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婷
摘要: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很多成为文学经典。但是从德、才、貌各个方面细细分析,就连曹公最喜欢的人物——林黛玉也有着“缺点”,唯独薛宝琴是一位集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气,有着自己特殊魅力的女子。在《红楼梦》的众多女子中,薛宝琴凭借其与众不同的特性和风韵,可谓是完美女性的唯一代表。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出一个女孩所有的美好。
关键词:红楼梦 薛宝琴 特殊性 美好
众口一词真仙女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的女子个个都是貌美如花。薛宝琴容貌出众得更是不同凡响。曹雪芹也挥洒了诸多笔墨对薛宝琴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刻画和描绘,虽然宝琴最早在第四十九回亮相,亮相的时点已晚于《红楼梦》全书的三分之一,然而,薛宝琴的亮相仍旧惊艳十足,处于黛、钗、湘之列,其气质和风韵亦可与她们比肩。
当她手捧红梅,身着凫靥裘,静立于皑皑白雪之中,红梅与白雪相映,成就了她一生美的写照。贾母曾问一个问题:“这样的山坡配上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是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说像贾母屋里挂的仇十洲的《双艳图》。贾母听了却摇头:“那画里哪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可见贾母对宝琴也是赞不绝口,也可看出贾母的鉴赏能力较高。
才思敏捷真才女
宝琴有着聪颖敏捷的才情,这一点从第五十回《芦雪庵爭联即景诗》充分显露出来了。该诗共囊括70个诗句,其中,宝琴凭借其才情吟诵创作了13句,黛玉也细细斟酌,才情思涌,创作了11句,然而宝钗则稍占下风,仅想出5句。如果从数量上进行考量,宝琴居于众姐妹之首。在此之后,宝琴、邢岫烟和李纹又进行比赛,三人以面前的红梅为对象,各自创作吟诵诗词一首。在三人将各自创作的诗词展现出来后,宝琴又凭借其丰富的内涵、独到的立意拔得头筹,在此场比赛中又获得第一名。这些人当中,宝琴是年龄最小的,所以不光是“混世魔王”宝玉深为叹服,连日常才华横溢、心思细腻的黛玉也赞不绝口,甚至是湘云也连连称赞,二人都饮酒表露钦佩祝福之意。
尤其是第五十一回,宝琴大展才华,其自幼跟随父亲游历名胜古迹,她秉持对山川的喜爱和怀念,一连创作10首怀古诗,并且每一首诗都蕴藏着一个谜底,喻指一件物品,可谓才思极其敏捷和缜密。自古以来,众多“红学”家对其谜底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和考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这都不重要。因为诗的本身已经足以证明宝琴非凡的才华。
见多识广真达人
宝琴出身于皇商之家,跟随着父亲周游世界,游历山川古迹,将众多自然风光尽收眼底。大观园里的女儿尽管各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是都局限在这方狭小的空间里,难免视野受到局限。宝琴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具有了广阔的视野;她所接触的西洋文化更是这些闺阁女子所不敢想象的。
这些放到“世界大同”的当下来说虽然不足为奇,但是也不是一般的孩子能见识到的。在当时即使才思如黛玉、宝钗、湘云肯定也没有见过“西洋画”“黄头发”,也想象不出真真国女孩的容颜。宝琴的一番话,对于大观园中的女孩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无疑给大观园中的女子打开了一扇对外界向往的窗户,虽然她们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出去。
精神独立真阳光
宝琴和黛玉有着极为相仿的际遇,二人不仅在贾府“寄人篱下”,并且二人的家庭经历也有类似之处,即一同经历了“离丧”之痛,而且宝琴所寄其实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贾府,而不像是黛玉寄居在外祖母家,从某种程度来说她的归属感应该更差。黛玉只要想起自己的身世总是凄凄惨惨戚戚,但宝琴从不经常伤春悲秋,她有的是带有一份自然的艳丽与天真,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同样的,如果将宝琴和宝钗相互比较,可以发现,宝琴多了几许天真无邪,而宝钗则稍显世故,从宝琴身上看不到礼教的束缚和辖制,反而能够寻觅自由洒脱的身影。若对宝琴所作之诗细细品鉴,可以发现,《蒲东寺怀古》的创作与《莺莺传》息息相关,而《梅花观怀古》的创作亦有一定的渊源,此诗借助于《牡丹亭》的相关意境和内涵,不仅阐扬怀古的情愫,而且也彰显了宝琴对爱情的热切期盼,烘托其对自由爱情的炽热之心。这也是大观园中的女孩想都不敢想的。
活泼洒脱真性情
宝琴相较于黛玉的小性子,她的心胸宽广;相较于宝钗的圆滑世故,她处事周全却有着本心;相较于湘云的大大咧咧,她严谨却不拘谨;相较于探春的薄情,她豪情漫天;相较于迎春的懦弱,她正直大气;相较于惜春妙玉的清冷,她更近乎人情;相较于王熙凤的谋利心机,她更清纯淡然……她的真挚性情与黛玉最为相似,都反对世俗的虚伪,都将功名利禄置之度外,但可贵的是宝琴没有黛玉的凄凄惨惨戚戚。她与宝钗是姐妹,但是差别也很大,曹雪芹对宝琴有着独到、与众不同的评价,在其看来,“宝琴年轻心热”,可以看出作者对宝琴的性情别有一番喜好;与此同时,脂评曰“四字到尽,不犯宝钗”,可见宝琴在众多点评者心中亦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在大观园中,宝琴的加入,不仅增添许多生命力和活力,也仿佛在意蕴丰富的山水画中,增添了许多若隐若现的层次感,有了层次,才能显示出大观园的多方层面,才能让读者看后,除了掩卷叹息外,还能透过云层看到一丝光线。可以说,薛宝琴是大观园另一道淡雅清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2]朱江玮.试论薛宝琴的文化审美意义[J].红楼梦学刊,2008,(03).
[3]刘谦功.试析薛宝琴形象的异质性[J].红楼梦学刊,2013,(03).
(作者单位:威海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