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是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资源共享。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鲜明提出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2017年10月,国家工信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2017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12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具体措施,必将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2017年,我国军费预算首次破万亿,达到10211亿,增长7%,占GDP1.37%。按照一般国服惯例,武器装备费用占国防经费30%-40%,对工业产业而言这就是一个3000-4000亿的巨大市场,加上间接带动作用,军民融合每年的需求估算在5000亿元以上。相比美国军费与GDP占比4%以上以及英法德等国家军费与GDP占比3%-4%而言,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具有广泛发展空间。我国军工产业结构中,军品、军工高技术产业、其他民品产值各占1/3。社会资本快速进入军民融合产业,目前2000余家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单位中,非公有制企业占到 720余家。工信部组织开展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创建工作,现已发布7批、32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国家发改委起草《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在全国设立10个左右“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重庆是国家常规武器重要科研基地和汽摩、船舶、装备、仪表、基础零部件齐全生产基地。现有军工单位42家,职工10余万人,全市29家民口企业获得军品保密和生产资质。2016年,军民融合企业完成工业产值约33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约15%,成为重庆工业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加强研发能力,市政府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重庆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重庆大学成立国防科学技术研究院。
九龙坡区在抗战时期就是军工重镇,三线建设时期发展256、289、296、5077等军工企业。发展至今,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军民融合环境优化。2015年九龙坡区成立军民融合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和协调解决全区军民融合发展重难点问题,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并印发《关于推进九龙坡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2016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重庆高新区在军民深度融合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建设成为军民融合示范区。围绕这个战略定位,九龙坡区坚持“军地协作、市区联动、政企合力、改革创新”原则,实施创新驱动总战略,搭建支撑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大框架、大平台、大环境。九龙坡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55家,科技型入库企业49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3家、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0家、市级工业设计体验中心1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科技孵化器国家级3个、市级4个,众创空间国家级3个、市级11个。2017年8月,重庆市经信委、九龙坡区、高新区共同成立重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军民融合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招商引资组、项目推进组,统筹推进自主创新区军民融合板块工作,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2017年8月23日,成立九龙坡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础稳健。目前,九龙坡区有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3家大型国有军工企业;重庆珠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益弘工程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等中小军工企业10家;重庆市巴山液压附件厂有限公司、重庆希诺达通信有限公司、重庆雅讯电源技术有限公司等20余家民参军企业;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等两家专业军工研究机构;隆鑫通用等大型民营企业近年也参与少量军品研发生产。涉及产品包括轮式装甲、履带式装甲;航空航天关键性高精铝材;无人机数据链;卫星通信;电子医疗器械;精密光电仪器;计算机模块;表面纳米涂层;车用塑料燃油箱;特种电源装备;专用软件等数十个门类。军民融合企业所生产军用产品数量估计在500-800个。
(三)搭建军民融合研发平台。位于九龙坡区的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拥有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工业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研究应用中心等3个国家技术研发中心,搭建有4个方向的博士后工作站和“环境工程”硕士生培养点。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主要从事地面火控系统、机载火控系统等高新工程武器系统研制,同时从事煤矿机械自动化等特种电控设备的民用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西南铝业是我国航空航天材料研发生产的“核心基地”,建有重庆唯一的企业院士工作站,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业技术人员占25%以上。铁马工业集团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能自行设计、试制、批量生产轮式、两栖及中轻型履带式武器装备的专业厂家,国家重点保军骨干企业。雅讯电源、大及电子等民参军企业也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
近年,九龙坡区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工作体制运行不畅。虽然近年军民融合发展迅速,但封闭运行、自成体系、军民分割、体制壁垒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存在部队需求与地方资源之间还未实现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军转民、民参军渠道并不畅通,军工企业缺乏转民积极性,民间企业参军找不到对接主体。如正规军工企业和取得资质的民参军企业获得了“某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签订了保密协议,所以无法详细的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产品情况、研发能力等方面内容,使部分军工企业未能纳入统计范围。
(二)顶层统筹体制还不够完善。一是因多方面因素制约,目前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如:军民融合扶持政策还未完善,行业交流体系、技术成果发布交流平台、军民融合企业统计系统、融资体系、涉密管理体系等尚未建成。二是还未形成有效的军民融合产业链。目前,九龙坡区军民融合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相互依存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体系尚未形成。
(三)参军门槛较高。九龙坡区高新技术企业255家位列全市第一,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方面完全已与传统军工企业比肩,企业普遍对生产许可申请、军地技术标准差异等参军门槛方面存在顾虑,缺乏参军积极性。民营企业在竞争中普遍存在不能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发展受限明显。
(一)摸清产业基数,完善九龙坡区路径规划。开展全区军民融合产业调研,摸清军工企业生产能力、研发能力和转民需求,了解民参军企业的技术能力、参军方向,建立项目储备库,征集军转民、民参军项目入库。探索建立军民融合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将区内从事军民融合产业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涉军企业纳入统计体系,实时更新军民融合产业统计数据。
(二)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管理机构,确定工作牵头领导,明确职能部门,统筹管理军民融合工作。主动与军方加强对接,拟定全区军民融合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要点,分步常态化推进有关工作。建立军地人才共用体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推动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规模化。研究出台军民融合扶持政策,在军工企业与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改制、军民融合产业孵化器建设、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军工单位民品产值占比达标、为军工单位产品提供配套、涉军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涉军生产资质取得等方面给予扶持。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筛选一批存量优质企业和引进大项目,实施“一企一策”支持措施。在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中增设军民融合支持板块,成立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军民融合项目发展。
(三)加大招商力度,打造融合产业集群。积极申报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以产业基地的创建促进相关产业招商引资。瞄准军需动向,加大产业链招商,打造军民融合产业集群。一是新材料。依托西南铝业、石墨希科技、五九所等企业,发展满足航天航空、武器装备等需求的铝合金、石墨烯等高端材料,推进技术就地产业化和民品化,积极发展下游重点产品。石墨烯等产业园将进一步突出特色,抢抓细分市场,形成小集群。推动西南铝业等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引领上下游企业攻技术、抓订单,深化产业联动,形成跨区域集群。与中船重工705研究所、深圳华意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科汇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进行接洽,就海防建设、军工能源动力、军事大数据运用、军事管理软件等项目落地达成共识。二是特种装备。挖掘装备制造潜力,依托铁马工业、巴山仪表、绿骏电池等企业,引进军工集团布局项目,主攻军用战车、重型专用车、仪器仪表、电池能源等领域。对接航天十二院,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共同打造军民融合航空产业园中园。三是信息安全。石桥铺软件和金凤制造两大优势联动,推动雅科博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引导智能终端、信息安全等企业开拓军需订单。与北京国信冠群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选址万科023项目成立军民融合软件信息技术研究院,后期在金凤选址建设信息安全基地,吸引涉军软件企业入驻。联合市经信委、理工大学对接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设立“中国兵科院重庆创新研究院”事宜达成共识,集聚各自资源落地推进。
(四)搭建对接平台,完善服务机制。搭建企业、政府、军方三方资源共享平台,畅通军队需求与地方技术地方产品的沟通渠道,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双向转移。做好全方位、多层面服务工作,积极协调减轻企业负担。用足自创区推进机制,用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军地对话机制,推进重大项目一体化论证和联合实施。争取市国防科工办支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落户九龙坡区,构建全市民参军公共服务平台。依托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设立军民两用技术交易平台,在技术标准、供应采购、保密管理等方面建立军民一体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