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晗
《红楼梦》里王熙凤是语言大师,能一句话传达许多信息。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说了一句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把现场所有人——林黛玉、贾母、迎探惜等孙女们都夸到了,配合着欣赏的眼神动作,估计大家都很受用。
倘若是一般人,恐怕只会夸林黛玉漂亮,不知不觉中拉踩了贾家其他的姑娘,让迎春、探春、惜春们心里不自在。至于夸人美,还捎带着融入贾母的爱惜之情,则是更难的任务。
我的同事小A夸人屡屡踩雷,热情欢迎休产假的B回来,说了句:你可回来了,我们这儿那些老脸彼此都看腻了,于是周围的“老脸”们面面相觑。夸一个朋友女儿可爱:你闺女长得比你好看多了。夸老总瘦了:您以前的啤酒肚不见了……
这种夸奖只会让人尴尬。比较是个雷区,你夸人状态好就可以,不必非得把从前的样子或陪衬的其他人说得多不堪,捧一踩一很容易把气氛弄得尴尬,得先问问被踩的那个是否乐意。主持人吴昕就犯过这种错误,某期节目的游戏环节中,她演一个大牌经纪人,这样夸自己的能力:“你看,我连君如姐都能签得到,你看看你们签的这些艺人……”这时李维嘉不得不打断她:“你可以捧君如姐,但我们家艺人(即同台其他艺人嘉宾)也不差。”
夸人“超出预期”也要慎用,因为可能解读出贬低和瞧不起人的意味。讲故事时,为了凸显戏剧效果,常有人对比,“没想到这个人相貌平平却武功极高”,也许小说中的人没法有意见,可在生活中一个朋友被人说“其貌不扬却挺有才华”简直要吐血。小时候看乒乓球赛,听到解说员热情地称赞邓亚萍的身手——“谁能想到,这个短手短脚的姑娘……”观众也是一激灵。
夸人另一大忌是夸不到点儿上,專拣不重要的说,甚至扬短避长,显得居心叵测。比如夸孙悟空当过弼马温,夸关云长胡子长,夸事业有成的女性嫁得好,夸姑娘屁股大看上去好生养……《鹿鼎记》里韦小宝到扬州公干,地方官夸他能做到像平西王吴三桂那样的位置,自以为十分稳妥,韦小宝心里却很生气:吴三桂正谋划造反,不久就要被砍头的,谁想像他!
如萧伯纳所说:别人夸我,我很不安,因为夸得不够。夸人力度不够这件事,《围城》中有个比喻句说,这让被夸的人感觉仿佛毒瘾犯了,却只得到一支香烟。李梅亭在去三闾大学路上自以为帮同伴们解决了棘手的交通问题,洋洋自得接受他人的赞美时,就恨不能分身出来,拍着自己的肩膀说:老李,真有你的。
力度和穴位找准是个技术活儿,一般人很难掌握,也就不必强求。人多的场合需要social一下,标准动作就是互相夸赞。“我可喜欢你了”,期待的下文是“我也喜欢你”,而不是“这么巧,我也喜欢自己”。拆套路是相声小品段子,社交活动切忌随便拆套路,按台本走,再因地制宜临场发挥。
学习焦虑
文/东篱
阿纨天生学霸体质,一脸乖驯深得师长欢心。即便在放飞自我的青春期,也能安于学霸的命运,一路不出意外地进了名校。因禁欲系学术脸,在校期间不是被当成老师就被认作助教。
室友家人偶尔来看望,但凡见到阿纨在电脑前端坐,甭管在追网文还是看视频,都会眉开眼笑地来一句,这么爱学习啊。
那位主修社交辅修化妆的室友,也果然在阿纨现身宿舍时,不失时机地凑上来,眨弄着明眸一本正经道,我今天又如何如何学习了。在阿纨看来,这如同做贼心虚良心不安的人,走进告解室,对自己这个可怜的参照系说,神父我有罪。
毕业后阿纨在事业单位工作,某次跟人事老师扯闲篇,对方冷不丁大发感慨,你学历在这儿最高,可那又能咋地,还不是一样混日子?我家小孩正读高中,看看你我都不打算让他那么拼了。
只有在同屋大妈不明觉厉眼神的爱抚下,阿纨才能找回些许自尊。在阿纨从桌上人文社科类书籍夹缝中仰起头时,大妈会柔声问候,这么爱学习啊,又看了多少本书呀?我最近也学习啦,《国家宝藏》特别棒,听我好好讲讲……
日常工作并不能提供多少意义感,斜杠青年仿佛才是体制党最后的救赎。阿纨决定遵循一万小时定律,用白花花的自由时间,潜心打磨十八般绝技。历经深刻的自我鄙视,阿纨发现自己并无硬通货版的技能。
至于如何补救,刷刷教育培训机构广告,不管跑道如何转换,学英语看似绝对保险。阿纨在某知名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分期支付巨额学费,履行仪式般坚持早起,像学生时代一样总结学习进度。
阿纨的英语课同学中不乏离职待业者,寄望语言学习能像大力水手的菠菜,让自己能量满格神勇无敌。但更多是全职太太和退休线上下的女性。如果说择木而栖还有功利诉求,退休人士答不上来的学习理由和频繁出勤,让阿纨感叹广告语诚不我欺:学习是一种信仰。
走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社会,活在价值多元的年头,关于好好学习的焦虑仍挥之难去。望向身边跨越年龄层的新同学,阿纨忽而觉得,学习才是拥有最广泛拥趸的新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