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之我见

2018-03-26 07:40唐艳霞
祖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辅导学困生数学

唐艳霞

在小学数学阶段的学习中会出现一定比例学困生,而且随着年级和知识难度的增加,这些学生所占比例就会增大,那么应如何转化这些学困生呢? 我认为应该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学困生转化策略两个方面入手。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理解能力方面。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在课堂中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与老师的沟通出现了障碍,这种现象往往是他们成为学困生的首要原因。

2.思考、思维、学习方法方面。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非常重要,然而部分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想象力低下,思维过于死板,概括能力差,不会探索和解决问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不高。甚至靠死记硬背学习数学,经常出现数学概念相混淆的现象。

3.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意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无心学习数学,甚至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认为读书无用。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肯动脑,抄袭作业甚至违反纪律。

4.自学能力差,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不能用数学语言阐述概念,学习的毅力和耐力差,不明白解题的依据,更不用说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了。

(二)学生的心理因素

在学习上不肯用功,缺乏吃苦精神。遇到计算量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的问题时就会产生畏惧,缺乏创新精神,遇到难题时不能积极分析,也不会思考,总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和讲述。

(三)教师的原因

1.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疏于感情投入,使学生在心理上有强烈的挫败感,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学习压力过重就会对对数学缺乏兴趣,感觉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个别教师思想上疏忽大意,教学方法不得当,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部分学生把对老师的好恶迁移到学习数学上,一上数学课就有抵触心理。

2.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困生为了完成任务,抄袭作业应付差事,从不关心自己的学习效果如何,教师又难以根据作业情况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恶性循环导致学困生的数量增加。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改变评价方式,与学生拉近距离。在教学中个别教师对学困生感到很头疼,会经常批评,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产生了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要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有意的多提问学困生。并对他们投去充满信任的目光,使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当他们对我提出的问题不知所云时我不是怒气冲冲的质问他们:“你为什么不好好听课?为什么不会回答?”而是扭转话题表扬他们敢于发言,然后说:“你刚才是故意说错的,专门给其他同学留下发言的机会是不是?”当他们板演时明明看出他的计算是错误的,但还是以亲切的话语启发他们,使他们能感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找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主动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让学困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又与他们进行了心灵上的沟通。

(二)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和尊重是他们轻松愉快学习的重要条件。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和前提。通常学困生的自尊心比较强,时常渴望老师对他们以诚相待,不歧视和冷落他们,对他们有爱心,能尊重他们。

(三) 教师必须要针对性地对学困生给予辅导,让他们多吃点“小灶”。在课堂上尽量为他们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给予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经常检查和监督他们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困生的上进心 。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困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通常表现在:上课不专心,不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潦草,没有毅力。那么在上课时教师一定要时时关注,使其注意力集中,及时检查作业,纠正不良习惯,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他们没有偷懒的机会,逐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学困生学习情况的督查和辅导。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循序渐进,耐心辅导,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不能急于求成。

(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们在心理上普遍存在压抑感,具有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应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教学中我发现,“平均分食物”的问题远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问题更受学困生欢迎。因此,我在教“平均分”的应用题时为他们准备了很多水果学具,让他们自己动手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写出算式,那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积极性都很高,一会儿向老师请教,一会儿让其他学生帮助检验结果,让他们发现只要用心做就能做对,学习就更有信心了。

(六)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促进学生进步

1.很多学困生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因此,教师要与家长达成共识,相互交流,掌握学生在家、在校期间的进步和不良表现,商量对策,共同促进学生进步。

2.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并实施。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制定合理的辅导计划,并一一落实。教师和家长共同商定检验方法对学困生的辅导成效定期进行检测。而评价必须以激励、鼓励为主,让学困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七)教学中加大关注力度,适当改变教学策略

1.课前安排认真预习

课前预习在数学教学中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对于学困生怎么预习数学知识,我采用这样的方法:先布置预习内容,让他们根据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预习,这样学困生对新授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上课时可以直奔主题,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中加强关注

在课堂中学困生不举手回答问题,好像课堂内容与他无关。在教学中我经常强调:有问题的人会思考、最聪明,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简单,只要不懂就可以问......这样就消除了学困生的顾虑。对于学困生的数学考试成绩问题,有时会被别的同学嘲笑。在我的耐心说服教育下,没有一个同学会取笑他们,还主动帮助他们提出问题并求得解决。

3.课后及时查漏补

学困生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有一定的困难,在课后就要及时的查漏补缺。我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整理本,将课堂中的重点内容归纳整理出来,把做错的和不会的题在本子上重新做一遍。我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从多方面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只要我们全面了解学困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有耐心的在情感上、教学方法上多给予学困生帮助和指导,时时关注他们,才能切实改变这一现状,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和政縣咀头小学)

猜你喜欢
辅导学困生数学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