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琪 俞小敏
【摘 要】慈善活动是培育大学生公益意识的有效载体,微慈善是基于微信等现代网络技术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慈善行为平台,对培育大学生公益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微慈善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营造良好的网络慈善氛围,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对慈善的内涵体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慈善意识。
【关键词】慈善活动;公益意识;慈善意识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02-0055-02
随着网络社会思潮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培育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发挥慈善事业的德育功能,通过宣传网络慈善文化,运用网络载体,营造良好的网络慈善氛围,使大学生感受校园内和谐、文明、友爱、诚信的内涵和氛围,是培育大学生公益意识的直接有效手段。微慈善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开发的新型网络慈善。[1]可以实现“天天可慈善、处处可慈善、人人可慈善”的目标,使大学生体会到爱心、互助、慈爱、友善的含义,培育大学生的公益意识。
一、培养大学生公益意识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宣传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
大学生是推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作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营造互助、友爱的人文环境,使大学生成为引领和示范慈善公益的代表,将自己的公益意识外化为自己的慈善行为,将慈善事业当作自己的责任,将慈善文化渗透到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从而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既是大学生学习知识与研究学问的平台,也是大学生全面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平台,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目前来看,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各种思潮的不断冲击,大学生面临着价值困境。对大学生进行慈善公益意识的培养无疑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即尊重人的价值、以个人与他人的共同幸福、个人与他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共同幸福及整体发展为价值选择的最终目标。[2]
(三)有助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慈善公益意识的本质是道德意识、奉献意识、友善培养,通过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在全社会建立成人与人之间关心关爱、互帮互助的情感纽带,构建社会道德体系,形成社会良好氛围,推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与文化进步。[3]大学本应是社会道德理念的创造者、倡导者、传播者和继承者,但现实往往是一些大学生的奉献意识、互助意识和服务意识不足,对大学生进行公益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融入慈善活动当中,借助慈善公益意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获得更多精神追求,将慈善本质发扬光大。因此,以加强大学生慈善公益意识为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必不可少。
二、微慈善对培育大学生公益意识的重要性
(一)能够培育学生的公益意识
大学生参与慈善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社会公德和人际,这也是大学生慈善公益意识的基本要求。微慈善平台的开发,可以实现弘扬慈善公益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目标,可以起到潜移默化培育大学生公益意识的作用。其一,能夠让大学生感受到慈善就在身边,消除对慈善事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通过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爱心、热心和奉献意识。其二,利用现代网络平台,能够营造全面的慈善文化氛围,加深大学生对慈善事业的理解和认知,传递“和谐、友善、诚信、互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能够使学生的公益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培育大学生的公益意识,不能仅仅是外在形式上的口头说教,更是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与吸收,内化为自身的习惯。微慈善让学生在组织参与慈善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爱、互助,这便是对公益意识最好的内化形式。此外,微慈善提供了即时的良性互动,形成了慈善资源网络,为大学生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渠道,从而带动大学生参与慈善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可以随时关注和参与。这种主动性,就是认知的外化表现,是大学生公益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三)能够使学生的公益意识得到弘扬
信息化时代和现代化的传媒技术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观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培育和弘扬大学生公益意识同样离不开它们。微慈善平台既符合时代要求,也符合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因此,微慈善平台是弘扬大学生公益意识的最好平台和手段。当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极高。他们习惯于通过微信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和服务,更多是利用网络来获取和参与对社会信息和活动。微慈善平台能够吸引很多大学生的关注,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慈善内涵和慈善活动,从而刺激大学生参加积极性,这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也是弘扬慈善公益意识的最好手段。
三、基于微慈善的学生公益意识培育路径
(一)“微捐赠义卖”——培育诚信、友善的公益意识
“微捐赠义卖”是利用网络平台和物流平台实现网络捐赠和义卖。对爱心物品进行有效管理,营造资源共享、互助互信的良好氛围。对捐赠义卖物品保留状态和去向进行实时网络公布,接受同学监督。对捐赠人义卖人进行虚拟形式的奖励,这些奖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流通并换取自己所需物品。同时建立爱心捐赠义卖排行榜,让捐赠人和义卖人慈善行为受到大家的赞赏,同时感化身边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这样,不仅达到了“帮富济贫”的目的,还展现了大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风貌,培育了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微跳蚤市场”——培育勤俭、节约的公益意识
“微跳蚤市场“是二手物品网络交易平台,学生利用自己闲置物品来合理换取其他学生的物品,实现物尽其用。这既为在校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相对性价比高的物品,缓解了经济压力,又对闲置物品进行二次流通,做到物尽其用,从而宣传了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培育了勤俭节约的公益意识。
(三)“微志愿服务”——培育互助、奉献的公益价值观
“微志愿服务”是大学生申请志愿服务和校园招募志愿者的网络平台。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事业,是对社会的贡献、是对他人的帮助、也是自我成长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时间、爱好申请志愿服务岗位,校园组织根据志愿服务类型划分所需志愿者的条件。通过平台,一方面尊重志愿者的选择意愿,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校园内传递了互助、奉献的公益意识。
(四)“微宣传” ——传递文明、和谐的公益意识
“微宣传”是慈善文化和慈善行为的宣传窗口,除了对慈善的法律法规、宣传政策和内涵文化等进行宣传,还对慈善活动的开展情况、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志愿者的事迹风采等的信息宣传,从而传递正能量。通过宣传慈善活动和优秀志愿者的事迹,发挥榜样的作用。微宣传不仅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慈善事业和慈善活动,还能让慈善真正走到学生身边,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慈善的温暖和力量。从而扩大慈善影响度,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培育文明、和谐的公益意识。
微慈善以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实时方式开展慈善事业,传递着和谐、友善、诚信、互助、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一项慈善事业,也是一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工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的公益意识,并将其转化为一种信仰。
参考文献:
[1]赵巧.基于微慈善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培育与弘扬[J].思想教育研究,2016,(5).
[2]王静,李成峰.慈善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6,(12).
[3]叶云峰,欧阳成,刘惠芳.慈善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大 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湘潮(下半月), 2014,(10).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