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历史课堂所存在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中学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当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基于此种情况,首先对“翻转课堂”的定义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从课前自主式学习、课堂互动式教学、课后总结性复习三个方面论述了具体的操作。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中学历史 教学模式
传统历史教学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准确性导致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热度持续走高的“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翻转课堂也越来越多地在我国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逐渐被学生、教师甚至家长接受。“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模式,老师在课堂中教授知识、解决疑问、布置作业,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课外练习;而是学生先通过教学课件课堂外自主学习,然后归纳整理、提出问题,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针对性学习和思考。翻转课堂,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学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主人翁”。教师主要起辅导作用,解决学生课外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这种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很大程度地得到提高,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多年的历史问题,为未来学生教育模式打开了新思路,必定会成为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新宠”。
二、“翻转课堂”的结构组成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结构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信息技术,另一部分为活动学习。“翻转课堂”模式顺利运行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而活动学习就是翻转课堂的表现形式。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创建课件和教学视频,并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交流,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课堂当中;活动学习的部分是历史课的核心,应用适当教学活动可以消除学生长时间学习产生的厌倦情绪,让学生在45分钟的历史课堂中可以保持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的双重应用为学生打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贡献,让教育取得均衡可持续发展进步。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翻转课堂在大多数国外学校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中国由于特殊的教学局限性,使得翻转课堂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中国地区大部分学校还在采用落后的传统模式教学,只有少部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才真正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而在翻转课堂应用中,又以语文、英语、数学为主,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学是少之又少。笔者结合中国的教学现状,总结了翻转课堂在历史教学中的几方面具体操作。
(一)課前自主式学习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预习是翻转课堂模式实行的前提,学生能否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课堂开始之前,将本堂历史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重点、难点和考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和学习时间长短来制定一份具体的教学方案。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课余时间可能会将课前预习抛之脑后,需要家长实行必要的监督任务,督促学生看历史微课视频,将其中历史人物、人物关系、年代背景熟练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电话家访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监督,答疑解惑,让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完成历史课前的预习工作。
(二)课堂互动式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翻转课堂模式的核心,必须抓住互动这个必须因素。多维、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使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升华。中学历史教师教学过程要摒弃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落后方式,摆正自己的课堂定位,将学生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点。教师指导学生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的疑难点分享到课堂当中,让学生自主讨论解决一部分难点,然后将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提示性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三)课后总结性复习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学生很难在课堂上将本堂课所讲知识点熟练掌握,必要的课后总结性复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课后复习,教师要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复习知识,简单的历史知识点,可以一眼带过;复杂的、典型的历史知识点,让学生重点突破,看懂学会的基础上举一反三。
四、结语
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调查研究,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学历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对中学历史课堂改革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2]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2).
[3]黎加厚.微课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的中国本土化行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4).
[4]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作者简介:陶荔,邹平县魏桥中学,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