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计理论实践的起点

2018-03-26 23:16刘雪飞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客观存在密斯思潮

刘雪飞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52

正文:

1.建筑

对建筑的解释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建筑无法摆脱其物质属性。物质属性是建筑最基本的属性,也是建筑被认知的基础。由此建筑才能被赋予或者赋予自身更多的属性。这个问题上讨论更多的也许不是“存在”与“不存在”,更多被关注的是“存在”与“存在过”。有些存在并不是靠感性认知而实现的。

建筑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价值。这个价值使其在商品社会中拥有商品属性。

建筑的自我意志。建筑通过自身物质性基础,有一种自我上升的愿望。建筑拥有存在意志。

建筑与人的关系,虽然建筑的存在意义并不是所谓的人,但是作为感性的主体,人与建筑的交互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人的解读只是建筑自我表达的一个方面。以自我的感性理性为出发点来做出的活动,是建筑事务的一部分。人创作建造了他,他对人施以影响,这个影响同时也作用于它。这个影响只是表象,因为一旦建成,建筑很难被改变。

2.设计

设计是人的天赋。是人类智慧的自发,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的出发点就是要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里面包含了“解决的方式”与“问题”。”解决的方式”是设计的策略。而“问题”是设计的本源。在其中,“问题”比“策略”更为重要,因为如果问题不当,那设计是无用的。而设计的最大悲哀是无用与空想。所以,能够提问是设计者极为重要的能力,要学会发现问题。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更多的不是“我要做”,而是自然而然的“要我做”。在“要我做”没有做好之前,“我要做”更多的是苍白的计划。“解决的方式”是一个概述,因人而异。首先要建立判断问题的方式,并在实践中去试用,从而建立价值体系并去修改完善。“似是而非”与“两者均可”是人无法摆脱的窘境。合理有据的分析比较是挣脱的方式 。否则,问题还是问题,设计就成为了诡辩。

“密斯‘少就是多’是对复杂不满而借以排斥,以达到他表现的目的,这样自然就允许建筑师‘决定(他要)解决什么问题的高度选择性’。如果建筑师必须‘以他认识世界的特有方式承担义务’,那么这种义务就是建筑师必须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想解决什么问题。”。这里论述文丘里批评密斯以表现为目的的选择问题并加以阐释。如果想要说的清楚一些,密斯是为了“少”,而把“少”作为一个问题来进行设计,并使用建筑语言来简化矛盾。但是建筑本身需要是“少”还是“多”,这个问题他却避而不谈,也许他不觉得是问题。回避或者轻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去创造问题解决,也就偏离了设计的初衷。

所处的时间和文化环境对设计行为的影响,使设计具有局限性。密斯只是执着于手法与细部。对古典主义装饰繁复和石材建筑的厚重局限的厌恶使其很轻易的倒向了“少”与“灵活直接”的现代主义。但是四十年后,后现代主义关注的问题就比较深刻了。当然剥离历史来谈设计也是不客观的。

3.形与图

形没有形状和维度。形只是一种本质和一种特性。形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你把某个成分拿走,形就会消失。这就是形。形存在,但未展现,而设计有关于展现。但形确实存在于心,因此我们用设计让它展示出来。如果你把某个可以称之为形的东西画成图,这张图就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那样东西的本质。

从时间存在的角度,形是某种意义上的客观存在。图只有从物质客观存在之时起存在。形先于图存在并一直存在。

从形与图的相互关系来看,形更多是形而上的层面,是事物的本质,是一个整体,图是形的物质表达,存在于下一个层面,是本质表达的一部分。出于客观考虑,这个表达永远只是一部分的表达。无法囊括形的全部。

形与图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即使同时正确展现同一个形,对形的展现也几乎不可能出于同一个理解。更何况还有对形的分解,更甚为误解。这些情况表达的更多的是形与图相互关系的逻辑性、严肃性和趣味性。

在形与图转化过程中,人不可或缺。这个不可或缺确定了人的重要位置。

4.思潮

在由“形”到“图”的转化过程中人不得不在的尴尬状况决定了人在其中不得不需要抱有的态度。纯粹既然不存在,即使人的因素有限,那也应该需要原理来控制和指导,也需要相应的价值体系去约束。这就迫使人去寻找一种更为可靠的形而上来依靠。这种形而上最大的可能来源于当时的思想界。建筑的思潮是一种附着物,同时也是思想的表现。建筑只是思潮表现形式当中的一种。既然是表达,那又会有各种解读。所以建筑的理论思潮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思潮。这里面加入了很多的建筑师个人的思想和解读。

追寻原理是个人价值观与理论体系的结合。

5.人的因素

建筑生成的进程中离不开人的因素,在设计阶段,人作为一个参与者承担重要的责任。人对设计施加了主观的影响。人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角色?

路易斯康在普林斯顿大学演讲时指出:“人可以由不断的设计操演,获得Order的感知。(Sense of Order)而由另一个方向,设计又是一种关于Order的事件。(Design as a circumstance of order)由Order的先验可以导出设计。那Order 又是什么呢?“借由Order,人可以感知某物的存在意志。这种存在意志可以存于一个实形,存于一需求,人可以感觉。”路易斯康认为人的作用应该是获得Order的感知,注意这里的Order不是指秩序,更接近于中国文化中“道”的概念,并借由这个能力去体会某物的存在意志去设计。另外,康在别的场合也提到过“人永远比作品伟大,因为人永远无法充分表达其意图。”。这里的作品康指的是建成物,在康的表达里,建筑是个精神层面的描述,建成物是个存在层面的描述。在这里简而言之,首先 Order赋予人感知某物精神意志的能力,并由Order的先验导出设计。人在Order层面是一个被选中的代言人,将一种“不能说”说出来。在下一个层面,是一个“我可以说”的造物者。

结语:只有在追寻本质的过程中,事情的本质才得以还原,我们才会更清楚的明白自己的行为,我们的行为也能够得到最基本的规则与指导。清楚的明白自己所做事情的方向,才能将事物整体尽可能的向更好的方向推进。

猜你喜欢
客观存在密斯思潮
界限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音乐作品中的客观存在与主观表现
名媛
自然法是客观存在还是价值追求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我喜欢密斯(Mies van der Rohe)
维新思潮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文革” 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