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以诺 于明岩
摘要:体育学院的体育场馆,不仅是院校内师生进行体育教学与活动锻炼的场所,同时其作为我国社会资源之一,是社会人民群众进行各项体育社会活动的场所。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体育学院是教育场所,其工作人员往往对经营管理上经验存在一定的不足与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体育学院体育场馆资源管理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一定的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关优化改进策略,以期更好帮助我国的各体育学院与教育工作者更好开展工作。
关键词:体育学院 体育场馆 资源管理利用 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体育学院为代表的非文化类专项高校也在全国范围内应运而生。在我国财政大力的扶持之下,体育学院也建设了许多适合学生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完成日常训练任务的专项体育场馆。除了给予学院的学生進行体育活动以外,高校作为向社会开放的场所,在学生放假和课余时间,其体育场馆应当作为市政建设项目中的一环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所开放和使用。因此,我国各地体育学院不仅要做好教育工作,更是在体育场馆这一社会资源上要开展好资源管理及利用的工作。
一、目前体育学院体育场馆使用过程中的不足
(一)体育场馆对师生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首先,尽管体育学院是我国体育学生专项类的高等院校,但其课程内容的半数仍然以文化课程为主,因此在体育场馆的资源利用上,多数体育学院造成了一类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具体而论,部分学院没有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合理的编排,往往将文化课程设置于上午阶段,而下午集中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因此,体育场馆资源呈现出上午无人使用,下午高峰时间部分学生无法享受使用到体育场馆资源。其次,体育场馆面向体育学院的全体师生是免费开放的,而往往在夜间等课余时间中,场馆内的灯光、体育器械等设置会因节省成本而不给予开放或部分开放,导致师生无法在课余时间对其合理进行使用。
(二)体育场馆对社会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体育场馆作为一项社会资源,也是我国基础的市政项目,理应对全体社会人民群众给予开放。然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社会人民群众只有在傍晚与周末才有体育锻炼的时间。由于多数体育学院的体育场馆向公众免费开放,而维护和运营体育场馆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部分体育学院在节假日时间不对外开放体育场馆,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下降。
(三)体育场馆管理机制不合理
体育学院作为国家财政帮助的高等院校,其体育场馆也是国家与社会基础中的一项,而体育学院对其也拥有相对的使用权与管理权。而体育学院是我国培养体育类型的人才,其本职工作是教育,在相关经营管理上缺乏一定的经验与从业知识,故而在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上常存在不足现象,这也是导致体育场馆利用不力的因素之一。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往往学校管理部门与日常检修维护部门工作脱节,二者没有较好的互通交流,造成体育场馆部分设施损坏已久却无人修理的局面。此外,由于部分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相对危险系数较高,部分管理人员在缺乏相关指导教师的课余时间,不对师生开放其体育场馆,导致体育场馆的利用较为低效。
(四)管理人才上的匮乏不足
体育学院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领域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但在经营管理上却欠缺一定的能力。因此,往往其在体育场馆的使用上无法做到完全合理无误。而部分体育学院聘用社会人士对院校的体育场馆加以经营管理,因其不隶属于体育学院内部,无法做到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与对社会尽责,因此在管理上经常出现一定的差错与不足。
二、优化体育学院体育场馆使用的具体策略
(一)对师生合理进行开放时间优化
鉴于大多体育学院的体育场馆使用时间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因此各院校应当重新规划好课程安排,并制定相关的体育场馆使用时间,做到全体师生都能够在适合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除了教学课程安排上更为合理以外,为妥善解决节约社会成本,定向开放体育场馆的问题,学校可以安排不同系别、不同人群对同一场馆的使用。具体而论,在一周中的晚间休息时间,学校可出台具体使用细则,规定不同的系别或年纪在不同时间对其开放使用,而在非使用时间学生需要申请才能使用体育场馆。
(二)优化体育场馆的社会使用
尽管体育学院的体育场馆是我国社会市政项目中的一环,但其本职工作仍然是以教学教育为主,因此其使用主体应当是体育学院中的师生。而目前我国体育学院存在这样的现象,在课余时间内体育场馆被大量的社会人民群众所使用,导致师生正常的体育活动无法进行。基于此,体育场馆可适度对社会群众收取一定的入场费用,通过收集资金维持体育场馆日常的运营维护以外,可以首先充分保障学校师生对场馆的使用。此外,体育院校应当充分注意其社会形象,在体育场馆的使用过程中注意广告宣传,鼓励社会群众对其进行使用的同时,适度缴纳一定场馆的使用费用。最后,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调度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师生的使用利益出发,合理规划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尤其在寒暑假等长期假期的时间中,学校应充分考量部分留校学生的使用情况,才规划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时间。
(三)做好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鉴于我国体育学院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为更好解决学校的经营管理问题,应当加强其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除了定期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以外,应充分鼓励学校的工作人员走出校门,去社会企业与其他已有成熟体系的院校参观交流学习,获取其工作上的宝贵经验,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更好做好本校的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工作。同时,可在学校积极征收学生志愿者,辅助教师做好经营管理工作,帮助其开展好运营维护的日常任务,共同为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合理使用而努力。最后,学校可适度引入社会第三方机构或企业,辅助学校开展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与日常维护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体育场馆的使用权与经营权仍然是学校与国家持有的,在引入第三方之时要注意其权力的使用,不得有碍师生与社会群众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碧红,施文忠,刘宝亮.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2).
[2]杨新生.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高校体育场馆研究现状评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3]孙二娟,钟秉枢.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学生感知质量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IPA分析[J].运动,2016,(13).
(作者单位:[1]牟以诺,黑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于明岩,天津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