夜做出漂亮的广告成品出街时的成就感。

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梦想。

说实话,坐在教室里上课的我,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完成作业。慢慢发现,自己有意无意地,偏向了广告文案的方向。

做调研写论文时更多是以广告文案为主题,课余的兴趣和兼职也多跟文字相关,写书评、写杂志、写软文、写公众号。我对文字,有着深深的热爱。我的大学生活是沉浸在文字里的世界,寂静无声,却精彩纷呈。

文字的世界很广阔,那么,广告文案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虽然每天都与广告文案擦肩,电视广告、视频广告、平面广告处处都有广告文案的身影,但我知道,处于消费者的角色和处于广告人的角色,看到的东西、感受到的体验是不一样的。

本以为很长很长、可以慢慢享受的大学校园时光一晃而过,我也开始步入职场,离真正的广告人更近一步。

离我的梦想,也更近了。

我花了好多心思准备简历和面试,尽管并没有信心可以拿到offer。

那是一家业内著名的4A广告公司,坐落在我曾经心醉其中的珠江新城。接到电话时,我站在阳台上,头脑一片空白。那个很温柔的姐姐问我:“你想面试什么职位呢?”

我清晰感觉到自己的声音在微微颤抖:“创意或者文案相关。”

短短十分钟面试时间,我不知道我的声音是否还颤抖得明显。不知道自己的眼神是否有触及每一个面试官。不知道是否把准备好的内容全部很好地表达,无一遗漏。

但我记得很清楚,执行创意总监跟我说:“你刚刚讲的都是一些文字技巧的东西。做文案文字技巧确实很重要,但写出好的广告文案还需要顾及很多……”

印象最深刻的是点评的最后一句:“做这一行,你一定要爱它。”

后来我坐在工位上。对着空白的Word文档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终于明白这句叮嘱的深意。如果没有深深热爱,难以在这行坚持下去。

创意和灵感不像海绵般的时间,挤一挤就能出来。它需要认真的分析和思考,需要用心准备,而后方有所谓的“灵光一现”。正如执行创意总监在入职培训所时说:“创意是一件有逻辑的事情。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

跟着领导参与实际项目,他就让我在想文案之前,先去搜集好资料,了解清楚项目情况,看看好的同类文案是怎么写的,而不是一拿到创意简报就闷头苦想。

不只是广告文案,所有的广告创意,都是广告人了解、思考、讨论后得来。公司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会议,会议内容不是喝茶聊天,而是真真正正的讨论创意,每个团队都在争分夺秒地赶项目。

所以,现实中的广告文案工作,并不像影视剧中那样,某个创意总监一拍办公桌就啪地冒出一个想法。立刻让员工执行。所有看起来轻轻巧巧的广告创意背后,都是广告人日以继夜的努力成果。

没錯,日以继夜,这个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我入职的第一个月,正值北半球的盛夏,只有一天下班时天是亮的。那天领导跟我说可以下班时。我感叹道:“这是我入职以来下班最早的一天。”

他说:“这也是我最近四个月以来下班最早的一天。”

通常情况,带我的领导下班时间是晚上十点多。我也见证了好多次晚上九点,办公楼灯火通明、地铁人满为患的珠江新城。

广告行业,表面是影视剧中那样的光鲜亮丽,实际匕真的很苦。无数过来人都这么跟我们说过,我也终于亲身体会到。也许你会问,那么辛苦的工作,除了热爱,还有什么值得坚持?

答案真的很多,因人而异。

于我而言,是我进入这行、关乎梦想的初衷,也是一个很多广告人认可的答案——成就感。

写出有亮点的广告标语、触动人心的品牌宣言、漂亮的产品卖点,并得到认可时,心底的快乐足以让我觉得过程的苦也是甜的,虽然这点小成绩真的十分微不足道。更别说,有天我打开某个App,看到启屏广告就是之前参与过的某个项目,文案是带我的领导写的,画面是坐我左前方的设计师做的。

某个下班的夜晚。等地铁时看到地铁灯箱广告上也投放了这个广告。虽不是我的作品,但也产生了迫不及待拿出手机拍照的兴奋感。

我期待着,有一天,我写的文案也能够出街。那时候的心情,一定更甚吧。

蓦然回首,我的梦想似乎从未从一而终过,从最初人云亦云的懵懂炫耀,到真正明白后仰望星空的心之所向,再到后来自然而然的选择。每一个梦想,都没有一生那么长远,都是随着当下心意去选择。

但每一分心意,都与热爱息息相关。哪怕这份爱出处不明,却能如星星之火,在岁月里渐成燎原之势。

杜拉斯在《情人》里写道:“爱之于我,不是一饭一蔬;不是肌肤之亲;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是一种不老不死的欲望。”于我而言,所有梦想,都与爱相关。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一样。

编辑/梁宇清

猜你喜欢
广告人梦想老师
梦想
梦想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广告专业人才在防灾减灾宣传中的角色定位
视觉文化背景下广告人的应对策略
丑女无敌真人版
今年过节不嫁人,嫁人只嫁广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